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曾國藩曾說:做人,從早起起。

西方也有相似的諺語: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而早起,是人生最高級的修行。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早起的人,就贏了別人一步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長期早起是種怎樣的體驗?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

自己從13年開始早起,工作日都是六點半左右起床,雙休也不例外。

五年後,最明顯的兩個感覺,就是精神會變得比較好,而且會覺得一天的時間比較長,可以利用早晨的時間讀書、健身、寫文章,充實自己。

只要時間規劃的好,能做的事情就比其他人多。

換句話說,當你開始早起,就已經走在了別人前面。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

網友小鵬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平時上班經常遲到,即使能準時到達公司,也是急匆匆地踩點。

影響在領導心裡的印象不說,工作效率還特別差,事情多的時候不得不熬夜加班,反而讓第二天工作狀態變得更差。

這種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領導終於看不下去,把他喊到辦公室罵了一頓:

“每天早起半個小時,那麼難麼?”

小鵬把這句話記到心裡,當天很早就休息了,第二天也早早的起來,好好地吃了飯才去上班。

因為走的早,路上不著急,所以到達公司的時候時間也非常充足,可以很從容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事情進展的順利,自然也就不用加班,可以早一些回家休息。

有人說,早起和不早起,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這是因為早起的人,有更多的時間去規劃,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生活,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在和未來。

而當生活逐漸進入正向循環之後,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改變。

也許一次兩次的早起看不到成效,但積少成多,堅持早起,就會和他人拉開巨大的差距。

作家村上春樹一輩子都在寫作,長篇、短篇、隨筆、翻譯作品等不斷問世。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根本沒念完大學,30歲才開始寫小說。

他談到自己的創作時這樣說:

“寫長篇小說時,基本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

重點是,要馬上進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還有國學大師季羨林,每天早起,能完成一篇4000字文章;

文學家梁實秋一生都保持早起的習慣,甚至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也會從被窩裡鑽出來;

哲學家康德被稱為“會走路的時鐘”,一生堅持早起散步……

一個早晨的時間,其實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每天早起一個小時,一年就多了一個月的時間。

而當你經年累月地堅持下來,這些多出來的時間,足以實現人生逆襲,彎道超車。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早起的人,更自律

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說:

習慣這個東西,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

當你早起收穫一個高效的早晨之後,你會慢慢變得自律,而早起的自律會帶動方方面面的自律。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的“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就是這個意思。

《巨人的工具》裡記載了傑克·威林克的故事,他年輕時曾擔任美國海豹突擊隊指揮官,後來成立了諮詢公司,甚至還創作了一本暢銷書。

他有一個獨特的習慣,那就是每天必須在4:45分起床,這是他在海豹突擊隊時形成的習慣。

雖然後來退役了,但是這個習慣被他保留下來,早起,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

更為重要的是,讓他成了一個方方面面都很自律的人:

後來退役之後,他依然堅持早起,而且在各個方面都十分自律,看書、鍛鍊、學習管理知識、寫作等等。

所以除了是一名出色的軍人,他還是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暢銷書作家,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自律的人未必都會早起,但早起的人一定自律。

因為早起是最容易實現的自律方式。

去年,有一個認識的朋友準備考研。

那個時候,她孩子剛上小學,早送晚接,十分忙碌。

工作上也是不得清閒,公司高速發展,新項目源源不斷,公司裡的每個人都很努力,也很拼命;

朋友也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從硬件上提升一下自己,看看是否能在職位上更上一層樓。

可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考研,都需要佔用她很多的時間。

無奈之下,她只得選擇熬夜學習,可經過一天的勞累,精力早已經消耗的差不多,再加上看書背題更是透支自己。

每過一段時間,她就發現自己的狀態大不如從前:

不僅工作效率下降,回到家後面對老公孩子也不像以前那麼有耐心了。

後來,她在網上看到了一個考研小組,裡面有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早起背題速度更快,朋友就默默地加了進去,開始嘗試早起。

