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識和行為上,你變的更好,才是對別人更大的負責

前段時間看了篇文章,有這麼一個案例,覺得挺值得自己反思的,下面先簡明扼要的說一下這個案例;

案例主要是一個女士,對自己的一個自我態度的轉變,給帶來的一些困惑;

從意識和行為上,你變的更好,才是對別人更大的負責

自述:有個問題,我今年30歲,最大的感觸是要為自己而活。過去總是在乎別人眼光。感覺是在為別人做事情,現在想改變自己人生。

以前另一半肥胖,自己會讓他去減肥,想他去改變。但是經過讀書學習,慢慢會覺得每個人都有從小到大的一個生活觀念,我不應該去改變他。如果非要改變呢,就去改變自己;以前我總想讓孩子去學英語,這個可能是我從小的夢想,意識到這點,那我自我改變,自己把英語學好;

通過這樣一個意識的轉變,越發覺得自己想的,就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不用抱著改變他人的目的,要學會去遵從自己內心。但是這時開始出現一個困惑,我是不是變得自私了,覺得自己只為自己過的好,而忽略他們。

答:這個問題有一個解釋是這樣的,你問自己還愛他們嗎?還希望他們過的好嗎?不去幹涉他們,他們是否過的更好了?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對的。

自述:可能因為我從小,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別人總覺得你這做的不對,哪做的不對,導致自己對自己也是質疑態度,認可度不高;

從意識和行為上,你變的更好,才是對別人更大的負責

答:你這個不叫自私,應該叫慢慢變得智慧了,你知道改變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捷徑就是改變自己,哪怕一個偉人,要改變一個社會,她得從自己開始做起,他不可能一層不變,而要求整個社會變掉,這不可能的,自欺欺人。我們過去老覺得關心他人,是古道熱腸的替別人著想,其實你給人指令,希望別人怎麼怎麼的,根本起不到預期的作用,只不過是在干涉他人。現在你慢慢發現,原來你變的更好了,才是對別人更大的負責,讓別人生活的更好;改變自己可以是心懷他人,這兩點不矛盾。只是你自己把自己定義稱自私了,你要清楚,自私是不敢接受自己變好的這個事實。

從意識和行為上,你變的更好,才是對別人更大的負責

你從小被批評慣了,內心也把批評關了,慣性的再找點自己的毛病,就說我自私了,這麼完全沒有邏輯的。

我看完這個例子,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這句話:你變的更好了,才是對別人更大的負責;

這點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是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從意識上調整,只有擺脫意識依賴,自我獨立,自我精進。你更好,有你在,對家人而言,踏實;對朋友而言,靠譜;對領導而言,放心。這就是對他人更大的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