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看吧,27分鐘換50分,你敢信我也許就能幫你做到。

動筆寫這篇文章是2020.2.28,距離2020高考正好剩下100天。

停筆時已經是2020.3.3,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95天。

在各處張羅“線上誓師大會”的時候,我也想聊聊怎樣才能用好最後一段時間,儘可能提高自己的成績。

全文總計19877字,閱讀需要27分鐘,從思維到方法分享了6點錦囊妙計,帶著錦囊上路定能感受到一份篤定和喜悅。如果不出意外,這篇文章會讓你平穩地走過最後一段時間,並取得30-100分不等的成績提升,前提是你願意一字不落地仔細讀完並付諸實踐。

最近兩個月,在高三板塊收穫了18w點贊,30w收藏,這篇文章我用心了,希望你帶著對我的一份信任好好讀下去。

進步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一切結果的改變都來源於自身的改變。


不滿足於現狀的你如果做好了掙扎的準備,那就繼續往下看吧。否則,關閉這個頁面,拿起手邊的筆繼續寫試卷也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我是王振宇,一名生活黑客,我相信“但凡有規律,凡事皆可hack”,高考如此,人生也如此,最後100天用好了會有大用。

這篇答案包括導圖、碼字、排版檢查校對,大概花了7天時間,如果對你有用,還請花1秒鐘點個贊和關注噢~。謝謝你:)

# 1 最高的複習效率

時間不多了,這毋容置疑,那這樣的情況下什麼最重要呢?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相信你都不會反駁下面這句話:

用最短的時間提高最多的分數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選擇效率最高的方式完成後續的複習,這句話沒錯吧?

問題不是對不對,而是敢不敢。

最後一百天想要有高效率,你得敢於選擇效率最高的方式

近年因為網課的出現,備考的策略有點不一樣;

今年因為疫情的出現,備考的策略尤其不一樣。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到底是上本班老師的網課還是聽買的名師網課還是自學刷題複習?

進一步,返校後是跟著老師的進度走還是自己複習?

這類選擇題在最近20天的諮詢中被問到了無數次。

“選擇是要選出最好的選項,如果你知道哪個最好直接選他就是了。”

問題不在選擇本身,而在於不知道到底哪個選項更好。而要判斷什麼好,什麼差,什麼更好,什麼更差,什麼最好,什麼最差其實是一個涉及到價值觀的巨大問題,因此並不容易。

但關於做選擇有一個好用的小技巧——“給選擇添加必要的限制條件”,

這樣會讓你更加容易做出選擇。

最後一百天我們的條件是什麼呢?

“效率最高的方式”

那麼現在問題就變成了,上老師的網課、上名師的網課和自學刷題或者說跟著老師的進度走還是自己複習哪種效率更高?

稍作分析就會發現三種方式各有利弊:

跟著老師上課,優點就是老師總能幫你合理安排複習進度,保證複習定能按時推進,但問題一是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指不定遇到一個上課拖沓、無聊、沒卵用的“壞老師”,二是老師的教學內容針對全班,很難對個人有足夠的針對性。

跟著名師上課,優點是教學質量有保證,但問題一是價格比較貴,二是教學內容針對廣大受眾,很難對某省市或者某學校有針對性,三是沒有監督,利用網絡學習對自控力要求極高

自己刷題複習,優點是能針對自己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複習方案,但問題一是很難把控複習進度,二是遇到難題答疑困難,三是和學校複習進度脫節,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因為各有利弊,所以我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個選擇只能你自己做,但我會告訴你如何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方式。

方法很簡單,做實驗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大多數人是很難對一天的效率進行客觀評價的,但每天睡覺前心裡的感受往往不會騙人,那些自然的滿足和失落都很好地反應你對今天自己表現的評價。

所以儘快拿出6天時間來進行效率實驗。

第一天,上老師網課。

既然是實驗,那麼就排除其他干擾,過程中請避免受手機、電腦、課外讀物等一系列事物的影響,同時堅決不考慮名師網課、自己刷題等任何其他複習方式,踏踏實實地跟著學校老師的安排不打折扣地完成一整天的學習,包括認真聽講,細緻筆記,及時複習,完成作業,改錯訂正…每一步都儘可能做到老師要求的最好。

一天結束上床前,問自己:

“跟老師上課,從應考的角度而言效率怎麼樣,從提分的角度講速度如何,100分能打多少分?”

