點亮!每一位平凡的戰“疫”英雄(二)


一場戰“疫”,戰時大義

也正因為有你們

堅守崗位,堅守一線

才為我們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向奮戰在崗位上的戰“疫”英雄們

致敬

今天,我們繼續走進大飛機

看戰“疫”中,讓人感動的“你們”


把責任與奉獻書寫在防疫奮戰一線

張湛是中國商飛北研中心採購與資產管理部的高級主管,也是該部門黨支部“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的一名共產黨員。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假期裡,本應守在家裡享受團圓、侍奉老人、照顧妻兒的他,因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突然打響,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園區防疫的最前線。因為該部門負責人從外地返京按規定在家隔離,無法到達現場統籌協調部門承擔的園區安保管理、設備運維、環衛消殺、物資採購發放等具體工作,張湛便

一次次奔赴現場一線,主動承擔起協助部門負責人加強現場管理、統籌協調的責任,落實中心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各項決策部署工作任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出入口嚴防死守、公共區域徹底消殺、防疫物資採購發放及時到位……每一項工作措施的落實與否、成效好壞,都事關北研園區內所有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來不得半點馬虎。“今天到崗保安、物業服務員多少人,家裡人有沒有發熱情況,物業人員工作中口罩夠不夠,加班人員的辦公室有沒有消毒……”每一天一大早,無論身在何處,張湛都要先通過電話與物業公司負責人一一核對,確保物業工作人員按時到崗,所有在崗的物業人員身體健康,所有的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點亮!每一位平凡的戰“疫”英雄(二)

北研中心201樓單身員工宿舍,居住有上百名青年單身員工。面對絕大部分員工已提前返京並落實隔離措施、需要進行各類生活保障的複雜局面,張湛與部門黨員突擊隊的同志們一起,認真統計並詳細分析人員情況,結合現有房間情況科學制定員工隔離方案,以有效保證“四類人員”的安全隔離,確保每一名返京員工有房住,又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科學合理隔離。員工安全入住後,他又重點關注員工的居住衛生和室內消毒工作,及時為員工購置配發了體溫計、洗手液、84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幫助員工們認真執行隔離措施,落實樓層樓長工作制,協助員工們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

點亮!每一位平凡的戰“疫”英雄(二)

為進一步把園區管控和衛生消殺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張湛除了堅持與部門其他黨員突擊隊的同志輪流深入園區防疫一線檢查指導外,還協助中心領導和部門負責人主動思考、仔細分析工作中新發現的漏洞和不足之處,不斷完善防控方案,不斷總結工作措施方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對責任與奉獻的承諾。


駐場堅守值班崗位

保障試飛基地安全

在試飛外場東營基地,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切斷傳播途徑,東營基地綜合保障辦公室黨支部及時調度物業公司,於1月26日封閉東營基地園區,嚴禁外來人員入內,園區內安保與維修人員全部駐廠,暫停輪崗。所有人員在崗期間嚴格佩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每天對機庫內、衛生間、樓梯間、動力站、保安宿舍及食堂等進行消毒,每天兩次組織全體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並做好記錄,及時彙報、處理異常情況。

點亮!每一位平凡的戰“疫”英雄(二)

孔德增是中國商飛試飛中心東營基地綜合保障辦公室的一名黨員幹部。“所有在崗人員一定都要佩戴口罩,”“有沒有人出現身體不適?”“樓梯間...全部進行消毒了嗎?”這是孔德增每天都會督查的問題。作為東營基地的一員,孔德增放棄春節假期,堅守值班崗位,心裡想的就是保護好外場試飛營地。在值班期間,他還極力協調物業公司採購消毒液,安排人員每天消毒,為外場試飛隊伍節後進駐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2月1日,孔德增再次出園採購了酒精、84消毒液等,以維持可供兩週使用的消毒液庫存。東營天氣冷,但他心裡熱。孔德增把自己看做是眾多抗擊疫情人員中普通一份子,

“一個人或許很渺小,但滴水成河。”


多重信息化服務

確保任務攻堅“不隔離”

為保障桌面雲大範圍推廣和隨即而來的帶寬升級任務,流程與IT平臺組織用戶支持BU和信息安全與設施BU骨幹人員組成移動辦公保障黨員攻關隊,建立工作群,明確責任分工、響應機制,落實遠程巡檢、現場值班等安排。“申請的同事很多,大家手裡的型號任務都不少,時間非常緊迫,所以我們的技術支持一定要跟上。”中國商飛上航公司流程與IT平臺基礎資源服務室的林偉作為攻關隊的隊員一邊說著一邊調試著手中的設備。

點亮!每一位平凡的戰“疫”英雄(二)

面對總部及兄弟單位數千人的桌面雲申請需求,這支擁有“理科腦”的黨員攻關隊選擇用鮮活的數字印證“上航速度”:集體亮出“桌面雲賬號確保24小時內開通”的堅定承諾;3日已累計開通桌面雲賬號1284個,可承載300人同時在線使用;2月3日單日支撐全公司藍信電話150次1日便將帶寬提升至原來的2.5倍……數字是時刻變化的,而信念是始終如一的,相信在他們的全力護航下,即便是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重要型號任務也能夠一直在腦中、一直在心間,更能“一直在手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