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摺疊屏可靠性的“隱形”關鍵

在各大手機廠商競相競逐摺疊手機市場的同時,背後是整個顯示行業的暗流湧動,甚至面臨的是行業大洗牌。摺疊手機實現的關鍵,是有一塊可以摺疊的顯示屏。

一時間,能否量產出可摺疊的顯示屏成為行業中能力認可的標杆。

OCA——摺疊屏可靠性的“隱形”關鍵

作為摺疊手機的組成部件,似乎只有屏幕的摺疊不可避免,柔性電路板、柔性電池、柔性處理器都沒有一塊摺疊屏那樣緊迫。問題也隨之而來,摺疊是一個動靜態結合的過程,除了“關節”這樣天生用來做運動的設計外,既要其能彎曲,而且又不能產生曾經彎曲過的痕跡,這其實比想象中的要困難。

在各大廠商極力的宣傳下,通常,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已經能夠注意到需要選擇一塊OLED顯示屏還是一塊LCD屏。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區別,在這方面稍微關注

一下的朋友已經都知道,為什麼摺疊屏必須是OLED,簡而言之就是因為OLED夠“軟”。

但是,是不是隻要夠軟就能折呢,這裡其實有待探討。OLED的結構分為很多層,包括TFT、EL、TFE、TP、POL、CW或者CG等。往往我們忽略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層,正因為它,OLED得以完整的“隱身”,使它看起來很透明(平時顯示屏看起來是黑色主要是因為偏光片的原因)。

OCA——摺疊屏可靠性的“隱形”關鍵

這一層就是OCA,光學透明膠層,顯示屏的模組結構中,只要有需要連接的疊層結構,都離不開OCA層的粘接,這使得顯示屏中有很多層OCA結構出現,在向摺疊屏過度的過程中,這種基本結構被保留下來。當手機顯示屏處於靜態和展平的狀態時,各膜層之間相安無事,這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全面屏手機。

在某些產品中,如華為mate30,我們可以看到其側面的“瀑布屏”。這是一種靜彎的狀態,也就是說顯示屏在表面玻璃蓋板的限制下,柔性的OLED顯示屏貼合在上面,形成了這樣彎曲的結構。如果屏幕在製造的過程中工藝得到良好的控制,這也是一種穩定的結構,各層會在應力中逐漸適應新的狀態,從此不再發生變化。

OCA——摺疊屏可靠性的“隱形”關鍵

而摺疊屏就很不同了,它具有兩種準靜態以及它們之間的動態過程。這就表明摺疊過程中各膜層要適應兩種狀態下的常態,打開的展平狀態以及閉合的彎曲狀態。反覆的打開和閉合,讓膜層“無所適從”,承受壓力最大的,就是OCA層。

前文提到,結構中OCA有很多層,在連接起各個功能層的同時,OCA也成了其中最薄弱的環節,每多一層OCA就多一層風險,任何一層OCA都可能成為顯示屏幕發生崩壞的高危區域,尤其是在反覆運動的結構之中。

現在使用的OCA大多屬於丙烯酸酯型,它的特點就是夠“軟”,模量是結構中最低的。這保證了屏幕的可摺疊性,但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在動態的條件下,雙準靜態的特點讓OCA在使用中發生了流動變化,而流動往往也就意味著失效的發生。它的另一個問題在於,OCA一旦失效,可能還未達到肉眼可見的程度,就由於受力的變化,引起其他結構的破壞。

OCA——摺疊屏可靠性的“隱形”關鍵

因此,摺疊手機要在一定的使用強度的前提下,保證壽命,OCA是非常關鍵的結構。強調使用強度,是因為我們不能逼迫消費者使用產品時必須小心翼翼,這樣非常影響使用體驗,也更容易對產品造成誤傷。

市場對摺疊屏的需求日益增大,究竟摺疊手機能否進入到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成為真正主流的應用產品,消費者最終會用手中的錢來投票。

OCA——摺疊屏可靠性的“隱形”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