每天比孩子提前一個半小時起床,看書學習,整理工作,準備早飯。

一年過去,她不僅考取了研究生,還順利的升了職。

這還沒完,因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她開始利用這段時間學習,看書,烹飪,跑步,生活越來越好,也變的越來越自律。

《習慣的力量》裡面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小勝”。

它可能是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習慣,但卻可以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信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從而導致我們生活整體的改變。

早起,就是這樣的小習慣,當你每一次早起,它都在告訴你:你有能力變得更好。

當你養成早起的習慣後,你會發現,堅持讀書,運動,減肥,烹飪這些看起來難度很大,需要更強的自律才能完成的事情,都變得更加容易了。

因為,當你擁有早起的力量的時候,也就擁有了自律。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早起,依靠的不是一時衝動

說到自律,很多人都會想到科比的那句名言: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麼?

可少有人知的是,四點起床的科比,並不是如同我們想象的那樣,一整天都在鍛鍊,運動。

而是採用間歇性休息的方法,在鍛鍊幾個小時後進行午休,小睡來恢復體力。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次又一次的午休,科比才能堅持住四點起床的好習慣。

很多人也許知道早起的好處,也下決心要早起,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堅持下來。

很多時候因為沒有一個可行的方法。

你怎樣過早晨,就怎樣過一生

著名心理學家吉姆·洛爾博士曾在《精力管理》這本書中,分享如何不痛苦地進行早起。

  • 首先,早起的動作要快,時間要精準。

很多人無法早起,是因為很難打破在床上的休息狀態,稍微一猶豫,起床的最佳時機就過去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早起,動作就一定要快,不要給大腦思考的時間,只要你從床上坐起來,穿上衣服,起床的不適感就會快速消失。

起床的時間一定要精準,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起床,這樣才有利於養成早起的習慣。

  • 其次,你要讓早起變成有趣的事。

很多人一想到那些早起寫出4000字文章的人,便心嚮往之,早起就拿著《時間簡史》《人類簡史》這樣的大部頭書籍來讀。

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

我們的大腦會把早起這個行為和這些攻讀枯燥書籍的負面情緒關聯在一起,時間一長,你會對早起本身排斥。

所以比較好的方法是把早起當成一個遊戲,讓它和有趣的事情連接起來,會讓早起變得更加輕鬆。

梁實秋在《我把活著歡喜過了》裡面寫到自己早起的小事:

“翻譯《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的時候,就是趁太陽沒出的時候搬竹椅在廊簷下動筆,

等到太陽曬滿半個院子,人聲嘈雜,我便收筆,這樣在一個月內譯成了那本書,至今回憶起來還是愉快的……”

這種做法也可以延伸到我們自己身上。

比如,如果你喜歡做飯,不妨早起為自己做頓營養美味的早飯;如果你喜歡運動,可以試著運動鍛鍊……

這樣,只要你想到早起,聯想到的都是你喜歡的,快樂的、正向的事情,早起對於你的吸引力會慢慢變大。

  • 最後,設立循序漸進的目標。

《論語·子路》中有一句話:“欲速則不達。”

這句話放在我們早起上同樣適用。

如果突然從睡到10點起床切換到7點起床,很多人會難以適應,以至於徹底放棄。

但是如果從10點調整到9點,這樣持續一個星期,再調整到8點……慢慢轉換到理想的早起時間,這樣就容易許多。

一個人只有擺脫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積極努力,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粉雄救兵》中的一段話說:

“我想早起,不是因為我整晚睡不著。而是我真心願意,我想好好過好每一天。”

不想被生活推著走,就要學會早起牽著生活向前。

一個人的習慣裡藏著他的運氣,而早起的時間裡,則藏著一個人養成優良習慣的起點和契機。

願你能夠更加輕鬆地養成早起的習慣, 更從容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