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風格是時代的產物,脫離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說風格都是耍流氓。

時期並不能完全用來判斷風格的起止,相近時期的風格往往多有借鑑、融合與發展。潮流也是會輪迴的,設計師會經常借鑑以前的設計風格做設計,所以現在我們也依然能見到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設計,但時期卻一去不復返。

1.拜占庭時期

拜占庭時代是羅馬風格的繼承,羅馬帝國晚期的首飾在裝飾手法和使用材料上都有所發展。在此時期彩飾的新品種開始出現,寶石在裝飾上的重要性超過黃金,同時烏銀也被廣泛運用。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拜占庭)和西羅馬。然而在接下來的公元4-5世紀出產的首飾和分裂前的羅馬首飾之間並沒有傳承上的斷裂,二者差不多使用同樣的技術和主題。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由於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定為東羅馬帝國的國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首飾的新主題和新形式的出現,以及人像表現技術的發展。到公元5世紀晚期-6世紀早期(拜占庭早期),首飾開始帶有明顯的基督教風格。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Necklace with pendant - 6/7 century


拜占庭首飾中最具特色的技術革新可能要算是“鏤花細工”,這是一種在羅馬帝國晚期出現的首飾加工工藝。工匠用圓鑽在黃金薄片上刺穿後在表面雕刻,或是用小鑿子切割出圖案。到拜占庭晚期,這種方法被更大規模地使用,有時還和鏤刻一起使用。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Byzantine body-chain 6-7th cent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Dress Ornament Byzantine


公元4-5世紀,首飾的主要生產中心可能仍然是羅馬、亞歷山大和安條克。但到公元6世紀,君士坦丁堡則成了首飾的主要產地。這是拜占庭王國的財富鼎盛時期,帝王們留下豐厚的遺產。

而拜占庭首飾最顯著的發展就是引進了在西歐已經高度發達的金胎掐絲琺琅技術。掐絲技術是指將金屬絲掐成圖案輪廓,焊接在金屬胎上。將琺琅釉料灌入掐絲輪廓中,待釉料在金絲框內外填滿,再放入窯裡煅燒,最後將黃金和琺琅表面打磨平整並拋光。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這項技術很快成了拜占庭工匠們的絕技,尤其在表現人像方面。公元10世紀,鏨胎琺琅技術發展起來。這種技術是在金屬胎上直接鏨挖出凹陷的圖樣,將琺琅料灌入使畫面在金屬上凸顯,且不再使用完全琺琅化的背景。

受拜占庭的影響,其皇家風尚促進了基輔(Kiev,當時隸屬俄羅斯)和其他城市的“宮廷”首飾在技術上的創新。在12世紀的黃金頭飾中,琺琅的形狀、圖樣和技術都是沿用那時候的典型風格。

2.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Baroque)一詞的出處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有三種解釋:

一是葡萄牙文的“barroco”和西班牙文的“barorueco”,意為“畸形珍珠”“不合常規”。二是中世紀拉丁文的“baroco”,意為“荒誕的思考”“繁縟可笑的神學討論”。三是意大利文的“barocchio”,意為“曖昧可疑的買賣活動”。


它被18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理論家用來嘲笑17世紀意大利盛行的一種奇異的藝術或文學風格,認為它完全背離了現實生活和古典傳統,於是“巴洛克”作為一種藝術風格的名稱,後為藝術史學界所沿用,不僅指文藝復興之後的意大利藝術發展的一個階段,也包括17世紀整個歐洲藝術。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巴洛克風格產生的時代背景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對新世界的探索,中產階級的興起和中央君主專制的加強,以及宗教改革運動的起伏鬥爭。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具有氣勢雄偉、生機勃勃、強烈奔放的特徵,同時洋溢著莊嚴高貴,豪華壯觀的氣韻,在表現形式上打破了各種舊藝術風格的常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它較之文藝復興,尤其是中世紀的工藝美術更少帶有宗教性質。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17世紀以前,尤其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一直在歐洲藝壇扮演著重要角色。17世紀以後隨著意大利教廷勢力的衰敗,取而代之的是法國新興資產階級勢力的日益強大。因此巴洛克藝術雖然起源於意大利,但整個17世紀歐洲文化藝術中心卻是在法國。

“太陽王”路易十四為了無限擴大王權和增加國庫收入,利用一切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倡導重商主義政策,大力發展生產和對外貿易,這使得法國成為歐洲中心。在此背景下,法國的文化藝術獲得了充分的發展。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巴洛克時期工藝美術注重外在的形式表現,強調形式上的多變和氣氛的渲染,特別是到了晚期,有些作品鋪張浮華,俗豔綺靡,且往往忽略內容的深入刻畫和細膩表現。其工藝美術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作品充滿韻律、量感和空間,以及立體而豐富的變化效果,充滿著強烈的動勢和生命力。

3.洛可可時期

“洛可可”(Rococo)源於法文rocaille,意為岩石或貝殼飾物,後來該詞指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的藝術風格。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19世紀初,是一些新古典主義藝術家們用來形容18世紀中期流行於歐洲各國的裝飾樣式。在法國,它主要是指攝政時期(1715-1723年)和路易十五時期(Louis XV,1723-1774年);在英意德等國均指18世紀中期。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纖細、輕巧、華麗和繁縟的裝飾性,多用C形、S形和渦卷形的曲線和豔麗的色彩作裝飾構成。這種風格雖然起源於法國宮廷,但由於它吻合了王公貴族的審美需求,於是很快就在18世紀的歐洲諸國宮廷中盛行起來。

到了18世紀中期,法國的工商業獲得了大力發展,已成為當時除英國以外歐洲最發達的國家。社會經濟條件和物質生活的進步,為洛可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王公貴族窮奢極欲,在法國各處建起了華麗的宮殿,而其內部的裝飾則一反巴洛克式的豪華壯觀,體現了宮廷女權高漲的特點,即注重繁縟精緻、纖細秀美的裝飾效果。


拜占庭、巴洛克、洛可可,給你個一次分清它們的機會


此時,路易十四時期的一切規範已被拋棄,新的藝術風格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此外,洛可可風格的形成實際上是巴洛克風格刻意修飾而走向極端的必然結果,晚期的巴洛克風格已經在某些方面顯露出洛可可風格的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