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国际妇女节”这些事,我相信很多男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包括我),你给女生发句节日祝福,如“妇女节”快乐,结果大多是引起强烈的反弹,轻则被骂,重则被删。

“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我也看到很多购物平台为了迎合顾客心理,自觉将节日名称改成“女神节”,因为很多女性非常不满该节日的名称,认为“妇女”一词是对她们的冒犯。咱且先不论翻译问题,咱们追根溯源来简单探讨一下节日的性质。

“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19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工资导致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女性的地位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大批制衣,纺织女工也走向街头争取自己的待遇。除此之外,还有女权运动的兴起,要求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请先别急着联想到现在的“田园女权”,两者境界差得太远了!

“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这对人类文明社会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与其说是女性,不如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开始利用社会运动,为自己争取从未有过的权利。我以前读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到阮玲玉的“新女性”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许多口号就是为了打破人们旧的固有意识,比如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妇女能顶半边天”,较于旧社会,放开了对女性的伦理束缚,为女性的上升空间提供了可能。

“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说绝对,也不去泛谈相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较于以往已经是两个世界。我想讲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还要回到我刚学俄语那会儿,老师一词“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为阳性,我说能不能加个阴性词尾"-ница"来称呼女老师呢?她说不行,因为在古代,老师都是男性。

放眼看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女性的比例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教育和医疗领域。再说“抗疫”前线中,医务人员的女性比例又占据了多少。这一局面不是某一特定群体的特定努力,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人们思想的升华,境界的不断提升。

“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咱们现在扣回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三八妇女节”要不要改名,我想说,这不重要,“女人节”亦或是“女性节”,揪着这翻译问题不放。咱们更应该记住,历史上先进的群体,是如何为了打破人类社会的不平等,而不断努力,“三八妇女节”只不过是这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罢了。

所以,请不要将这神圣的节日庸俗化,这不是当代社会所谓的“女神节”,更不是矫情的“女生节”,而是为了纪念,以及勉励,号召一切为消除不平等而正在为之奋斗的“新女性”的节日,而打破不平等的努力是要付出的,因为消除某种不平等的唯一方式就是缩短能力差异,先辈争取了上升空间,后辈就应不负韶华,走出舒适圈,用实际行动去说,“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呢!”

最后祝全天下的劳动妇女,“国际妇女节”快乐。

“妇女节”应该改名吗?请不要将伟大的节日庸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