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的磨刀石,后成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首

央视刚刚播出的《国家宝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好评。九大博物馆纷纷拿出自己的镇馆之宝,第一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拿出了三件稀世珍宝

,《千里江山图》,“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而其中最不起眼的石鼓,刚刚被评选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首位!这石鼓到底有何玄机,两千多年来它们又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直到北宋仁宗1052年,金石收藏家向传师从太氏拓片见到乍原的拓片,证明此人曾收藏过乍原石鼓。但向传师赶到关中太氏的老家时,太氏全家已于一年前死于瘟疫,房屋财产全部为避瘟疫传播而烧光。

身心疲惫的向传师怀着无比失望的心情就近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隔日清晨,向传师被后院传来的磨刀声惊醒。原来,客栈后面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向传师循声走到屠夫门前,只见屠刀被磨得寒光闪烁,而令向传师一惊的是屠夫所用的磨刀石,虽然破旧却有几分石鼓的风貌。他走近细看,磨刀石上隐约浮现的一些熟悉的字迹依稀可辨。

原来,这就是那面失踪了200多年,引得几朝几代人魂萦梦绕的“作原石鼓”。石鼓已面目全非,上半部分被做成屠夫的磨刀石,下半部分被做成米臼。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仅余下半部的4行文字。

公元1110年,“作原石鼓”被运抵京城后,自诩为“天下第一学士”的宋徽宗居然突发奇想,下令在10面石鼓上的文字槽缝之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靖康之变时,金兵攻入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石鼓因注满黄金被运到燕京后,不甚了解中原文化的金人并未发现其价值,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丢弃荒野。至此,石鼓又一次遗失。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破燕京,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檝于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掩藏在废墟之中的10面石鼓。王檝出身于凤翔虢县(今宝鸡市陈仓区),与石鼓同根同源,他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而后的元、明、清3代,石鼓一直没离开过北京。

石鼓共十面,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上面刻是从大篆到小篆过渡的文字,因为被刻在石鼓上,所以又被称为石鼓文,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石鼓命运多舛,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堪称千年中国历史的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