拿筆做好記錄。

第二天,上名師網課。

同樣避免干擾,同樣不考慮其他複習方式,同樣紮紮實實全神貫注地看你準備好的名師網課,同樣不打折扣地完成前面提到的學習流程,就算是網課老師佈置作業也無論如何要強迫自己保質保量地完成。

一天結束上床前,問自己一個問題:

“今天跟著名師上課,從應考的角度而言效率怎麼樣,從提分的角度講速度如何,100分能打多少分?”

拿筆做好記錄。

第三天,自主刷題複習。

步驟一樣就不贅述了,一天結束給自己打分,記錄下來。

三天結束,再重複一輪三天,重複試驗減小誤差嘛

然後把每種方式的得分相加取平均值,選擇其中得分最高的複習策略作為剩下一百天的複習方式

要注意的是“無論選擇了什麼方式,請堅持把他用到真正改變你的時候。”

很多人在知乎上看到了好的學習方法決定實踐,可實踐三五天後週末測驗發現成績不升反降便開始懷疑方法的有效性以至於直接放棄使用,進而繼續在知乎上找尋新的“好辦法”。

但歷史總是不斷重演,最終他的成績也沒有出現令人可喜的進步。

是方法的問題嗎?不是的。

我真誠地相信知乎上分享學習經驗的學長學姐都是真誠的,那些都是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好辦法。之所以好方法卻沒能幫助到他們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把好方法堅持用到足以改變他們的時候”。

高考是公平的,不存在什麼方法可以保證在短期內一定能提升成績,不然不就對那些不知道這個方法的同學不公平了嗎?

所以任何方法都需要適應、調整、長期使用最終才能起作用,這個長期也許是30天也許是60天甚至可能是半年

那些三五天就換方法的同學使用每個方法都僅僅處於適應期,一旦切換方法又會重新開始適應期,這個過程將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長期來看成績自然不會有真正的提升。

這就是為什麼說“請堅持把方法用到真正改變你的時候”。

回報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

好消息是,知乎上數不清的實例已經證明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只要好好利用都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但前提你願意堅定不移地執行,而不是在只剩幾十天的時候還在遊移不定。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選了緊跟老師就好好完成老師的課程安排,別去想“如果上網課會不會效率更高”“自己刷題是不是提升更大”,選了緊跟名師網課就別去擔憂“老師的課上到什麼地方了”“是不是該自己刷點題了”;選了刷題就別再考慮“沒聽課是不是知識點不牢固”“不聽課會不會有漏洞”之類的問題。

這些問題該問,但應該在你做選擇之前問,選擇一旦做出,剩下的只是拼命的執行。

“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這就叫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最後,選好了複習方式並非萬事大吉,如果你選擇了跟網課或者是自主刷題(統稱為“自學”),你還有下面幾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考慮。

1)能不能做到極端自律

回家自學最大的風險是因為沒有合理的複習計劃或者缺乏執行力,導致複習進度緩慢,以至於出現在高考之前還有科目沒複習好甚至是有科目壓根就沒複習完的荒唐局面。

因此,如果你選擇了“自學”,首先請保證已經參考了多方的意見(學校和老師的教學安排、學長學姐的分享、知乎關於自學的答案等等)對自學形成一份詳細的安排以保證複習的正常推進,其次必須確定自己有足夠強的自律能力,保證定下的複習安排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

以上兩個條件但凡一個無法達到,我都強烈不建議你完全脫離學校體系自學,風險太大。

2)能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三種方式任何一種好好利用都能有巨大收穫,這話不假,但好好利用意味著巨大的時間投入。所以三種方式其實是互斥的,你很難同時把兩種或以上同時做到極致。

如果你選擇“自學”那就涉及到一個關鍵的取捨問題:

決定自學,那老師講的網課你還聽不聽?老師佈置的作業你還做不做?

