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祕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有過這種感受,你跟孩子講到口乾舌燥,孩子也還是似懂非懂,即使說他記住了,回頭也會把你講的道理忘光。現在教育孩子不能體罰,不能冷暴力,而說教又不管用,簡直把家長們逼到了絕境。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為什麼跟孩子講道理他們就是不聽呢?

  •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
  • 一般情況下,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3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概3-5分鐘,4歲最多達到10分鐘,5-6歲達到15分鐘,而且這還是一個最優環境下的理論值。所以,如果你對6歲以下的孩子說教,前幾句他還能聽得進去,到後來,就會覺得煩躁,即使你的話“有道理”,也會變成“沒道理”。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 孩子犯錯之後心理正處於一個逆反期,“聽不懂”我們的文字描述
  • 孩子犯錯這個事情,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其實是一個家長給的定義。因為他們做的錯事,他們並不知道也不認為這是個錯誤,而是家長賦予了這件事“錯誤”的定義。所以當他犯錯之後,他的心理正處於一個“被否定”的逆反期,這個時候他們是聽不懂也聽不進去我們的文字描述——也就是“講道理”的。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 我們把講道理的重點放在了情緒的釋放上
  • 大多數父母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是不是都是氣沖沖的?或者是呵斥的語氣,無論如何也很難是微笑的,平和的。即使最開始是平和的,隨著你說了很多,孩子還是有聽沒有懂的狀態,你的怒氣值也會飆升。這個時候孩子更清楚地接收到的是你的情緒釋放出來的信號,而不是你的語言。他們會感受到這個狀態下的驚恐,並不能清楚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所以你的道理也就白講了。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四個講道理的秘訣,分享給各位家長,讓你的說教不再是孩子的“耳旁風”

    1、向孩子傳達積極的情緒

    當孩子做了一件錯事時,有的時候他是能意識到這是個錯誤的,他自己就已經很惶恐了,這個時候,其實你稍加引導,他就能意識到下次不能這樣做,無需大段的道理。而如果他沒意識到這是個錯誤,那麼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發生了這件事,我們會得到一個消極的結果,如果下次不再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會得到很積極的結果。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例如,當孩子打翻了一杯牛奶,我們往往會說“怎麼這麼不小心”,其實我們只要跟孩子說:“你看,美味的牛奶沒有了,如果你能小心一點,我們現在已經喝到了好喝的牛奶,很快就可以吃完早餐去玩了。下次小心些好不好?”下次,他可能就會注意不再打翻牛奶。畢竟我們只是想讓孩子避免錯誤的結果,而不是熱衷於對孩子說教,所以只要達到最終的結果就好了。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2、把“你要……”轉化成“我想……”

    作為大人,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一直在命令你“你要……”“你不能……”,我們也會有被控制的不爽,孩子也是一樣的。不妨把語氣轉化一下,從命令孩子變成希望孩子幫助我們達成什麼樣的結果,孩子會更樂於幫助你,而不會感覺被控制。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例如,明明九點了,孩子就是不上床睡覺,你一直催促“快睡覺了”“你怎麼還不睡覺”,孩子肯定是越來越精神,一直折騰到你和他都精疲力盡才會睡覺。如果我們說:“寶寶,媽媽想和你一起讀一本睡前故事。”孩子可能就會很快準備好躺在床上,因為他覺得你需要他,他願意滿足你的這個願望。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3、選對場合講道理

    古人有云:“當面教子,背後教妻”,說要在孩子犯錯時當著別人的面教導他,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孩子也有自尊心,當著別人的面被教訓,他一定會覺得很丟臉,那麼他只會記住這個丟臉,而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跟孩子講道理,要在一個私密的空間,他面對一個絕對信任的人會更願意坦露自己的內心。而且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比讓他明白一個小道理更重要

    4、未雨綢繆,事前備案遠比事後找補更容易讓人接受

    我們工作的時候會有這種感受,如果上司明確跟你提出了一個要求,而你沒有做到,你自己就會很羞愧。反之,這個事情上司並沒有提出要求,你沒有那樣做,他卻批評了你,你往往會有些逆反。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生活中有很多場景都可以順便跟孩子講一個小道理,哪怕只是一個小的行為規範,多和孩子說幾次,他可能就記住了,不要等到錯誤發生之後,指望講一次他就能把道理記到心裡。有時候和孩子說什麼道理,就是要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說,有機會就說,他才可能會記住。也不要說什麼“說了那麼多次,你怎麼就是記不住呢?”這種話,我們畢竟是為了讓孩子知理懂理,而不是為了說教而說教。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掌握這4個跟孩子講道理的秘訣,孩子會更願意聽你的“道理”,只要他真正願意去傾聽的時候,你的說教才不會流於形式,而是真正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有的時候,我們乾巴巴的說教,很難讓孩子形成印象,不妨藉助一些繪本工具,讓孩子自己去閱讀,去讀懂這裡麵包含的道理。我的孩子今年6歲,我給他買了很多的繪本,其中她最喜歡的一套繪本是一套《情緒培養與性格管理》的中英文雙語繪本。其中的《媽媽我能行》讓她愛上了自理能力的養成,《我能保護自己》讓她時刻記得安全第一。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這套繪本使用一些小動物的場景故事,來告訴孩子遇到不同的問題應該怎樣應對。書的內頁紙張精美,畫面色彩鮮豔,孩子很喜歡看。這套繪本適合3-10歲的孩子看,小孩子的喜好都是相似的,相信你的孩子也會很喜歡。

    分享4個跟孩子溝通的“秘訣”,讓家長的說教不再是“耳旁風”

    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下面的圖片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