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人存在於世上,有三種關係:和自己的關係、和他人的關係與和情境的關係。世間的痛苦,都與關係中愛和愛的缺失有關。而愛不能流動,都與不能懂得有關。所有的關於情緒化、拖延、迷茫、無助、敏感、否定、看不慣、防禦心、指責、直言直語、虛偽、爭吵、戀愛睏難、感情失諧、絕望,都是因為不懂得。我們不懂自己,所以痛苦卻難以改變。我們不懂他人,所以想愛卻孤獨無力。

如果說什麼有可以讓我們走向快樂幸福,那就是懂得。懂得他人,得以和諧關係。懂得自己,得以充滿力量。


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叢非從《原來,懂比愛更重要》節選: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網上流行這個段子,我很感觸。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莫言先生寫的,但我知道這代表了很多人的心: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我也知道這八個字非常地流行,是很多人內心的一個顯性的或隱性的期待。那感覺是我把自己塵封在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裡,我期待有個人可以悄悄把它打開,期待有人看到我內心柔軟的自我,我不必去言語,他可以知道,並照顧到。那是一份多麼美麗的期待。而,這個世界上,能有這樣一個人,定是知己或戀人。能有這樣一個人,很多人也覺得不枉此生。然後延伸出了很多美麗的期待:我只想有個人能懂我;我不需要你有房有車,我只想不離不棄。

  

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有個人能懂我”,只是個美好的泡沫。不過是再次想要我們最初的時候來到這個世界上最需要的那個人——媽媽。從出生開始,我們無法言語,我們的需要只能通過媽媽的天生的敏感和默契來發現,並無條件地滿足它們。那時候我們幾乎不用付出就能得到。後來,我們長大,依然需要這樣一個人的出現來填滿這個空白,不要付出就能被完全滿足,給予我們媽媽一樣的愛。於是就成了: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這是人類共有的深深的渴望:連接感、絕對關注。

  

當一個人做到的時候,其實就意味著你成為了他世界的中心,你退化成了嬰兒一樣。你可以肆意地汲取心理營養,而不必想著怎麼表達和索取,因為你的心一動,你就可以被滿足。這滿足了你極度的自戀感。

  

但顯然,很少或者沒有人能夠做到這樣對你。當你長大,你終究不是世界的中心,也遇不到一個和你有著同樣成長背景的人,所以,他不能完全根據你的成長經驗來理解你內心的想法。因為你們的經歷不同,所以,你們之間就會有偏差,他也就不能完全懂你。

  

當你長大後,媽媽可能也做不到了。你開始接觸社會,開始經歷家庭之外的經驗,媽媽也不是那個曾經在你是嬰兒的時候最懂你的人了。於是,這個世界上只剩下一個人可以做到,那就是你自己。

  

你才是最可能懂你自己的人。你才是那個“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人,你才最瞭解自己心底的想法,最知道自己心底真實的秘密,最不會欺騙、背叛和離開自己的人。只是,你真的去認真瞭解自己了嗎?如若你自己都不懂自己,那其他人懂你就更難了。如若你自己懂得了自己,為什麼不去照顧自己呢?照顧好自己的食物和精神需求,自己去尋找,自己來滿足自己、悅納自己、欣賞自己。成為自己的重要他人,讓自己開心。和自己在一起,與自己的心對話。

  

你會發現,其實和自己的交流是最美妙的事情。我始終覺得,自己滿足自己的心理營養是世界上很神奇也很簡單的事情。

  

所以,你可以自己先懂自己,填滿內心的空缺,和自己戀愛。那麼你就會長大,成熟。你就會以一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再期待著世界上會出現一個人能像曾經的媽媽一樣來無條件瞭解你和滿足你,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媽媽。

  

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你需要一個懂你的人,只是你內心匱乏了非常有安全感的愛,也就是絕對關注。

  

這只是你內心的匱乏。對於有個人把你當成世界中心的匱乏。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並不是世界的唯一,眾生和你一樣。當人們長大,人們都是一個孤零零的個體存在於世界上。人們也都需要、都渴望迴歸到嬰兒一般,無論男人或者女人,都渴望那種絕對關注,都希望有個人可以在不需要努力通過語言和行為表達的時候就能滿足自己。

  

那麼,如果有人來滿足你,誰來滿足他?你們兩個都需要、都匱乏的人,誰來先滿足誰呢?

  

所以,你可以換個角度,當你能夠填滿自己的空缺,可以用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不再把自己封閉在那個角落裡,把心打開,然後把心交出去給另外一個人,去感受他的呼吸,他的心跳,去帶著好奇和他連接,去感受他的內在。你會發現,他也有顆脆弱的心等待著你去看到。你會驚訝於人性的脆弱,你會心疼,你會感動,你會想像媽媽一樣愛護那顆脆弱的心,就像你看到路邊的酣睡的小貓一樣,忍不住去撫摸和照顧。然後,你就成了懂他的那個人。

  

結果便成了:我若懂你,該有多好。或者:我能懂你,該有多好。

  

一顆被懂的心就會慢慢被修復,酥軟,敞開。像一隻被放到安全環境裡的小烏龜一樣,慢慢探出了頭,望望這個世界。於是他也被填滿的時候,就會反過來走向你、看看你,於是你會被填得更滿。

  

這才是真正的愛:杯滿自溢。然後對方也會被填滿,反哺於你。

  

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前提是,你要先把自己填滿。當你把自己填滿的時候,你才不會產生那麼多的期待向他索取。不會說出“我都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怎麼都不知道為我付出”、“我努力理解你,但是你一點都不願意理解我”這樣的話。索取給人壓力,索取讓人後退,索取讓人的心更加封閉而不是敞開。一顆不索取的心,就是一顆填滿的心,一顆敢於付出的心,才是有力量的心。被填滿和滋潤的一方,沒有理由不向你敞開、走向你。這是人性使然,人在安全和被人懂得的環境裡,就會自然舒展開來。

  

你們就是神仙眷侶,或者高山流水。

 

你們任何的爭吵、分歧都是喜悅的。因為你們都願意走入對方的世界,然後懂得。

  

最初那個呼喊“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人,不過是個躲在角落裡索取的人。與其這樣,不如走到陽光裡去,做個付出者,照亮角落裡的人,那麼,你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你若懂我”始終不如“我若懂你”和“我能懂你”來得好,更讓人覺得美妙。

  ……


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