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洛可可巴洛克傻傻分不清?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由此引申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或樣式。此風格最初出現於建築的室內裝飾,以後擴展到繪畫、雕刻、工藝品和文學領域。由於受到了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稱為路易十五藝術風格。在這種藝術氛圍中,當時的珠寶也散發著浪漫、華麗、迷人的氣息,洛可可珠寶風格應運而生。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這條瑪麗·露易絲皇后的哥特風腰帶,沿襲了中世紀女士長腰帶的風格,從腰部一直垂到裙襬。配飾以古希臘浮雕石為中心設計而成,展現了文藝之神阿波羅在帕納塞斯山戰勝巨蟒皮同的場景。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腰帶是寶琳娜·鮑格才公主送給其嫂瑪麗皇后的禮物。

談到洛可可那就不得不提巴洛克,因為這兩種風格時間接近且都富麗堂皇,金光燦燦閃的很多人分不清楚。

簡單的從時間上劃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1638-1715),也就是差不多整個17世紀,流行的風格就叫“巴洛克”;路易十五在位時(1715-1774),也就是差不多整個18世紀,流行的風格叫“洛可可”(雖然從1760s開始新古典主義開始逐漸佔上風,但洛可可風格一直沒有消失,雖然這樣劃分不是特別嚴謹,但好記憶呀)。

從視覺上,巴洛克與洛可可則是剛與柔,陽與陰的區別。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雖然都叫路易,但他倆的區別就像他們的輩分一樣懸殊。

1.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

雖然是緊挨著的兩個國王,但他們倆可不是父子,更不是兄弟。

路易十四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整整72年(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比咱家康熙爺還長了11年。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在那個活到40歲已經算高壽的年代,路易十四成功的熬死了兒子,又熬死了孫子,所以曾孫接班,就是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有句名言:朕即國家!

他也的確是這樣踐行國王權力的。路易十四時期,再沒有首相一職。為了防止貴族叛亂,路易十四把他們圈養在凡爾賽宮裡消磨意志,而一直致力於讓國王不痛快的巴黎高等法院也前所未有的乖順,結果是法國王權空前鞏固。

一生四次大戰,雖不是全勝,但兩次與整個歐洲為敵,路易十四無愧太陽王的稱號。

這時流行的風格就被稱為巴洛克,恢弘壯麗,一派帝王氣象。太陽王的輝煌在巴洛克藝術中一覽無遺。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洛可可風格在室內裝飾中尤其明顯,與巴洛克風格相比畫風突變,處處是粉色、白色、青色,金色,纖柔嬌弱,一眼看過去就像甜膩膩的小女兒閨房。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咋這麼女性化?陰盛陽衰啊!

路易十五同學也曾雄心壯志的要向曾祖父學習,國家的大小事情親力親為,結果只學到了路易十四泡妞的本領。

跟他曾祖父一樣,路易十五也有句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一個國王不操心自己的國家,自然會有人幫他操心。

1745年2月的一天,在凡爾賽宮的化妝舞會上,路易十五遇到了一位光豔明媚的女孩。只一眼,她便緊緊攫取了路易十五的心。女孩閨名讓娜,她的另一個名字更廣為人知——蓬巴杜夫人。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她一生忙了很多事兒,基本相當於首相的職能。最讓人頭疼是讓法國一個猛子扎進與英國的七年戰爭,直接導致了法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不得不讓人懷疑這麼能折騰是怕路易十五移情別戀而用這些事情吸引國王注意力。

現在說起她,最可圈可點還是對藝術的贊助。她的品位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繪畫,也影響了裝飾藝術。

她喜歡一種與巴洛克風格相似,但又極為女性化的陰柔風格——洛可可風格。一句話形容這種風格就是: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差不多搞清楚了兩種風格產生的背景後,終於要說珠寶了,先看洛可可風格珠寶。

2.洛可可風格珠寶設計

關鍵詞:不對稱

這個風格跟巴洛克風格珠寶的最重要區別可能就是設計上的不對稱了。下面這枚戒指就是典型的洛可可風格,這麼妖嬈,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蝴蝶。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在洛可可風格的裝飾中,不對稱是極為重要的特徵,其實這種設計思想的背後有中國元素的功勞,但這裡不再展開。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這個原則深深的烙在珠寶設計師心中,所以這時珠寶流行線條流暢的不對稱設計,處處透著女性美。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3.洛可可風格珠寶的工藝

