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常考20個實驗,全了,高中生必備,快速掌握不丟分

高考化學常考20個實驗,全了,高中生必備,快速掌握不丟分


高考化學常考20個實驗,全了,高中生必備,快速掌握不丟分


一、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以配製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為例:


1、步驟:

(1)計算

(2)稱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數)

(3)溶解

(4)轉移:待燒杯中溶液冷卻至室溫後轉移

(5)洗滌

(6)定容:將蒸餾水注入容量瓶,當液麵離刻度線1— 2cm 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凹液麵最低點與刻度線在同一水平線上

(7)搖勻:蓋好瓶塞,上下顛倒、搖勻

(8)裝瓶貼標籤:標籤上註明藥品的名稱、濃度。


2、所用儀器:

(由步驟寫儀器)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3、注意事項:

(1) 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線且標有使用溫度和量程規格,只能配製瓶上規定容積的溶液。(另外使用溫度和量程規格還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見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製480mL與240mL溶液,應分別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寫所用儀器時,容量瓶必須註明規格,托盤天平不能寫成托盤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須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內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用另一隻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過來,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轉1800後塞緊,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與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題角度:一計算所需的固體和液體的量,二是儀器的缺失與選擇,三是實驗誤差分析。


二、Fe(OH)3膠體的製備


1、步驟:

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飽和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 

操作要點: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飽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紅褐色,④停止加熱  


2、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Fe3++3H2O =Fe(OH)3(膠體)+3H+ 強調之一是用等號,強調之二是標明膠體而不是沉澱,強調之三是加熱。 


3、命題角度

配製步驟及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三、焰色反應


1、步驟:洗—燒—蘸—燒—洗—燒

2 、該實驗用鉑絲或鐵絲 

3 、焰色反應可以是單質,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質


4 、Na ,K 的焰色:黃色,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

5 、某物質作焰色反應,有黃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6、命題角度:實驗操作步驟及Na ,K 的焰色 


四、Fe(OH)2的製備


1、實驗現象:

白色沉澱立即轉化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沉澱。

2、化學方程式為: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項:

(1)所用亞鐵鹽溶液必須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須煮沸,

(2)滴定管須插入液以下,

(3)往往在液麵加一層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氣的氧化)。 


4、命題角度:

製備過程中的現象、方程式書寫及有關採取措施的原因 

五、硅酸的製備


1、步驟:

在試管中加入3—5mL飽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稀鹽酸,邊加邊振盪,至溶液顏色變淺並接近消失時停止。


2、現象:

有透明的硅酸凝膠形成


3、化學方程式:

Na2SiO3+2HCl= H2SiO3↓+2NaCl(強酸制弱酸) 


4

Na2SiO3溶液由於SiO32-水解而顯鹼性,從而使酚酞試液呈紅色

六、離子的檢驗


1、Cl-的檢驗:

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沉澱;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擾),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澱生成,則說明有Cl-存在  


2、SO42-的檢驗:

先加入鹽酸,若有白色沉澱,先進行過濾,在濾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澱即可證明。若無沉澱,則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進行檢驗。 


3、命題角度:

檢驗方法、除雜、沉澱洗滌及相關純度的計算


七、氨氣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收集:

向下排空氣法(管口塞一團棉花,避免空氣對流)


3、驗滿:

①將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氨氣已收集滿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試管口,出現大量白煙,則證明氨氣已收集滿 


4、乾燥方法

鹼石灰乾燥(不能無水氯化鈣)


5、裝置圖:

固體和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與製氧氣的相同  

拓展:濃氨水或濃銨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燒鹼中制氨氣,或濃氨水直接加熱也可制氨氣  


6、命題角度:

因氨氣作為中學化學實驗製取氣體中唯一的實驗,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為:反應原理、收集、乾燥及驗滿等,並以此基礎進行性質探究實驗。 


八、噴泉實驗


1、實驗原理:

氨氣極易溶於水,擠壓膠頭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氣(1:700),使燒瓶內壓強迅速減小,外界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上面的燒瓶,  

故NH3、HCl、 HBr 、HI、SO2 等氣體均能溶於水形成噴泉。


2、實驗現象:

產生紅色噴泉(氨氣溶於水形成鹼性溶液,酚酞遇鹼顯紅色)

 

3、實驗關鍵:

①氨氣應充滿 ②燒瓶應乾燥 ③裝置不得漏氣 


4、實驗拓展:

