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第三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攝影集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門頭溝西山永定河人文地理圖像志,2 冊

王庚飛 鄒盛武 著

鄒盛武 攝影

中華書局

2018 年 10 月


【評委點評】


《永定長流》與《凝視西山》作為兩本以圖片為主的文化地理圖志,為中國專業攝影人士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工作樣本。攝影師鄒盛武常年研習黑白膠片攝影的沖洗及印放工藝,同時也受到西方影像理論諸如新地形學攝影的理念的影響,書中的圖片徹底顛覆了國內以往類似書籍的美學基礎,返璞歸真,圖片更多地關係了地貌本身特徵及具體信息,放棄了以往只是從攝影家本身出發的狹隘觀看美學。難能可貴的是,攝影師還著重突出了中國傳統繪畫美學在攝影行為之中的導引,讓觀看具有了深刻的遞進邏輯,作者強調圖像的起承轉合與因果關係,給無論是人文地理還是專業攝影的讀者都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這兩本書也為今後各級官方影像志的操作與實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很多的職業影像工作者可以延此方向有所建樹。


——劉 錚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桑乾河谷陽原段,2018 年 7 月 鄒盛武 攝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南石洋大峽谷附近的山,2017 年 1 月 鄒盛武 攝


《凝視西山》和《永定長流》是北京門頭溝文委的委託項目。2016年11月開始立項策劃,歷經兩年多的拍攝、編輯、寫作與設計,於 2018年10月出版。這兩本書是對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一個視覺研究,以門頭溝轄區為主,也涉及永定河兩個源頭:山西寧武縣的管涔山和內蒙古興和縣。源頭之始,桑乾河谷、官廳水庫、門頭溝區域,一直到豐臺區的盧溝橋止。我們將這個項目定位為人文地理圖像志,即是指,書中不僅關注這一帶的山形、水勢、植被等地理面貌,還包含這一區域宗教文化遺產、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人文內容。這是一個團隊協力完成這個項目,策劃、寫作、編輯、圖書設計,都有專業人員負責,我負責的是圖片拍攝。拍攝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門頭溝文委方面提供了各類文字和圖像資料,請了當地熟悉門頭溝歷史和文化的專家與主創人員研討,在此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拍攝內容與攝製方案。拍攝每告一段落,所有參與者會聚在一起,看片研討,發現問題,調整思路。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神泉峽,2016 年 11 月 鄒盛武 攝


以前此類畫冊的拍攝,通常會組織多個攝影師共同完成,或廣泛徵集圖片編撰成集。這個項目不同,只選用我一個攝影師完成所有拍攝工作,並由王庚飛擔任整書的視覺指導,對整套書作統一架構。這兩本書實際上是一個學者加一個攝影師的視角所呈現出的西山和永定河。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張家口武家灣段小水壩,2017 年 7 月 鄒盛武 攝


在圖片樣式上,我保持一貫的風格,視角平正,溫和,不誇張,影調中規中矩,不求新、奇、特,更無需所謂的影像衝擊力;在內容上,我雖有充分的拍攝自由,但在規定內容上沒有不拍的自由。這些是與以往自己拍個人作品不一樣的地方。幾乎所有確定好的內容,要求是有剛性的,把必須拍的東西拍好考驗著一個攝影師的專業性。我們要求對每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方向、時節都有確切的記錄,部分有特定意義的照片,鏡頭指向的方向,鏡頭的焦距,使用的相機類型,甚至拍攝地點經緯度和海拔都有詳盡的記錄,儘可能地使圖片具備文獻的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照片就是世界的鏡像,世界通過相機,通過相機操作者,成為一張照片,無論如何也不是完全的客觀再現。拍攝者能做到的,只是對拍攝對象的拍攝,要有被自己認可的,攝影意義上的真實性。我們還要求照片之間要有緊密的聯繫,相互幫扶著把一地一事說明白。拍靈嶽寺,從山門、第一進院、主殿、主殿內的結構細節、後院、後殿,到盡頭的回望;拍山,涉及到山的形、山的勢、山的肌理、山與山之間的連接與綿延; 拍老梆子戲,不僅要拍演員,也要拍看戲的人、演出現場、樂隊班子,要把歷史源流弄透了,要把各個角的行頭戲份搞明白,拍出的照片氣息就會對;拍非物質遺產傳人,一個拍得沉,一個拍得飄,這是在對被拍攝者準確認知下,自然生髮出來的。有時還要呈現同一個地方因時節不同造成的面貌變換,書中會特意選出一些編排在一起。2017年1月,雪後的雁南路,路邊的山蒼茫茫的,山形硬朗俊拔;轉過年春末夏初,同樣的山,花雖不多了,綠意卻越堆越密,山也變得綿綿的。如果不看文字說明,很難認出是同一片山。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潭柘寺,2017 年 1 月 5 日 鄒盛武 攝


中國的北方我拍得算比較充分了,以往的經驗,每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出二三十張像樣的照片就很難得了,有時跑個幾百公里,只能拿回一兩張。當看到成書最少 300張的要求時,我被嚇到了,感到這種要求有問題,這一片地的圖片產出不應這麼大。但整個工作完成,最終用了470多張照片,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同的拍攝方式。實際上,在一片地沉浸得深,在一片地待得久,仔細地看,被逼迫著看,被要求著看,獲得的東西也會多。以前是走得急,看得粗了!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俯瞰爨底下村,2017 年 6 月 鄒盛武 攝


考慮到圖書以及後續展覽的效果,也考慮到我的專業閱歷和拍攝習慣,也為了在圖片質量上,讓我能控制的環節儘可能多一些,幾乎所有圖片都採用黑白膠片拍攝,手工沖洗印製的明膠銀鹽工藝。這種工藝所形成的調性在最後的展覽和成書上還是有所體現的。用數碼拍,如果只是用來印書,轉黑白,調好圖,質量應該不差。但要微噴成照片展覽,和手工印製照片相比,不是我期望的樣子。另外,用數碼相機拍,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的程度過於大了。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永定河涿鹿段,109 國道邊初雪覆蓋的山,2016 年 12 月 鄒盛武 攝


書裡每張照片,單獨地看,我不敢奢望都能看得過去,但所有照片通過編排會形成一個綿密紮實的整體。通過策劃、編輯、設計,將文字和圖片組合成有明確視覺態度的兩件作品,兩件書的作品。這作品,是兩本攝影書,而不是單純的兩本攝影集。



圖書榜回顧丨凝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本文作者為鄒盛武

文章首發於《中國攝影》2019年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