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小時候,就總聽爸爸對我說起這一句話:“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其實,在爸爸的一生裡,他也總是在變中求生存。之所以,要變,無非是為了能夠生存得更好,讓家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因為爺爺從小家教較嚴,爸爸從小學習琴、棋、書、畫,文韜武略。縱然滿肚子裡的學問,拿到社會中來說,依然感受得到生存的艱難與無時不在的壓力。所以,在爸爸七旬古稀之初的高齡,他老人家還一直堅持為生存而變,而動,不辭辛苦,換得幸福。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誰都不想過貧困的生活。所以,當生活壓力山大,而自己又感到力無所出的時候,就要冷靜下來,思變了。這就是窮則思變。

那麼,又如何去變,怎樣地去變,才能變得通呢?這個卻很少的人知道。只有那些在窮中生變,而達到了好的效果的人,親身的體會更深一些。縱觀社會,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不說錢難賺的,當然排除一些機遇特別好的人之外。想要由窮變富,由入不敷出,變為節約有餘,那就遵循下面這些規則去實行試試,興許,才是有效的,能夠“通”且至“達”。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首要變“懶”為“勤”。

貧窮並非都由懶而變,但是隻要懶,那就富不到哪兒去。有人說,那富二代不懶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輩子花不完的錢。那樣說,就太不懂生活了。往往一些富二代,比我們還要勤勞,只是你沒有看見別人的付出才說出了這樣淺薄的話出來。

《增廣賢文》曰:“一日春工十日糧,十日春工半年糧。疏懶人沒吃,勤儉糧滿倉。”所以,首要將“懶”變為“勤”。這樣變,那麼又能窮到哪兒去呢?豐衣足食,糧有盈餘,一家人祥和快樂,足矣。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其次變“閉”為“開”。

想要變得更好,真正地脫離貧窮,那麼就要變“閉”為“開”。把封閉的思想打開來,迎接新的思想與觀念。明明舊的觀念不行了,還要堅守,那不就是頑固甘貧嗎?比如說,別人開網店賺錢了,你非要守著老思想,說別人開網店不靠譜,這怎麼行呢?

當自己的視野打開之後,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遇。當這些機遇符合自己的條件時,就要牢牢地抓住了,而不是放棄它溜走。開放思想,開放觀念,與舊我告別,生出新的我,這樣的思維之下,只會越走越好。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再者變“孤”為“眾”。

當一個人很窮的時候,是孤獨的,是無助的。這時候,當然不適合與一些瞧不起自己的人來往,但是卻可以與一些同樣具備正能量,同樣貧窮的人在一起。大家環境一樣,想法也自相同。人多力量大,柴高火勢猛,自然可以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

比如和老鄉一起,學一門養殖業,大夥兒集資養殖。現在豬肉行情不錯,那就可以養豬啊,也許就賺一筆;大夥兒還可以學習一些建築、裝修等手藝,集體承包活計,收入也會不錯。一定要記著,要變“孤”為“眾”,相信大家的力量與智慧一定大於個人!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也是經過了幾千年驗證的一句老話。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