如果依然聽課依然完成作業,用於自學的時間就會被壓縮,而你其實實際上認為“自主刷題”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那麼就會陷入“明知有更好卻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心理困境,你如何保證自己不被這種情緒影響?或者受影響後又怎樣保證自己繼續推進複習計劃?

如果你選擇不聽課,不寫作業,當老師質詢你為何不聽課,為何不寫作業,對你冷嘲熱諷、惡言相向,甚至帶領乖同學群起而攻之時,你能不能應對?怎麼應對?或者說你能不能承受?如何承受?當家長覺得你誤入歧途,整天心急如焚,不停唸叨甚至火冒三丈時,你能不能應對?怎麼應對?或者說你能不能承受?如何承受?

更進一步,自學基本是以高考為參考,越過了二輪複習的節奏,結果是你複習的內容大概率和學校的複習進度是錯開的,而學校在最後一百天裡組織的月考半期考甚至是模擬考都將按照學校的複習進度命題。面對不適合你的試卷

,明明覆習得很好的你可能取得的成績,這種結果你能否承受?該會怎樣面對?

以上每個問題都是你在選擇“自學”前需要回答的,如果你還有意思遲疑,我都希望你能夠再謹慎考慮一下“自學”的決定。

3)敢不敢對自己完全負責

其實對於高考成績,存在一個責任分配的問題。

無論是在校緊跟老師複習還是回家學習,只要結果令人滿意,那自然皆大歡喜,你還可能因為選擇自學並取得好成績被學校樹立為逆天改命的學習典範,這沒有任何問題。

但如果你最終高考的成績令人非常不滿意,問題就出現了。

如果是在校跟著老師學習,在面對極差的結果時,雖然最大的責任依然在你自己但你仍然可以自然而然地“甩鍋”。學校管理不力,班級氛圍不行,老師水平堪憂都可以成為你的託詞,差成績引發的一切後果你並不用獨自承受。

但如果你在最後階段選擇了“自學”,其實相當於你徹底放棄了甩鍋的機會,所有責任和後果全都必須由你一個人承擔。父母會責怪你當初做了錯誤決定、學校會樹立你為不聽安排的反面典型、同學可能會嘲笑奚落你,這些你能否承受?更重要的是能否獨自承受?

同樣,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都需要再謹慎考慮一下“自學”的決定。

如果經過上面周密的思考之後,你依然選擇了“自學”,那就拿出為自己的選擇負全責的魄力,踏踏實實去做,做到讓自己不後悔的地步。

就像那句話說的,“人生只活一次,只要是我自己做的決定,我絕對不會後悔。”

# 2 最精準的複習方式

一輪複習結束,很多同學都感覺一輪複習效果不佳,或者感覺一輪開始時的知識點又出現了遺忘的情況,併為此倍感焦慮。但要知道之所以學校安排二輪和三輪複習,一定程度也是考慮到大多數學生都存在這個情況,所以

“別怕,你並不孤獨”

雖說如此,但仍會有同學在二輪期間妄想把一輪複習重新進行一遍,也有同學買了一本全新的五三卻從頭開始一題一題往後做…

這兩種行為都不明智,一方面,無差別撒網式的重新複習將導致重點不突出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自己全身心投入260天都沒有搞定的東西,卻想在最後幾十天裡一邊兼顧二輪複習一邊搞定,多少有一些不自量力

二輪複習雖然被定義為專題複習,但對於一輪基礎不紮實的同學而言,仍然存在重點不突出,知識體系構建困難的問題。

幾種方式的共同點是先力爭對知識有完善的掌握,然後再渴望在試卷上得到好結果。

“從知識體系出發,以試卷考查結束。”

好處是複習無死角,但因為知識體系太過龐大,很多學生置身其中其實是茫然無措的。知識都學完了依然不知道學了什麼,知識體系的構建更是無從談起。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這種方法對基礎不好的學生並不高效,甚至完全起不到二輪應有的查漏補缺作用。

如果我們把一張試卷比作一棟大樓的設計圖紙,那麼基礎較差的同學這樣複習就像是

沒有建築經驗的工人完全不看圖紙純憑感覺自顧自修好一棟樓,然後把工程驗收小組叫來就打分,分數高那是萬幸,分數低甚至都很難在已經建好的破樓裡找出漏洞在哪裡。

這肯定是低效的。

針對迷茫,有個明確的參考地圖會好很多。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既然有真題試卷作為設計圖紙,修房子的時候為啥不看呢?

