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高官張繼題字的隴海赤水火車站


1934年隴海鐵路修到西安開通運營,潼關至西安段各站均為民國時期高官名流所題字。其中赤水火車站為曾任參議院、司法院院長張繼題寫。以前是從網上資料所知。1966年隴海線潼關至渭南區段因三門峽水庫建設,南遷建至渭南塬下,這個車站廢棄。這個車站也位於赤水河西邊的臨渭區向陽辦淹頭村八組。

遇村裡一個83歲的老人介紹,這個站名牌所嵌的房屋為站長室,站牌所向位置為站內,車站當時有四股道。站長室現為一戶人家莊基所佔用,屋頂早已破損了,現在是簡單的修繕啦一下。

這個三間房是車站的售票房、候車室和倉庫,大門都封閉啦,屋頂也破損啦,看來車站遷移後,這個房屋再沒有修繕過。

這個三間房是車站的售票房、候車室和倉庫,大門都封閉啦,屋頂也破損啦,看來車站遷移後,這個房屋沒再修繕過。

這個是赤水養路工區的房子,共有五間房,東邊牆壁上方有”赤水養路工區“字樣。養路工區即是專門對鐵路線路、鋼軌進行維護保養的部門,人們最熟悉不過的巡道工,就是養路工人,以前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巡道工都有定點出去巡查線路。

這個是赤水養路工區的房子,共有五間房,東邊牆壁上方有”赤水養路工區“字樣。

這個是赤水養路工區的房子,共有五間房,房頂都沒有啦,只剩下四面牆壁。

這片地方靠近渭河,地勢較低,因此火車站及相鄰區間路基都是用土方墊起來的,高約五米左右。這是上火車站的道路,可以看出來車站位置還是比較高的。

老人說,這個村好多人以前也是隨著鐵路開通,以來後來逃難來到陝西的,好多人以前就臨時在火車站下面搭建房子。後來,車站廢棄後,車站比較高且寬敞,村子人陸續把房子都建在上面的車站上來啦。從遠處看,這個八組房子都在這個車站上。

這是車站西頭向渭南方向,看起來路基很高,現在上面都栽植了樹木。

鐵路南遷後,這段線路就廢棄啦,原來路基都是土方墊起來的,後來群眾蓋房墊莊基就從這兒挖土,可以明顯看出路基一側被開挖走啦。

這個位置順路基方向拍得,看來這段路基之前還是很寬的,應是車站股道的地方。

這是路基上原來鋪設的道碴。

路基一側開挖後,從下面往上看,可以看見路基上有一層厚厚的道碴。道碴上面再鋪設軌木和鋼軌的。

隴海鐵路南遷後,新的赤水火車站距老站距離約七八公里。不過這個車站在隴海線2000年中期也關閉停用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