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奇的村庄—“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上,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惊心动魄地奔流着,辽阔的三角洲上的豫陕晋交界处的豫西黄土塬,凭借着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这里的黄土层沉积厚达百米之上,土质颗粒细小均匀,富含石灰质,具有良好的粘合性、透气性和渗水性,又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造就了古老而独特的“洞穴”式民居——陕州地坑院。

目前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现存地坑院村庄 200 多个,有地坑院 1.2 万余座,保存最完整且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 多年。其中以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这三个黄土塬的地坑院分布最为集中、保存最为完整。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人类穴居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地坑院作为现代住宅也多有不便,农民们也纷纷在地面之上建起了房屋。


连接地上地下的是一道幽深的门洞。顺着台阶倾斜下行,拐个弯,眼前忽然一暗,紧走两步,推开门,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建造地坑院过程,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位于陕州的地坑院已成为摄影家的天堂。

地坑院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那些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探讨。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等等琳琅满目。

民俗表演和红歌表演以及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院内墙壁上的醒目大字和工农兵形象让人看到后依然和蔼可亲。

手工织布使用的脚踏织布车,又叫老粗布,是我们的老祖先世代沿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域特色。

院内特有的炉灶叫做穿山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水席”。 文图/陈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