作為一個經驗不足的建築工人,每砌一塊磚就確認一下設計圖,發現問題立即糾正,直到蓋完整棟大樓。哪怕經驗不足,也不會再出現致命問題。

這就是我想說的:

從題目出發,以點帶面的逆向重構複習法。

這個方法將重構我們處理試卷錯題、重點題、難點題的方法體系,而且我有信心說,這是我認為最後100天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用於解決一輪複習知識遺忘的好方法。

請你掌握好下面的複習流程,他將是我後面討論的基礎。

方法本身極其簡單。

準備:試卷,教材,一輪複習資料,分類模擬試題,總結筆記本

1)對你做過的試卷嚴格進行批改。

2)仔細審視試卷的每一道題目,圈出其中的重點題目、難點題目和錯題

3)針對每一道目標題目(圈出的題目),先掃視解析的前兩句,在解析的提示下儘快定位該題目對應的知識點。

4)回到教材找到對應該知識點的部分,把涉及這個知識點的引入、基礎概念、公式、重要結論和黑體字全部仔仔細細看一遍並保證完全理解(不要覺得教材囉嗦或者簡單,對於基礎概念的解釋和知識點間的串聯教材是做得最好的)

5)打開一輪複習資料對應該知識點的章節,仔細看知識點相關的各種結論、推論、簡化公式、應用對比、注意事項,並將該知識點相關的幾道例題快速做完或者仔細看完,總結每道例題的題型和典型解法。

6)打開分類模擬試題,找到與目標題目知識點相同、考查題型類似的3道題目完成,如果不會或做錯就反覆參考答案解析直到完全理解並能獨立完成題目為止。

7)再把目光重新聚焦回目標題目,嘗試在不看答案解析的前提下利用剛複習的內容解答這道題目,無法解答同樣反覆仔細看答案解析,直至完全理解並能獨立解答出目標題目為止。

8)拿出總結筆記本,針對這道題目和涉及的知識點綜合前面複習的所有內容進行總結和梳理,包括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題目的切入點、突破點、關鍵點、方法提煉、同類題目比較等等

老師常說要把每個題目都弄懂,什麼叫弄懂?經過這個完整流程,才叫把一道題給完全弄懂,徹徹底底。

回顧整個過程,從題目出發,檢索並強化知識點。就相當於照著圖紙修房子,在確認每塊磚的位置正確後才塗上水泥,如果犯錯也能及時發現,立馬更換。

稍作對比

傳統的複習方式是揣著知識找題目,廣撒網只希望魚正好出現在網中,這不叫查漏補缺。

而現在我們是揣著題目去找知識,魚在哪我們就對著哪撒網,捕一條算一條,這才叫查漏補缺

不僅如此,因為心中永遠都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於是再也不會出現“學了這個能幹嘛?這個知識點能解答是什麼題?”這類的迷思,你分明知道我現在看的每個知識點都無一例外是為了解決心中留有的問題,這種帶著問題的探究狀態將比你曾經的茫然無措

目的性更強,客觀上也幫助你更好地掌握知識。

並且由於你的複習並沒侷限於某一個題目,當你從一個題目出發完成了相關知識點的整體複習之後,與之相關的一類題都被你一次性解決了。

下次再遇到這類題型,你除了自信心爆棚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反應,而這種反應就是在踏踏實實地告訴自己“你的確搞定了他!你進步了!”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發現問題、指哪打哪、反饋清晰、進步明顯的學習閉環會讓你體會到學習之中久違的痛快打怪升級的快感乾脆是爽到停不下來的節奏。

最後因為高考真題的結構和考點分佈基本穩定,要是將這個策略應用到歷年足夠多的高考真題上,針對高考試卷的每一個題目類型後的重難點和易錯點都能完成由點到面的複習,面面相接

最終將形成一個從試卷出發的新型知識體系

因為這個知識體系來源於真題試卷那就勢必會比一二輪複習老師傳授的體系更加精簡卻更適用於考試

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一輪複習效果不滿意,僅僅意味著正向知識體系沒有建立完善而已,可這並不影響你踏踏實實按著上面的步驟去建立一個專門應考的逆向知識體系。

# 3 最有用的刷題方式

眾所周知,真題是最好的複習材料,沒完整做過許多套高考真題你都不好意思在六月七號上場考試,問題是該怎樣刷高考真題呢?

