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是因為太窮


“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是因為太窮

01

說起“過年”,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盼著過年。過年的時候,家裡面會有很多好吃的,不光如此,爸媽還會給添置新衣,小孩子還會有壓歲錢收。我現在都記得,每逢春節臨近爸媽給買了新衣服,我跟姐姐都會穿著到處去炫耀。

小孩子盼望著過年,是因為經濟重擔不在他們身上,而“為什麼越長大越怕過年”?是因為沒有人想變老,更沒有誰願意把自己一年到頭辛苦掙的錢一到過年就給花光。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說得輕鬆,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壓力。並不是每個人的家都是溫暖的港灣,有的人他們的家人只想著從他們身上索取。過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甚至有人寧願加班也不想過年,不是人情淡薄,而是覺得沒什麼意思。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我們都明白一個事實:即便是月入過萬,也是一無所有。

但是你說你一無所有,老家的人會信嗎?親戚朋友都覺得你在大城市上班,然後收入會過萬,這該是多有錢,過得多好,但實際上呢?你還是存不下什麼錢,結了婚的買了房子的有房貸、車貸等各種壓力,沒結婚的著急找對象著急房子,也是各種壓力。

總而言之,一句話,覺得自己太窮了,平日裡也有這種感覺但是沒那麼明顯,一到過年算回去的費用,還有各種開銷,會覺得莫名的壓力湧上了心頭。仔細看了看銀行卡的餘額,便羞愧地低下了頭,“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是沒錢,你回得去嗎?

沈勇跟妻子安蘭前不久剛因為“回家過年”的事吵了架。

早在一個月前要忙著搶火車票的時候,安蘭就放了話:“你想回家過年就回,反正我跟兒子不回,你也不算算每次過年咱們得花多少錢。而你呢,又總是那麼大方,你月薪才一萬,回家過個年都得花三萬,什麼時候能把你吃牛皮的毛病給改改。你要讓爸媽知道咱們過得沒那麼好,不擺闊不行嗎?”

安蘭這樣說,沈勇也是有苦難言:他也不想花錢,但是不花錢能行嗎?他是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大家都覺得他留在大城市工作非常有出息,你要是拿錢拿得少了,像話嗎?

說來說去,還是沈勇好面子,這也是“鳳凰男”的通病。

“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是因為太窮

02

塗磊老師說過:很多“鳳凰男”來到大城市之後,都無法擺脫掉從小滲入骨髓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對待老家人的慷慨大部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他們從來不說自己為了在大城市站穩腳跟付出了多少努力,也從來不說自己在大城市裡過著怎樣的日子,就是報喜不報憂,導致家鄉里的爹孃都認為孩子在大城市裡過著光鮮亮麗的日子,否則父母不會那麼隨意地就讓孩子支援親戚一兩萬。

沈勇便是如此,他很少跟家人說自己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通常是報喜不報憂。原本沒考上大學的時候,沈勇覺得自己將來一定會非常有出息,但是真的上了大學畢業了參加工作了,他才慢慢看清了現實,錢這個東西,不是說你想掙就能掙。沈勇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每個月工資也只有一萬,而且維持這個水準就再也沒上漲過。

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好,他們連年終獎都減半了,以前就指望拿著年終獎回去過年,現在呢,看著銀行卡里那可憐的幾個數字,沈勇也發了愁。

沈勇跟安蘭是大學同學,安蘭的家不在農村但也是小縣城,並不是很富裕。嫁給沈勇之後,她就很少回孃家過年,每逢過年了,安蘭都會打點錢和寄點年貨回去。平日裡上班也忙,安蘭一般是在五一或十一放假的時候回去一次。安蘭不是很喜歡回婆家過年,最直接原因是太窮了,但主要還是因為沈勇出手太闊綽。

“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是因為太窮

​19年回家過年,他們一家三口回去,搶火車票搶不到,最後是買了高鐵票回去的,但是來回的路費都得2500.

過年回家還得給公婆買衣服,光置辦新衣就得花3000.

