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有門道,科學來助跑

運動健身的好處不勝枚舉:控制體重啦!改善精神狀態啦!增強心肺功能啦!不讓血糖飆升啦!。。。

運動健身的小夥伴也是一波又一波,不是在健身,就是在去往健身的路上。。。

小編也是浩浩蕩蕩健身大軍的一員,而且現在健身很方便,各種健身房如雨後春筍,各種健身APP如飄散楊絮,但以前,小編總覺得就是運動嘛,動起來就好。但不得不說,運動健身還是有門道,掌握一些方法,的確能讓你儘快見到效果。畢竟嘛,人家鍛鍊不光是為了健康,如果能穿衣有肉,脫衣顯瘦也是極好的。

健身有門道,科學來助跑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來看看都有哪些健身門道吧!

瞭解自己

我們最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身體狀態的評估常用體脂成分分析儀測量(許多健身房及商場都有該儀器哦~),可以瞭解自己的體重、體脂、肌肉量、腰臀比。很顯然,知道這些就能有側重的鍛鍊。另外,通過篩查生理指標、瞭解家族疾病史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整體判斷,可以減少傷害發生的風險。

健身有門道,科學來助跑

給自己立一個Flag

小目標,小計劃可以幫助自己堅持下去。科學健身的鍛鍊計劃要點主要包括: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每次運動時間。

健身有門道,科學來助跑

運動環節要完整,運動形式要多樣

一次運動應該包括準備環節(熱身)、正式活動和整理環節(拉伸)。

一週之內的活動類型應該包括有氧運動、柔韌性練習、力量練習。

健身有門道,科學來助跑

運動有規律

強度、頻率、持續時間三方面進行考量。

  • 每週運動不少於3次

  • 每週至少累積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進行≥75分鐘較大強度的有氧運動

  • 每週至少有2天進行所有肌群參與的抗阻力練習

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是健康的基石。

拒絕久坐,儘量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平時能騎車不坐車,能走路不騎車~

健身有門道,科學來助跑

老人等特殊群體量力而行

老年人在重視有氧運動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些肌肉練習,鍛鍊平衡能力,預防跌倒。

特殊群體(孕婦、慢病患者)在醫生和運動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健身活動~


動則有益,貴在堅持~

讓我們一起科學健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