3.1 別怕高考真題

買了真題一直沒去做,這是很多同學遇到的情況。

明明知道刷真題重要為什麼不去做呢?

因為怕。

感覺一輪複習沒學好,感覺很多知識已經遺忘,感覺沒有能力把套題做好…這些想法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阻礙我們去刷高考真題的心理障礙。

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但卻沒有必要,因為弄混了階段性檢測終極檢測的概念。

整個高三隻有六月七號那一次考試是終極檢測,那一次我們只關注成績,而其他所有的試卷和考試都只是階段性檢測,我們要關注的恰恰是你不會的、你害怕的、你欠缺的東西。


一套題目做下來

分數低又怎麼樣呢?我提高就是了!

錯誤多又怎麼樣呢?我改錯就是了!

漏洞大有怎麼樣呢?我複習就是了!

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沒有什麼偉大不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你說是吧?

“如果你一開始做就能把試卷做得完美,那你還做他幹嘛?直接去高考不就得了嗎?”

除了最後那一次考試,其它考試的唯一作用就是用來檢測漏洞和不足。在第二部分你已經掌握了處理錯題最好的方法,做得不完美的真題試卷全都是用來構建逆向知識體系的寶貝工具,如此美好的工具因為害怕而不去使用,如果我是你我真的會因為“放棄了原本可以擁有的進步機會”而良心不安。

所以,不是因為你感覺沒複習好就不去做,恰恰是因為你沒複習好才要去做,因為真題加上逆向重構法本就是用來讓你複習得更好的

3.2 別省高考真題

“高考真題一共就那麼幾套,我要留著最後刷,我要省著刷…”

無數例子告訴我等著最後幾天瘋狂衝真題常常都是錯覺,很少有人有魄力有能力做得好,因為高三是從頭忙到尾的,如果不想上考場前真題只做了幾張,我還是建議你早刷早準備吧。

並且刷真題不僅僅是做題那麼簡單,第二部分裡說的刷題的

試卷處理才是重中之重,而試卷處理往往比刷題本身要多花許多時間,堆在最後一週時間是一定不夠用的。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另外高考真題怎麼會存在不夠用的情況呢?

3年真題做完了你可以做5年真題做完了,5年真題做完了你可以做10年真題…

自己省市的做完了就做其他省市的…

你說其他省市試卷題型分佈不一樣是吧,害,高考考點就那麼多,翻來覆去變著花也就還是那些,還想怎麼樣呢?

10年都做完了,你可以反過來做第二遍,第二遍做完了做第三遍

現在你很難體會,命題規範且高質量的真題,做一遍往往很難吸收其精華,頂多只是把題目做會,把錯題改對。如果你有機會反覆做真題,就會在反覆的過程中去體會考點、重點、坑點以及出題人的意圖。

到後期,毫不誇張地講你甚至會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正在和命題人當面聊天共同探討的錯覺,到這個地步你就基本發展出了那個所謂的“題感”,有這個buff附身,解題過程簡直行雲流水

影響我很深的知乎大佬Haojun把20年真題做了5遍,一點課沒聽最後去了清華。

我把十年真題差不多做了3遍,只去了個普通985。

你能做到什麼地步,就看自己吧。

3.3 王振宇真題刷題大法

下面介紹經過我仔細摸索和反覆試驗之後總結出來的真正適用於最後一百天的真題刷題大法。

首先是一個基礎認識:

真題試卷一定要做整套。

很多同學在做教輔資料時都會看到題目標號旁邊寫著類似(2018-全國2卷)的真題來源標記,然後做完之後覺得“哎,這真題也太簡單了,不過如此嘛,這真的是真題嗎?”