這也沒什麼,關鍵還得給公婆以及爺爺奶奶,還有好幾個小孩子包紅包,這一出去一萬塊打底沒了。

安蘭對”包紅包“這事頗有抱怨,為什麼要給公婆那麼多,1千就夠了,但是沈勇會給2000,爺爺奶奶歲數大也得包個兩三千。按理說拿錢孝敬父母這事是應該的,但是也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吧。

“你一包紅包就是好幾千,你弟弟妹妹只有幾百,怎麼就你包的多?不擺闊不行嗎?”

“我一年就回來一次,要是過年給紅包只有幾百,不被人笑死,人家還以為咱們在外面過得有多差。平日裡都是弟弟妹妹照顧爸媽,我也沒回來過,一年就一回,不算多。”

“一年就一回?上次你爸跟你要錢你給什麼?你就不會拒絕嗎?我過年連個新衣服都不捨得買,就連孩子的我都是買打折的,可是你呢,給爸媽買衣服都要花好幾千。能不能算算自己手裡有多少錢?你倒是擺闊了,我跟你兒子要吃土。”

安蘭說的是大實話,每到過年都會因為錢的事吵,還有就是隻要他們一回家,從進家門開始到走,那個家所有的支出都是他們花,一家子十幾口人的開銷都是他們一家人承擔,可是憑什麼呢?

“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是因為太窮

03

過年原本是一家人團圓的好日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各種人比來比去。

安蘭很討厭跟著沈勇串親戚,因為平時都在城裡不回來,一到過年好不容易回來,就得拿著禮品到處跑。到了親戚家還會被問及收入,沈勇含糊的笑笑,一個個長輩拍他的肩膀誇他有出息。但其實呢,安蘭覺得他們過得還不如一些縣城裡的親戚。那些在縣城的親戚,有車有房,反觀他們呢,到現在還是租房子,他們也不知道何時才能買得起房子。還好安蘭是小學老師,要不然孩子上學都成問題。

一到過年,安蘭就覺得他們太窮了,為什麼這麼多年安蘭不回家過年,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過年的開銷太大,她索性緊著自己成全了沈勇。

但是沈勇,什麼時候能改改自己的臭毛病。沈勇學不會拒絕,對待老家人的訴求通常是來者不拒,可問題是你自己有那個能力幫嗎?

“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就是單純的因為窮。

“月薪1萬,過個年花3萬”:有一種“怕”過年,是因為太窮

​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來說,他們工資在老家人眼裡很高,但其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點錢真的算不上什麼。

買了房子的要還房貸要養小孩子,每個月掙的錢基本上都月月光。就等著發年終獎才能回家過年。沒買房子的為了房租而發愁,大城市的房租也不便宜,每個月掙的錢除去房租和生活開銷,還能剩多少呢?

每花出去一筆錢,都會有肉疼的感覺,心也在滴血。老家人要是開了口,嘴上寒暄著“好”,但其實內心是無比荒涼的。多麼想把自己的苦楚告訴家人,可不知為什麼,話到了嘴邊硬是說不出。

其實說到底都是虛榮惹的禍,像沈勇這樣的不是太窮,而是太虛榮和擺闊。只有你自己清楚你過得如何?我們有出息了是應該對養育我們的父母有一個感恩的回饋,但是你也得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

你不讓他們知道你的真實情況,就會給他們造成一種“你過得很好”的假象。

我個人建議過年的花費還是要量力而行,可以孝順父母,但是“擺闊”的虛榮心態絕對不能有。很多人在大城市工作,掙著過萬的工資,但是依然沒有安全感。生活在老家的人也不會懂,你在一線城市生活,到底有多不易?他們可能都不知道你在深夜裡痛哭過。

多體諒自己,對於不合時宜的要學會拒絕,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同時你更不能讓自己的“擺闊”轉嫁到你的老婆跟孩子身上。

少一點虛榮之心,多一些實事求是,舒服的過個年,而不是滿懷壓力焦慮的過年。

今日話題:你回家過年通常花多少錢?怕了嗎?歡迎留言。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