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2020年,這一年很特殊,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面,發生了顛覆式的改變。

以往的春節,大家走親訪友,電影院、咖啡廳、棋牌室,這些都是大家聚會的場所,今年,為了打好這場防疫攻堅戰,我們在家刷手機、煲劇、看直播,這就是對國家最好的支持。

因為線上與線下生活方式的顛覆式改變,所以導致了線下傳統經濟與線上新經濟出現了冰火兩重天。

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大家請看一組數據:

2020年,2月7日,美團外賣天津負責人倪鑫透露說,疫情原因,外賣訂單並沒有減少,反而比同期增長了40%。

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某短視頻平臺的運營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的DAU(每天活躍的用戶數量),增加了3倍。

更為戲劇性的一幕是,字節跳動公司以6.3億元買下了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的全網獨播權,因為疫情影響,電影不能如期上映,為了避免經濟上的損失,徐崢團隊與字節跳動達成了這次合作,改走線上播放。

很多人說,這場疫情對我國的經濟影響非常嚴重,但蔣老師並不這麼認為,這場疫情確實對喝多傳統行業有不少衝擊,但是對於大部分消費行業來講,其實人們的消費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止,只是大家把消費注意力從線下轉向了線上。

這些天,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從事新媒體行業的人說,播放量創造新高、某主播在直播過程中,獲得的打賞刷新了歷史紀錄。

這場疫情,看似“無情”,實則是一場商業轉型!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如果單純只能靠線下,未來很難持續發展,必須轉型,擁抱新零售模式,從線上和線下,雙渠道發力,線上做內容生產和品牌打造,通過圖文、短視頻擴大企業的影響力,通過社群、電商來服務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消費者。

如果線下和線上的環節沒有打通,企業很難可持續發展。

要知道,21世紀什麼最貴,除了人才,就是流量!

而一個企業,如何利用線上的流量優勢,與線下的產品相結合呢?

這裡就需要三個條件,也是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分別是:內容創新、社群運營、自動成交。

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第一,內容創新-利用短視頻引流

2016年是短視頻和直播的元年,當時的網絡環境肯定比不上現在,但到了2020年就不一樣了,5G逐步商業化,我們的網速得到了提升,過去大家都習慣看圖文,但現在,不管男女老少,都在用手機刷短視頻。

作為一家企業,如果不會用短視頻引流,那就意味著,你的廣告成本是其他企業的數倍,乃至數百倍。因為會做短視頻,就相當於免費獲取了巨大的流量。你可以拍短視頻,巧妙結合企業的品牌、產品,用內容的形式,把品牌推廣向全國。

也許很多人想說:“蔣老師,我的餐廳就是服務周邊5公里人群,不需要做到全國。如何用短視頻來推廣?”

其實,互聯網的發達,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你的視頻發出的時候,如果選定了所在位置,那麼系統會自動優先推送到附近的人。

這不就是給你的餐廳,一次最好的營銷機會嗎?總比你去花錢僱人發傳單要強的人。這個時代,人們不喜歡看廣告,但是喜歡看有趣的內容,

把廣告做成有趣的內容,就是當今時代,最偉大的營銷方式。

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第二,社群運營-無社群,不成器

社群是什麼?

因為一句話:“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因為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所以,社群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產物,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的社群,以微信群為主,大家可以隨意建群,把和自己一樣興趣的好友,建一個群,所以,我們的手機裡面,會有家庭群、同學群、同事群等等。

作為一家以商業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必定要有自己的社群,如果說內容解決了企業品牌推廣問題,那麼社群就是我們客戶裂變最好的工具。

企業需要提高銷售額,就需要用到社群,定好社群裂變的規則,把客戶變成企業的分銷者,把分銷者變成裂變者,甚至企業的合夥人,那麼企業通過社群,就完成了商業模式的升級,組織關係的重新組合,企業的發展速度就會超乎你的想象。

但社群是一把雙刃劍,有的人利用社群,迅速把企業做大,而有的人不壞好心,利用社群裂變,最後成為一家傳銷公司,其本質在於,一個是在擁有好的客戶體驗和產品,是在真實的服務客戶,另一方就是利用社群在空手套白狼,給大家畫餅,不勞而獲,騙取大家的錢財。

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社群這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很鋒利,用不好,可能傷人又傷己。大家要謹慎對待!

第三,自動化成交-做好頂層設計

當有了內容和社群之後,如果支付這個環節沒有打通,那麼前面的努力便將功虧一簣,如何巧妙地把成交融入到我們的商業模型裡面呢?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A公司是一家教育培訓企業,採取的是傳統的經營模式,一邊是整合老師資源,一邊是開發學員(客戶),一年的營業額是2個億,但是僱傭的員工超過100人,除去各種成本,最後老闆一年只賺了不到1000萬。(因為涉及到場地成本、員工工資、獎金績效提成等等。)

B公司,同樣是一家培訓公司,但是轉型做成一家知識付費企業,同樣是整合老師,但並不需要在線下開課,他們只是把課程錄製成視頻,發佈到各大知識付費平臺,與平臺簽訂分成協議。一年的銷售額,同樣也是2個億,但是他們的員工,加上老闆,不到10人,最後老闆一年賺了6000萬。

為什麼相差會這麼大?

其實這裡面就有一個自動成交系統,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成本,節約了場地成本,要知道當今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和場地成本,所以,B公司老闆利潤是A公司的6倍。

個體創業的三個著陸點:社群運營、內容創新和自動成交

對於當今時代,個體創業來講,最好的模式,就是依託於平臺,不要想著你怎樣改變世界,擁有幾百名、上千名員工,你只需要做好三件事情:打造內容、社群運營、自動成交,這三件事情辦成了,你的創業項目就成了。


ps:好了,以上就是蔣老師的分享, 如果你覺得蔣老師說的有價值,歡迎加入老師的自媒體聯盟,關於創業、關於營銷、關於自媒體,我們一起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