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從12月8日第一起肺炎確診,到現在已經60天,筆者想問三個問題,大家不妨一起來回顧:1、肺炎的消息你是否大部分或者全部通過互聯網瞭解?2、口罩等防疫物品的購買或者購買地點查詢是否大部分通過互聯網瞭解?3、相比2003年的SRAS,你是否覺得對2019年新型肺炎信息瞭解更全面?

毫無疑問,這三點幾乎都可以回答“是”。


與2003年的非典相比,在2019年的新型肺炎的蔓延過程中,大部分信息都得到快速曝光,當地政府應對得到最廣泛傳播,一線的防治狀態被全國用戶知道,疫病的預防和疑似病例的篩查(是否與確診病例同行)得以最快速的傳達,謠言得到最快闢謠,物資的調配和使用得到更迅捷的反饋……信息高速運轉,疫情防治最大傳播。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在行動,正是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合力,讓新型肺炎並沒有造成多大的恐慌,信息的公開透明也降低了肺炎傳播的可能性。


互聯網改變世界,也改變了公共事件的發展。在本次的肺炎防疫的公益背後,中國互聯網開始了一場奇襲,憑藉產品和技術優勢,籌物資,傳信息,闢謠言,查高危,在線問診……


可以說,相對於2003年的非典,互聯網改變了2019年新型肺炎的防疫之戰。


一、 捐款捐物的互聯網速度


在重大的社會公共災害和疫情上,由於相對長、階梯式的決策週期,中心化的公共資源調控相對滯後,也僅能覆蓋中心化的應用場景。在新型肺炎下之後爆出來的初期醫生防護設備不足,醫院床位不足、封城後的物價上漲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互聯網是一場比快的遊戲,快是互聯網的最大特點,無論從投融資還是企業運營、公司策略,快已經融入了互聯網公司血液中。


互聯網也將快帶入了本次肺炎防疫之中,成為本次新型肺炎下一支新興力量,快體現在互聯網公司對疫情支持的方方面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1月21日攜程作為首家旅行企業發佈免費取消政策;

1月23日10點武漢封閉地面交通,9小時後快手作為第一家捐款的公司捐出1億,代表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快速反應;

此後騰訊捐款3億元並採購150萬口罩送至前線,

阿里捐款10億並禁止商家口罩漲價,

百度投入3億元專項基金,美團、字節跳動、360、B站等紛紛捐款,

截止1月29日,企業界捐款70億,互聯網捐款佔比40%,企業捐款過億的達27家,12個互聯網公司躋身億元軍團。



在捐款捐物上,互聯網的價值不僅是公司在行動,互聯網人也在行動,90後快手網紅辛巴個人捐款達到驚人的1.5億,李佳琦捐款9000套醫用防護服和1.8萬隻口罩,薇婭捐款200萬……互聯網的從業者也走在了前面。


儘管捐款多寡並不代表企業的社會責任高低,但從捐款數額上仍然可以看出互聯網企業的快速反應速度和支持力度。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除了捐款,互聯網企業的反應快速同樣可見一斑,丁香醫生推出首個線上肺炎地圖,百度推出首個“抗擊肺炎”專門頻道,闢謠信息和確診同乘人員信息查詢系統,阿里巴巴率先要求平臺商家不得對口罩漲價 ……


相比捐款捐物,傳染信息和疫情防治信息的公開,而這正是互聯網的天然優勢。


在與疫情搶奪時間的戰爭中,快就意味著機會,詳細的信息披露、信息闢謠,技術和大數據的功能支持,意味著互聯網在防疫防治上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和勢能。


相比2003年的SARS,2019年的新型肺炎憑藉互聯網的信息公開消除了大部分國民的恐懼,憑藉大數據的技術也為防治上提供了通暢的在線問診通道。


二、 高速運轉的的互聯網信息


媒體是預防疾病傳播的有效手段,華盛頓大學的Louis Kim教授研究顯示:當媒體的報道量增加十倍,此類疾病的感染數減少33.5%。


在突發疫情面前,公眾對病毒的發展、瞭解、認知和防護措施幾乎為零,未知帶來恐懼,無知帶來謠言,互聯網的價值得到彰顯,實時、全民參與、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成為和央視並駕齊驅的重要信息來源。疫情實時追蹤,覆蓋疫情地圖、最新進展、防疫知識等多重信息,成為8.6億網民重要的防疫信息來源。