CO2、H2S、Cl2 等與水不能形成噴泉,但與NaOH溶液可形成噴泉  


九、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


1、實驗原理: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2、現象:

加熱之後,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或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將反應後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溶液由黑色變成藍色。 


3、原因解釋:

變黑的物質為被濃硫酸氧化生成CuO,CuO與衝稀的硫酸反應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於此反應快,利用銅絲,便於及時抽出,減少汙染。 


4、命題角度:

SO2的性質及產物的探究、“綠色化學”及尾氣的處理等。  


十、鋁熱反應


1、實驗操作步驟:

把少量乾燥的氧化鐵和適量的鋁粉均勻混合後放在紙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鉀固體中,中間插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鎂條,點燃。 


2、實驗現象:

立即劇烈反應,發出耀眼的光芒,產生大量的煙,紙漏斗被燒破,有紅熱狀態的液珠,落入蒸發皿內的細沙上,液珠冷卻後變為黑色固體。  


3、化學反應方程式

Fe2O3+2Al=2Fe+Al2O3 


4、注意事項:

(1)要用打磨淨的鎂條表面的氧化膜,否則難以點燃。  


(2)玻璃漏斗內的紙漏斗要厚一些,並用水潤溼,以防損壞漏斗 

(3)蒸發皿要墊適量的細沙:一是防止蒸發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體濺出傷人。  


(4)實驗裝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傷。


5、命題角度:

實驗操作步驟及化學方程式。


十一、中和熱實驗


1、概念:

酸與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水時所釋放的熱量 

注意:(1)酸、鹼分別是強酸、強鹼對應的方程式:H++OH-=H2O△H=-57.3KJ/mol

  

(2)數值固定不變,它與燃燒熱一樣,因具有明確的含義,故文字表達時不帶正負號。


2、中和熱的測定注意事項:

(1)為了減少誤差,必須確保熱量儘可能的少損失,實驗重複兩次,去測量數據的平均值作計算依據  


(2)為了保證酸鹼完全中和常採用H+或OH-稍稍過量的方法  


(3)實驗若使用了弱酸或弱鹼,引種和過程中電離吸熱,會使測得的中和熱數值偏小 


十二、酸鹼中和滴定實驗


(以一元酸與一元鹼中和滴定為例)


1、原理:

C酸V酸=C鹼V鹼  

2、要求:

①準確測算的體積. ②準確判斷滴定終點 


3、酸式滴定管和鹼式滴定管的構造: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體後,仰視讀數數值偏大

②使用滴定管時的第一步是查漏

③滴定讀數時,記錄到小數點後兩位

④滴定時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劑,不用石蕊試液。

⑤酸鹼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裝。

 

4、操作步驟

(以0.1 molL-1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為例)

①查漏、洗滌、潤洗 

②裝液、趕氣泡、調液麵、注液(放入錐形瓶中) 

③滴定: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當滴到最後一滴,溶液顏色發生明顯變化且半分鐘內部不變色即為滴定終點 


5、命題角度:

滴定管的結構、讀數及中和滴定原理。


十三、氯鹼工業


1、實驗原理:

電解飽和的食鹽水的電極反應為:2NaCl+2H2O===2NaOH+H2↑+Cl2↑  


2、應用:

電解的離子方程式為2Cl-+2H2O==2OH-+H2↑+Cl2↑,陰極產物是H2和NaOH,陰極被電解的H+是由水電離產生的,故陰極水的電離平衡被破壞,陰極區溶液呈鹼性。


若在陰極區附近滴幾滴酚酞試液,可發現陰極區附近溶液變紅。陽極產物是氯氣,將溼潤的KI澱粉試紙放在陽極附近,試紙變藍。 


3、命題角度:

兩極上析出產物的判斷、產物的性質及相關電解原理 


十四、電鍍


(1)電鍍的原理:

與電解原理相同。


電鍍時,一般用含有鍍層金屬陽離子的電解質溶液作電鍍液,把待鍍金屬製品浸入電鍍液中,與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作陰極;


用鍍層金屬作陽極,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陽極金屬溶解,成為陽離子,移向陰極,這些離子在陰極上得電子被還原成金屬,覆蓋在鍍件的表面。


(2)電鍍池的組成:

待鍍金屬製品作陰極,鍍層金屬作陽極,含有鍍層金屬離子的溶液作電鍍液


陽極反應:M – ne- =Mn+(進入溶液),

陰極反應Mn++ ne- =M(在鍍件上沉積金屬)


