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大儒董仲舒七句名言,感受古人的智慧


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儒學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代大儒董仲舒七句名言,感受古人的智慧

一、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古代的君王,沒有不把教化當作治國要務的。教化、法度都是法家的思想。董仲舒的獨尊儒術的實質就是外儒內法。

二、欲審曲直,莫如引繩,欲審是非,莫如引名。

本句來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第十卷。關鍵字解釋:繩:繩墨(木匠常用的工具)。整句意思如下:要知道一個事物的曲直,只有用繩墨來作標準;要辨別一件事情的是非,只有用名稱來作標準。以上的解釋來自賴炎元註譯。

三、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對自己責備得多些,對別人責備得少些,就不會招致怨恨了。

漢代大儒董仲舒七句名言,感受古人的智慧

四、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

“性”是指與生俱來的天性,是自然屬性,質樸的秉性只有通過教化才能形成。

五、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

琴瑟的絃音不諧調,到嚴重程度必須重新調整或更換;政策法令行不通,情況嚴重的就必須改變更新。

漢代大儒董仲舒七句名言,感受古人的智慧

六、是故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這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一句話:善於為人師表的人,既要宣揚自己篤信的真理,又要行動上謹慎小心。“嚴謹”正是三中立校的基石之一。

七、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這句話現代漢語的詮釋是:我認為如果意見不和,那些能人必定會了解原因並且作出相應的變革,這樣事情就可以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