防治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信息的公開與透明,減少公眾的猜忌,提升公眾的安全感。在疫情快速變化的當下,各省市疫情確診和疑似人數、防疫及抑制藥物、政府的應對、疫情的發展變化、防疫產品的購買,每一條信息都是疫情的相關信息,但碎片化的平臺、碎片化的信息、堅固的信息繭房,讓每個人接觸到的都是一小部分,更遑論謠言和真實信息互相夾雜。


百度詞條“武漢肺炎”和“新型肺炎”分別有6670萬、3740萬條信息,“肺炎”指數高達76萬,龐大、繁雜的信息背後,互聯網企業運用技術讓信息得到了高速運轉,讓疫情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傳播。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1月21日,百度App率先上線“抗擊肺炎”頻道,包含了疫情地圖、疫情闢謠、防護手冊等多個欄目。搜索是用戶瞭解疫情的核心渠道,百度將用戶疫情搜索結果進行匹配,當用戶搜索“發熱門診”,可以尋找到離用戶最近的有發熱門診的醫院。一旦出現發燒發熱症狀,可以此及時就醫,搜索“緊急尋人”還可以查詢新型肺炎患者同乘的信息,確認自己是否與高危人群有近距離接觸,百度App聯動百度醫典、百度知道、百度貼吧、百度地圖、小度智能設備等眾多產品為大眾提供了幾乎全套的信息入口。


1月22日,丁香醫生率先推出“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實時更新各省市的疫情變化情況,通過疫情地圖我們痛心西藏這最後一篇淨土也不能避免染疫,每個城市的確診和疑似人數也成為用戶瞭解各疫病發展的一扇窗口。疫情地圖成為各平臺的標配。


1月27日,微信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線發熱門診地圖,該地圖可查詢全國300個重點城市,12000多家醫院,並且開放給了小程序和部分APP。此後高德地圖、百度地圖也緊急上線了類似功能。


騰訊憑藉微信入口,整合「看一看」、「搜一搜」等功能,組成超級入口。此後,今日頭條、網易、微博、抖音、快手、淘寶、B站、知乎等平臺均上線了疫情消息專區,讓用戶都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疫情的最新信息。


信息公開是互聯網企業的重要價值,整合信息讓用戶在汪洋信息中獲得重要信息,引導輿論,讓普通民眾消除恐慌;讓武漢當地人民和一線工作者的生存狀態被外界熟知並獲得必要援助;讓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用戶有途徑得到最妥善的保護和救治。


社交圈的每一次分享、搜索引擎的每一次搜索都是一次消除恐慌的武器,信息透明帶來的全民關注,以及全民關注帶來的民間援助和對當地一線工作人員心理重建的幫助,是這屆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價值。


三、謠言終結的互聯網力量


謠言是肺炎疫情最大的敵人。諸如雙黃連、潔爾陰、童子尿可抑制冠狀病毒的可笑言論,有人甚至取笑道,如果專家說屎有用,開塞露脫銷,化糞池撬開。中國被列入疫區國為期三年、SARS是美國的生物戰等包裝後的謠言更是具備傳染力,讓人不辨其偽。抑或是治療主要靠激素會成為廢人,網傳感染病例在數十萬例左右等刻意誇大更讓民眾恐慌。


謠言之所以成為謠言,一方面源頭無可追溯,另一方面謠言的其特性和利用人性的喜好具備天然的傳播能力。社交媒體的點對點、多點對多面的傳播模式是謠言天然的溫床,縱深極大的地域也讓謠言很容易在低線城市發酵和擴散。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破除謠言對信息平臺至關重要,社交平臺需要終結謠言,維持平臺內容符合內容的正向導向,搜索平臺則需要對用戶的謠言求證給出儘可能正確的結果。因此,在破除謠言的事情上,社交平臺和搜索平臺至關重要。


