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河谷就像一條長長的絲帶將高寒荒涼的青藏高原串聯起來。如果說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構造出了今天青藏高原的骨架,那麼河流就是這龐大骨架中的血液,帶給這片蒼茫高原無限的生機。

一、西藏的富饒在河谷

說到西藏,很多人能聯想到的詞語大都是:“高寒”、“犛牛”、“藍天”、“雪山”。但殊不知,西藏最富饒且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卻集中在溫暖且溼潤的河谷之上。中國著名的人口分佈線是以璦琿(今黑河市)-騰衝的“胡煥庸線”。

而西藏也有這麼一條人口分佈線,從藏北的巴青一直延伸到日喀則的吉隆,此線以西佔土地面積約佔整個西藏的60%,而人口卻只佔西藏總人口的15%,而此線以東,40%的土地上,卻承載了西藏85%的人口。這條線以西多為牧區,而此線以東卻集中整個西藏最重要的林區與農區,而這一切的功勞都源於縱貫西藏的一條條河谷。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位於日喀則的年楚國河谷(筆者實拍)

河谷顧名思義就是河流切割與侵蝕的土地,西藏的河流多為冰川融水,河流從上游至下游,隨著河流比降率的提升,河流的侵蝕與搬運速度會不斷加劇,隨之高大的山體就被切開了一個豁口,高山隨著板塊擠壓(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不斷抬升,而河流向下侵蝕的能力卻在不斷加劇,一上一下的格局使得高山越來越高,而河谷卻越切越寬,越切越低,最後河谷不斷遠離高寒的高山,越來越溫暖溼潤。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筆者攝於林芝的尼洋河谷地

西藏的主要大城市幾乎都集中在河谷之上,如拉薩所在的拉薩河谷,日喀則與江孜所在的年楚河谷,林芝的尼洋河谷,山南的雅礱江河谷。河谷造就了西藏主要的農區,與宗教為核心的城市。也正是這一條條河谷成為西藏與外界文明溝通主要的交通線,就像見證了整個西藏文明發展的吉隆河谷一樣。

在巴青-吉隆線的最西端,就是西藏曆史發展脈絡中著名的吉隆溝。南北流向的吉隆藏布就像是一把尖刀將東西向的喜馬拉雅山切出了一道豁口,使得印度洋水汽可以躲避大山的阻擋,源源不斷將溼潤的空氣輸入至西藏。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西藏的河谷沿途(筆者實拍)

二、最初的文明

西藏的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到5000前之間卡若文明。卡若遺址位於今西藏昌都市以南12公里處(2014年已將昌都地區改為昌都市)的卡若鎮。而卡若文明的遺址正好處於瀾滄江河谷的河谷階地之上。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卡若文化出土的雙體陶罐

浩蕩的瀾滄江從今天青藏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雜多縣一路向南,兩大源頭扎曲和昂曲在昌都交匯,水流也在這裡加快自己的運行腳步,繼續南下奔流出海,卡若文明就坐落在兩江相會的山崗之間,卡若文明在河流巨大的沖刷下,形成了較為寬闊平整的河谷階地。

考古學家在卡若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陶器,此外還有部分粟米、動物骨殖等遺骸,這已經說明當時的西藏先民已有原始的狩獵與畜牧,並逐步過渡到農耕定居的社會。河谷賜予了卡若文明無限的生機,也帶給了藏族先民最早走向文明的曙光。

如果說西藏的文明開端卡若文化起源於河谷地帶,那見證西藏走向繁榮與統一的秘密依然在西藏的河谷中。

三、河谷下的拉薩

在今天的拉薩市區西北處有一片拉薩市區最大的溼地叫拉魯溼地,我曾經幾次來到拉薩,對拉薩的生活地理環境並不陌生,但還沒有一次真實的走進過這片溼地。因為這裡是國家級溼地保護區,所以在溼地與周邊的道路之間總是隔著一條已經鏽跡斑斑的柵欄,以示防護。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拉魯溼地

眾所周知溼地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拉魯溼地也被稱為“拉薩的城市之肺”。但對於今天的拉薩人而言,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塊溼地還有更具歷史意義的一面,拉魯溼地見證了拉薩最早建城史,同時也見證拉薩怎麼一步步成為整個藏區中心的過程。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富饒的拉薩河谷

大約在公元七世紀,西藏的文明展示出了它最為璀璨的光輝,位於西藏阿里的象雄文明,位於今天那曲的蘇毗文明,以及位於今天山南雅隆河谷的吐蕃文明形成了當時西藏奴隸社會早期的三國時代。

這時的拉魯溼地相較今天而言,面積要大上許多,當時的拉薩河谷四周沼澤遍佈,在河谷中間則是隨著河水季節水量變化而形成的江心洲。此時拉薩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吉雪臥塘”,這也是古人對拉薩最早的稱謂,而“吉雪臥塘”在藏語裡的意思就是“幸福如意的地方”。

根據最新關於西藏近5000年以來氣候變化的學術研究來看,7世紀拉薩的溫度較今天要高出2至3度,整體氣候也相對溼潤與溫和。而當時的拉薩則是被主要以遊牧為主的蘇毗王朝(即新唐書所記載的孫波女兒國)所統治。

而在拉薩河以南的雅礱河谷則是我們所熟知的吐蕃王朝。據14世紀成書的《王統世系明鑑》記載,傳說吐蕃最早的祖先是獼猴與羅剎女結合所生出的人類,其後隨著子孫繁衍,這裡開始興建城邑,發展生產。而這個傳說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河流所哺育出的農耕文明,而獼猴與羅剎女的傳說也正好印證了農耕社會所帶給這片土地最早的圖騰崇拜。

正史中關於吐蕃王朝世襲的記載則要追溯到距今1500年左右的樸悉六犛牛部,直到400年以後才出現了第一任藏王聶赤贊普,而此刻的吐蕃王朝已由一個以狩獵為主的部落開始向一個以農耕為主的聯盟式國家的轉換。而到了第三十二任贊普囊日論贊時期,吐蕃王朝已經成為了一個可以與西藏古象雄文明相匹敵的強大政權。後來囊日論贊出精兵一萬滅掉了蘇毗,並佔領了吉雪臥塘,這也為後來的松贊干布定都拉薩(即邏些),統一整個西藏奠定了基礎。

西藏全是高寒之地嗎?錯,西藏溫暖在河谷,還有悠久的歷史

拉薩的大昭寺

文史君說

河谷不但給西藏帶來的充沛的降水與溫暖溼潤的環境,河谷更代表著通途大道,也正是這些南北走向的河谷為西藏,甚至是整個中國提供與外部文明與文化相互交流與交往的機會,而拉薩就是最好的例子。

參考文獻

1. 石泰安著(法):《西藏文明》 國際文化出版社 2008年

2. 陳慶英、高淑芬:《西藏通史》 中州出版社 1999年

3.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第11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