的確,很多選入教輔資料的真題都是簡單的,但簡單僅僅是因為這道簡單的題目被單獨選出來了,一套標準的完整真題試卷一定是難易結合且安排合理的

所以關鍵不在於某一道真題有多簡單或者多困難,而在一整套真題試卷中難易的安排是怎樣的。

要掌握難易安排,試卷結構,考點分佈,只能去刷完整的真題套卷,單獨拿出來練習意義不大。

然後我們說說應該怎麼刷真題。

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通過做題一定可以強化對知識點的掌握並訓練對相應題型的熟練度,這兩點都是獲得高分的重要保障。

很多人反對題海戰術,但實際上,他們反對的不是做題而是盲目做題。

許多人刷題前沒有任何思考,拿著試卷就開始做,你問他在幹嘛,他理直氣壯“我在刷題啊!”,但如果你再繼續追問,刷題的目的呢?他就直接回答不上了…這就是盲目刷題,壓根不知道自己花兩個小時做題是為了什麼。

為了不盲目刷題,我把刷題的作用分成了三類(建議你背下來,時刻反問自己在幹嘛)

1)訓練速度

2)搞定知識點和試卷結構

3)模擬考試

王振宇刷題大法來一一解決,下面說具體步驟:

用理綜全國卷舉例,準備近十年(比如2009-2019)的理綜試卷,約30張,從後往前做(從2009做到2019)。

前7張用於訓練速度,輕鬆讓你把解題速度提升20%

中間20張用於訓練知識點掌握試卷結構,讓你的逆向知識體系構建完善

最後3張用於全真模擬考試,讓你提前體會高考的氛圍解決可能遇到的所有突發情況


i. 訓練速度

做題速度慢是很多同學困擾不已的問題,300分的理綜試卷在規定時間裡只能完成270分的題目,剩的30分連看都沒有機會看,可試卷發下來一看才發現30分裡面自己是可以很輕鬆拿到20分的,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心疼的嗎?

說起做題速度慢,大多數人給出的原因都是:

不夠熟練

有道理但是完全沒有建設性啊。

面對浩如煙海的題目我該怎麼提高熟練度呢?

看吧,僅僅告訴你一句不夠熟練根本無法指明你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我想說,關於提高速度他們的分析完全走錯了方向,聽我的,刷7張試卷就能讓你的解題速度提高20%,原來只能做270分的理綜,你就可以做完全部300分了。

不信你就試試,沒用你可以提刀來見我。

出發點是下面這句話:

“影響解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自我期待,是你自己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解題速度有多快。”


注意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無論試卷的難易程度如何,一個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分值總是趨於穩定。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假如你平時理綜能做270的題目,那麼無論試卷是難還是易你往往都能做270分左右的題目(不是得到270分,而是能做270分的題目),也許有偏差但偏差不會特別大。

這很奇怪,按道理來講,試卷難做的題目應該更少,試卷簡單做的題目應該更多才對,為什麼會趨於穩定呢?

人類是個很神奇的物種,我們總是傾向於變成我們認為的自己。

心理學中的“自證預言”說的就是這個。

意思是我們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什麼樣,我們的行為都會被潛意識影響以至於讓我們真的變成那個樣子。如果你覺得自己做題速度慢,那麼你的行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慢下來,結果真的讓你成了一個做題慢的人。而做題慢的結果又會反過來加深自我的印象,印象又影響行為,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既然如此,想要提高解題速度的方法就很明白了:改變自我期待

當我們潛意識裡認為我們能夠按時做完一套理綜試卷時,我們就真的能做完一套理綜試卷。

就這麼簡單。

而要影響潛意識裡的自我期待,僅靠每天對自己說“你能快起來”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用行動和正向的反饋來影響潛意識。

於是要提高解題速度,我們不能盲目刷題然後等著自己變快,而應該強迫自己變快之後讓自己習慣那個更快的自己。

具體做法:

選三十套真題中的前七套,花費七天時間,每天做一套。

做的過程中什麼都不想,只想一件事情“怎樣才能更快?”是的!除了快什麼都不想!