微信強化了對謠言的處罰,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的清理專項,持續加強整治,對於造謠嚴重的賬號或者賬號功能進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同時微信還嵌入了騰訊新聞的較真查證平臺,對新型肺炎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謠言進行展示,通過掐滅微信生態內傳播源頭的方式進行謠言攔截。


百度建立“疫情闢謠”專區,用戶在百度App搜索“新型冠狀病毒”等關鍵詞,在搜索結果的“最新闢謠”入口,就可以查看“百度闢謠”官方賬號闢謠。得益於用戶搜索的大數據,百度的闢謠根據用戶搜索關鍵詞的增長變化進行針對性的闢謠並通過搜索結果展示,將謠言消除在搜索之後。


此外丁香醫生、今日頭條、新浪微博、騰訊、網易、抖音也成立了闢謠專區。


“謠言會把人們所恐懼的敵方軍力增加一倍,正像回聲會把一句話化成兩句話一樣。”莎翁揭示了謠言的巨大威力,但當取消謠言的迴音壁之後,謠言就再也無法產生了,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從源頭和搜索結果掐滅之後,謠言就被互聯網掐滅了。


互聯網的全民參與不僅讓謠言無所遁形,同樣也能還事實以真相,8名散佈“不明原因肺炎”謠言者被依法查處的反轉,同樣說明互聯網的價值。


四、改變疫情防治的互聯網技術


大數據的應用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事實證明大數據不僅可以藉助機器學習、交叉復現、人工智能等手段保證企業的運營,在公共事件和社會民生上,大數據的價值也已被證明。


2008年,谷歌推出“谷歌流感趨勢”(GoogleFlu Trends),搜索數據顯示,一旦人們患上流感,會在搜索引擎上輸入特定的檢索詞條以獲得與流感的信息,通過彙總和分析5000萬條相關檢索詞條和歷史數據,谷歌能預測流感將在何時何地爆發。2009年,這款產品在甲型H1N1流感爆發幾周前成功預測了其在全美範圍的傳播,此後證明預測結果與官方數據吻合度高達97%。

2014年百度曾上線的“疾病預測”,同樣是藉助大數據進行預估的工具,利用用戶的搜索數據,並結合氣溫變化、環境指數、人口流動等因素建立預測模型,實時提供幾種流行病的發病指數。根據百度指數搜索結果,2013年7月~2019年12月,在全國約300個直轄市和地級市當中,武漢對於關鍵詞“野味的做法”的關注度竟高居第三,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武漢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長期熱衷於吃野味了。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1月8日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的公共事件中,科技的力量同樣起到了奇效,民間獨立調查機構 Bellingcat憑藉1臺電腦、利用互聯網的公開數據,拼湊了事實的原貌,最終成為全球首個發現該事件真相的機構,比美國CIA還早一天。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運用大數據和技術力量輕車熟路,經歷過汶川地震、H7N9、南方雪災等社會公共事件的歷練,互聯網企業對於社會公共事件有了相對完善、相對嚴密、相對迅速的應對流程,以及用技術解決公共事件下的社會民生問題的能力。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新冠肺炎專家組”副組長張勁農教授表示“現在最危險的不是病人,而是健康帶毒者和到處亂跑的輕病人” 在新型肺炎疫情下,互聯網公司藉助技術手段,通過技術手段篩選與確診用戶近距離接觸的高危人群,減緩了疫情的蔓延。


在線問醫生是本次新型肺炎的技術首創,在線醫療平臺反應迅速,丁香醫生、好大夫、微醫、春雨醫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10多家在線問診平臺上線,解答用戶疑問,消除恐慌,同時對疑似病例進行引導,但10餘家分散的平臺效率並不高,於是百度、360、搜狗在內的搜索引擎平臺和支付寶等功能聚合平臺推出了“在線問醫生”的整合服務,聚合在線問診平臺,緩解疫情下的醫護系統壓力,為用戶提供便捷醫療諮詢問診服務,平安好醫生的數據顯示,線上問診70%是因焦慮所致的詢問,30%為疑似患者詢問,線上問診大大緩解了線下醫院的壓力。