十五、銅的精煉


(1)電解法精煉鍊銅的原理:

陽極(粗銅):Cu-2e-=Cu2+、Fe-2e-=Fe2+ 

陰極 (純銅):Cu2++2e-=Cu  


(2)問題的解釋:

銅屬於活性電極,電解時陽極材料發生氧化反應而溶解。


粗銅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種雜質,當含有雜質的銅在陽極不斷溶解時,位於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銅以前的金屬雜質,如Zn、Ni、Fe、等也會同時失去電子,


但它們的陽離子得電子能力比銅離子弱,難以被還原,所以並不能在陰極上得電子析出,而只能留在電解液裡,位於金屬活動性表銅之後的銀、金等雜質,


因失去電子的能力比銅更弱,難以在陽極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溶解,所以以金屬單質的形式沉積在電解槽底,形成陽極泥(陽極泥可作為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的原料)。  


(3)命題角度:

精煉原理及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 


十六、鹵代烴中滷原子的檢驗方法


(取代反應、消去反應)


1、實驗步驟


2、若為白色沉澱,滷原子為氯;若淺黃色沉澱,滷原子為溴;若黃色沉澱,滷原子為碘  


3、鹵代烴是極性鍵形成的共價化合物,只有滷原子,並無滷離子,而AgNO3只能與X—產全AgX沉澱,故必須使鹵代烴中的—X轉變為X—,再根據AgX沉澱的顏色與質量來確定滷烴中滷原子的種類和數目. 

4、加入硝酸銀溶液之前,須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鹼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驗證消去反應產物乙烯時,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檢驗(則不用先通入水中)。  


十七、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制取原理:

C2H5OH ═ (濃H2SO4△) CH2=CH2↑+H2O 

 

2

液液加熱型,與實驗室制氯氣製法相同。


3.濃硫酸的作用:

催化劑、脫水劑  


4.注意事項:

①乙醇和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向乙醇中注入濃硫酸;邊慢注入,邊攪拌   

③溫度計水銀球插到液麵以下  

④反應溫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該實驗中會產生副產物SO2,故檢驗乙烯時,一定先用鹼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5.本反應可能發生的副反應:

C2H5OH=CH2=CH2↑+H2O (濃H2SO4△)

C2H5-OH+ HO-C2H5 =C2H5OC2H5+H2O 

C+2H2SO4(濃) =CO2↑+2SO2↑+ 2H2O  (△)


十八、乙酸乙酯的製備


注意事項:

1、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


2、低溫加熱小心均勻的進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揮發和液體劇烈沸騰;


3、導氣管末端不要插入飽和Na2CO3液體中,防液體倒吸。

4、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優點:①吸收乙酸,便於聞於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層,觀察乙酸乙酯  


5、本反應的副反應:

C2H5-OH+ HO-C2H5 =C2H5OC2H5+H2O (濃H2SO4△)

C+2H2SO4(濃) =CO2↑+2SO2↑+ 2H2O (△)

6、命題角度:

加入藥品順序、導管的位置、飽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考查運用化學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轉化率的措施。 


十九、醛基的檢驗


A:銀鏡反應


1、銀鏡溶液配製方法:

(1)在潔淨的試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

(2)然後邊振盪試管邊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製得銀氨溶液。  

反應方程式: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 NH3·H2O=Ag(NH3)2OH+2H2O


2、銀鏡實驗注意事項:

(1)沉澱要恰好溶解

(2)銀氨溶液隨配隨用,不可久置 

(3)加熱過程不能振盪試管

(4)試管要潔淨  


3、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用稀HNO3清洗

1、Cu(OH)2懸濁液配製方法:在試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  


2、注意事項:

(1)Cu(OH)2必須是新制的

(2)要加熱至沸騰

(3)實驗必須在鹼性條件下(NaOH要過量)


二十、蔗糖與澱粉水解及產物的驗證


1、實驗步驟:

在一支潔淨的試管中加入蔗糖溶液,並加入幾滴稀硫酸,將試管放在水浴中加熱幾分鐘,然後用稀的NaOH溶液使其呈弱鹼性。 


2、注意事項:

用稀硫酸作催化劑,而酯化反應則是用濃硫酸作催化劑和吸水劑。  

在驗證水解產物葡萄糖時,須用鹼液中和,再進行銀鏡反應或與新制Cu(OH)2懸濁液的反應。


私信小北老師,(gtxd666)領取電子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