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01

基本设备
1.鱼缸:鱼缸尺寸要求较小,30cm的小缸就可以饲养,大了不限。
水量计算法:公升=长X宽X高(cm)/1000。
理想的养鱼密度为一公升一只,密度太高的话容易导致鱼只生病。
2.过滤:小缸可以使用小外挂,大缸要根据鱼缸尺寸和密度搭配相应的过滤,(滤筒,背滤,侧滤等均可,视自己情况而定)。


「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3.加热棒:冬天必备,主要用来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因为孔雀鱼也属于狭温型鱼类(就是我们常说的热带观赏鱼)。另外,加热棒的使用要小心,仔细看其使用方法,需要先拔掉电源才能拿出水面,否则容易爆裂。
4.温度计,理想的养鱼温度为26-28度。


5.水质稳定剂:新手最好准备一瓶,可提供中和水中的氯气跟稳定水质。
6.饲料:小鱼的话可以买丰年虾回来孵,丰年虾较营养且小鱼成长速度较快,但孵的过程较繁杂,也可用小鱼专用的饲料。长大后红色系的鱼可使用海丰牌的宝赠红,属于扬色的饲料,可让红色系的鱼颜色深且鲜艳。


02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
先把鱼缸装水八分满,打开过滤系统,运行大约一周时间,建立鱼缸的硝化系统,之后再放鱼。(最好先少量放入一些,随着消化系统的稳定再陆续加鱼)


「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03
到鱼,过温
把鱼同袋子一起放到鱼缸的水中,静置10-20分钟。让袋子内外的水温可以平衡,使鱼可以慢慢适应温度。因鱼缸中的温度可能跟袋中的水温可以不同,贸然把鱼放进去鱼缸,温度可能变化太大,容易让鱼只生病,此步骤称之为”对温”。对温之后,小心把鱼捞起,袋中的水勿倒入缸中,因为水族馆的水容易有很多病菌,把整袋水一起倒进去容易把病菌一起倒进新缸中。


04
喂食
每次喂食的饲料最好在3分钟之内可吃完,过量的饲料容易污染水质。成鱼一天早晚喂一次为佳,小鱼则尽量少量多餐。


「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05
换水
换水的频率每个人不一,大体上可每星期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在换水的前1-2天,要先用桶子装自来水,静置1-2天,让水中的氯气跑掉。氯气对鱼来说是剧毒,此步骤称之为:”养水”。


06
混养
可养几只清除残余饲料的鱼,例如:鼠鱼,清道夫,异性鱼等.另外黑壳虾,螺类也可以。


07
繁殖
孔雀鱼三个月大就可以生小鱼,母鱼的臀鳍是”扇形”。公鱼的臀鳍是”棒状”。约每个月就可以生一胎,第一胎可能生较少,并且肚子不明显。等到母鱼慢慢成熟,一胎可能生数十只甚至鱼一百多只。快生的母鱼肚子很大,从侧面看会有类似”方形肚”。白子的话可以看到母鱼肚子里有一些白色的小鱼眼睛,此时就可以开始隔离母鱼。孔雀鱼是卵胎生的鱼类,小鱼刚出生可能会被成鱼或是母鱼吃掉,所以出生的小鱼需要马上隔离。小鱼一般而言,养到1-2个月大且母鱼无法吃下时就可以放到原缸中跟亲代养在一起。


「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08
疾病控制
1.白点病:水温变化太大所致,类似人类的感冒,症状为鱼只身上出现一点点的白色点状。此病症蔓延的很快,病鱼要马上隔离治疗。可用纺间卖的白点药或是中药的连翘或下甲基蓝或加盐提高温度等。


2.滥尾或是滥鳍:水质不佳所致,可能是细菌性感染,病鱼捞出隔离治疗。原缸大量换水,病鱼使用加盐治疗。
3.破尾:水质不佳,频换水可改善。


「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09


健康状况的判断
1.注意体表是否有白点、霉菌,鱼鳍部分是否有破裂或伤口溃烂的情形。
2.游泳姿势是否有活力,不会东倒西歪,或是停在底部不动。
3.健康的鱼,其尾鳍部份会张的很开。相反的,病鱼或是水中环境不好时,鱼只的尾鳍通常是呈现“夹紧”的状态。


「干货」​孔雀鱼​饲养九要素!(新手入门&老司机探讨出新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