百度率先上線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詢小程序,幫助用戶查詢乘坐的車次是否有確診的肺炎患者,可查詢的範圍不僅是各類交通工具,還包括場所、景點等,用戶可以一站式查詢自己過往的行程是否有風險。將春運期間巨大的流動感染風險通過技術方式實現快速查詢,相較於初期的“緊急尋人”媒體報道,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此後360推出的同程系統推出訂閱功能,有了新型肺炎患者同程信息後將第一時間短信通知用戶。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行平臺又推出了根據訂單一鍵查詢同程的服務,同時這些企業還將該功能免費開放給第三方平臺,提高了功能的應用面和影響力。新型肺炎同程查詢服務將與確診用戶的高感染人群快速的甄別出來並引導用戶進行確診或隔離,減少了民眾二次感染的風險。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武漢遊客制定接待酒店專題。在春節期間,500萬離開武漢,其中不乏武漢到外地旅遊的乘客,當1月23日武漢封閉之後,武漢人在異地的住宿成為最大的問題,多地出現因當地人恐慌而導致的對武漢無法入住的情形,隨著攜程、去哪兒以及各地酒店的倡導,全國多個城市允許武漢遊客入駐。這一舉措也緩解了武漢遊客無法入住的情形。


1月29日,阿里巴巴與浙江省衛健委聯合,搭建出一整套新冠肺炎聯防聯控平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市、10萬多個醫療平臺啟用了阿里的聯防平臺。


此外,百度地圖的“發熱門診地圖”引導用戶直接查找附近所有發熱門診的醫院、遷徙大數據明確 500萬離開武漢人口的流向;百度地圖的熱力圖幫助用戶查看實時人口流量密度,幫助用戶避開人流密集區,BAT均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用於加速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其中百度開放的LinearFoldAI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時間從55分鐘縮短到27秒。技術在此次“科技戰疫”過程中迸發的價值,正在向期盼早日戰勝病毒的外界提供了新的希望落點。“疫情過後整個社會會重新審視技術的價值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給鹽工的內部信中如此寫到。

對於經歷SARS又經歷當下新型肺炎的中國人來說,傳染性或更強的新型肺炎並沒有造成太多的恐慌,也沒有造成疫情的失控。


對比兩場疫病,互聯網企業在本次的新型肺炎的防疫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融入人們生活成為基礎設施的互聯網憑藉快速、技術、信息傳達的優勢,成為新型肺炎下的一股僅次於宏觀調控的有生力量。

無論是BAT還是丁香醫生、攜程、B站、知乎,中國互聯網互聯網首次扛起了互聯網企業應對公共事件的大旗,藉助產品和技術優勢,快速的反應,建立起信息和技術的堅強壁壘,讓抗疫之戰成為全民之戰,互聯網企業的奇襲是抗疫大戰的核心,也是建立民眾信心的重要渠道,在這場奇襲之中互聯網已站在企業應對公共事件的山巔,對廣大民眾來說,互聯網企業已不再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已成為用戶和世界的連接。


新型肺炎下的中國互聯網奇襲

對於經歷SARS又經歷當下新型肺炎的中國人來說,傳染性或更強的新型肺炎並沒有造成太多的恐慌,也沒有造成疫情的失控。對比兩場疫病,互聯網企業在本次的新型肺炎的防疫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融入人們生活成為基礎設施的互聯網憑藉快速、技術、信息傳達的優勢,成為新型肺炎下的一股僅次於宏觀調控的有生力量。

無論是BAT還是丁香醫生、攜程、B站、知乎,中國互聯網互聯網首次扛起了互聯網企業應對公共事件的大旗,藉助產品和技術優勢,快速的反應,建立起信息和技術的堅強壁壘,讓抗疫之戰成為全民之戰,互聯網企業的奇襲是抗疫大戰的核心,也是建立民眾信心的重要渠道,在這場奇襲之中互聯網已站在企業應對公共事件的山巔,對廣大民眾來說,互聯網企業已不再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已成為用戶和世界的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