關鍵詞:金銀混鑲、玫瑰切鑽石

洛可可風格時期琺琅不再流行。此時珠寶背面多為鏨刻或乾脆毫不裝飾的平面,而不再使用琺琅。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1811 年,尼鐸為瑪麗- 露易絲皇后創作了150 件珠寶,這頂麥穗鑽冕就是其中一件。這件珍寶的靈感取自約瑟芬皇后摯愛的麥穗,在不同時代創造出了風采各異的麥穗形象。作為豐收女神刻瑞斯的標誌,麥穗象徵著肥沃的土壤和富足的物產。

金銀混鑲自1760年代誕生後就成了鑲嵌鑽石的標準工藝。採用這種工藝的珠寶正面是白銀,背面是黃金。這種工藝解決了黃金鑲嵌鑽石使白鑽變黃鑽的問題,直至維多利亞時期鑽石珠寶大多用白影鑲嵌。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Fred Leighton維多利亞時代的瑞士琺琅和金耳環

4.巴洛克風格珠寶設計

關鍵詞:對稱、賽維涅蝴蝶結(Sévigné knot)

巴洛克之前的文藝復興時代的珠寶就是小型雕塑。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到了巴洛克時代,珠寶開始變得抽象、對稱,跟巴洛克風格一致的是此時珠寶恢弘的氣度和從內而外散發出的自信。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巴洛克風格珠寶最有代表性的設計叫賽維涅蝴蝶結(Sévigné bowknot),這是最早的蝴蝶結珠寶,誕生於17世紀中期。法國作家塞維涅夫人(Marquise de Sévigné,1626-96)讓這種珠寶風靡一時。

是的,名人效應幾百年前就有了…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左圖為塞維涅夫人

右圖為法國金匠GillesLégaré設計的塞維涅蝴蝶結,約1663年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說完洛可可珠寶,我們對應的聊聊巴洛克風格珠寶。

3.巴洛克風格珠寶工藝

關鍵詞:琺琅、黃金、table cut鑽石

上圖的項鍊展示了巴洛克珠寶的一種常見工藝——琺琅。黃金上燒製不同顏色的琺琅始於17世紀早期,是一位叫Jean Toutin(1578-1644)的珠寶匠的技術創新。

很多時候巴洛克風格的珠寶總是透出一股濃濃的農家樂審美,跟琺琅的大量使用不無關係。這時,無論珠寶的正面和背面,總能見到嬌豔欲滴的琺琅。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這種色彩豐富的技藝不用想也知道特別適合表現花卉,而整個17世紀,有一種花絕對讓整個歐洲都血脈噴張,記憶深刻。這種花原產自荷蘭,一到法國便驚為天物,這就是鬱金香。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17世紀鬱金香是上流社會的象徵,最貴時到什麼程度呢?一顆鬱金香球莖就能換整棟別墅。

這價格肯定是虛高了,我們現在有個名詞專門形容這種情況,叫泡沫,是泡沫,就一定會破。不久以後這個泡泡就碎了,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向大蒜看齊,史稱“鬱金香泡沫”。

不管怎樣,鬱金香都成了巴洛克珠寶裡的明星。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再看鑲嵌。這時還是用黃金鑲鑽石,別小看鑲鑽用的金屬啊,因為到了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珠寶中黃金鑲鑽的情況就越來越少見了。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這時候的珠寶大量採用table cut鑽石,中文叫桌形切割,就是把八面體的鑽石原石削掉一個尖,是一種非常原始的鑽石琢型。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所以很多巴洛克珠寶看照片時會發現鑽石看起來是黑的,其實不是鑽石本身的顏色,而是因為刻面少光線無法反射到鏡頭裡。所以那時的繪畫也能見到不少“黑”鑽,道理類似。


名媛最愛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珠寶

屏幕前的你

有沒有掌握這些乾貨呢?

洛可可和巴洛克可是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