正確率、分數高低、計算準確度…統統都不考慮,只追求速度。

在“只圖快”的想法下,拿手指指著讀題、計算完驗算、遇到難題冥思苦想等等一系列為了保證正確率而存在的做法都必須全部拋棄。

與此同時,你還要用上一切能夠提速的方法,比如讀題只讀一遍、選擇題看到正確答案立馬選擇不再考慮其他選項、能夠背下來的結論和公式不推導直接套用、答題步驟儘可能精簡、遇到難題立馬跳過等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提速的方法統統都用上。

同樣,為了速度快,你也自然會戒掉抖腿、發呆、轉筆、玩頭髮等等一切分散你注意力降低速度的行為,並自然加快自己的寫字速度。


做好這些,你會發現自己的速度真的就快起來了,也許原本只能做270分的你第一次嘗試就能做到280分的題目,第二天重複也許就能做290分,第三天、第四天…不出七天你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在規定時間裡寫完一張理綜試卷了。

重要的是,你的潛意識在這7天的訓練中,慢慢開始接受“你做題可以很快”這樣一個事實。

但這時候還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習慣剛養成,潛意識剛發生轉變,我們不想讓一切功虧一簣。

因此你還需要再拿七天進行鞏固。

每天從之前已經做過的7張試卷中選兩張重做,依然是隻圖快,其他的統統不考慮,既然是重做,題目的思路會比第一次做更加清晰,所以這次請強迫自己比規定時間提前30分寫完整張試卷。

第一次嘗試也許只能比規定時間提前5分鐘,第二次就能提前10分鐘,七天之後從也許就會驚訝的發現,曾經只能做270分題目的自己竟然也可以提前30分鐘寫完理綜試卷。


這就對了,到這裡,“我理應寫完理綜試卷”的自我期待就完整建立起來了。

這個時候你就放心地去參加學校的考試吧,哪怕你重新開始考慮正確率和分數,由於你改變了自我期待同時在訓練過程中戒掉了所有可能拖慢速度的習慣,你的速度依然會有顯著的提升,顯著到你自己都驚訝的地步。

這裡是用理綜舉例,其他科目統統適用,不信就去試試吧。

ii. 搞定知識點和試卷結構

解決了做不完題目的問題,下面就要努力把題目做好,這要求對知識點和試卷的結構有透徹的掌握

如果你已經掌握了第二部分逆向重構知識體系的方法,那麼後面的事情就變得很簡單:

選出三十套這真題中的20套,一套一套地認真做。

每做完一套試卷,仔細批改、核對答案和訂正、圈出其中的重點題、難點題以及錯題。

之後就按照第二部分提到的“逆向重構複習法”,針對每一個圈出的題目進行針對性的由點到面的精確複習。

這是對歷年真題中的重點題進行全面掃蕩。


可以想象,為了弄透目標題目背後的知識點會比只參照答案解析完成訂正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如果你一天做一套題目的話,那麼“逆向複習”就地花費2天時間,合在一起大致3天弄透徹一張高考真題

不要覺得速度慢,比起每天炫耀自己做的試卷的張數,保證每一張真題發揮最大價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做法。

堅持60天后,你就可以恭喜自己已經建立了一個最適應高考模式的逆向知識體系,大概率你已經在和這20套真題打交道的過程中對高考的試卷結構、難易分佈、障礙設置瞭然於胸。

也恭喜你,在迎接高考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iii. 模擬考試

速度有了,知識掌握了是不是就足夠了呢?還不夠。

每年高考總有無數同學說自己發揮失常,誠然,考試永遠會有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我們要做的是把出現意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並提前準備好意外發生的應急方案,以保證可以用最大概率取得不讓我們失望的成績。

這就是那30套真題試卷最後3套的作用,用他們進行高考全真模擬。

讓自己提前經歷3次高考,從中體會、整理所有發生的意外情況,進行分析並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備應急之用。

具體做法:

拿出最後3套真題,用已經訓練好的速度和掌握的知識體系,每天完成一套。

這三套完成得必須格外講究,做到高考的全真模擬,一切都按高考的標準進行,包括考前準備、考試時間、考試過程、考後調整等等

比如今天你要完成一套數學試卷,那麼前一天晚上你就應該儘可能能調整心態讓自己相信明天下午就要上高考戰場考數學了,感覺越逼真越好,最好讓你自己緊張得手心冒汗。

如果當天晚上睡覺竟然失眠了不要慌張,這恰好說明你心態調整地到位,仔細感受自己失眠的過程和心態變化。

第二天數學是下午2:00開考,中午你就應該按照高考的標準清淡飲食,然後12:30睡午覺,1:00起床,1:10到教室,最後再翻看一下記錄公式的筆記本,然後上最後一個洗手間,之後平復心情,1:30進入考場,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回憶數學的知識點和題型並等待老師發試卷,1:55你拿出自己的高考真題,開始考前5分鐘閱讀試卷不答題,2:00一到你開始認真作答,直到4:00結束,你立馬停下筆,開始整理文具,完成這次考試。

整個模擬過程中,請格外留意各種突發狀況,比如考前失眠,進考場前緊張、發試卷時心態不平靜、考試過程中不停思考如果考不好怎麼辦、提前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遇到太多不會做的題目、拉肚子、因為某個題目耽誤了太多時間、考試過程中心態崩了等等等等。

然後在一次模擬的試卷做完後,拿出一張紙將遇到的突發情況挨個羅列出來(一定要寫下來!不然會忘記的)然後再絞盡腦汁思考並記錄其他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之後對著每一個突發情況思考或上網查閱最適合你自己的合理的應對方案,

比如:

如果選擇題遇到不會的題目,思考5分鐘依然沒有思路,立馬跳過,毫不猶豫;

如果考前失眠就提前聯繫醫生開一點藥效較弱的助眠藥物;

如果出現出現時間分配背題目擾亂,立馬放棄5%分值以內的題目,立馬調整回正常的時間分配模式中,以保證全局不崩盤;


到第二天依然按照同樣的標準進行全真模擬,如果出現已經考慮過的突發情況,就把已經確定好的應對方案應用起來解決問題。考試結束依然重複第一天的流程,在那張紙的後面繼續記錄新出現的突發情況並思考解決方案。

以此類推,直到三次全真模擬進行完畢,你幾乎對高考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所有突發情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和應對準備,這樣待你真正走上高考的考場你就不會那麼緊張,畢竟你都已經考過3次,第四次有什麼值得緊張的呢?

同時你還會比其他的同學更加平靜,畢竟所有突發情況你都有了相應的合理解決方案,你的確也沒有什麼好慌張的了。

高考的意外沒辦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通過提前準備讓意外哪怕發生也不造成難以承受的巨大負面影響。

【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很多同學沒有把買到的高考真題帶回家,我整理了15-19年的高考真題的電子文檔,放在了公眾號

學不成歸來,後臺回覆“高考真題”即可】

# 4 最好用的題目分類方式

“刷題不在多,做一道題要弄清楚一類題”

這是老師常給我們的忠告,但依然是隻說該怎樣不告訴怎麼做的流氓建議。

其實所謂觸類旁通都無非指向一個重點——“要學會題目分類”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但對於一個基礎一般的同學,做明白一道題尚且費心竭力,實在很難再依靠知識點為線索做好題目的舉一反三。縱使有了閒心和時間準備來一次分類和整理,在對知識體系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看著一道題目真的不知道他能延伸出哪道題目,老師口中輕描淡寫的觸類旁通實則困難重重。

如果你也曾為這個問題煩惱,我希望你不要再困擾,因為事實上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生從來都是極少數,而那個層次的學生壓根兒也不需要看這篇文章,所以還是那句話

“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題目分類的確是提高複習效率的好辦法,雖然做不好但不代表不去做,而應該換個方式做。

無法通過知識點來分類題目,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更簡單的標準進行題目分類呢?

有的!

我強烈推薦用試卷題號來進行題目分類

既然真題試卷的題目排布和考點分佈極其穩定,那麼體現在試卷上就是對應每個題號下出現的知識點、考點、題目類型都是有限且穩定的。針對這種情況,在已經做了足夠多的真題套卷都情況下,只要我們留心對每個題號下出現的題目進行整理就能極其輕鬆的建立以題號為標準的題目分類體系。

具體方法和名字本身一樣清晰明瞭。

在進行刷題大法的第二階段,在做完每套試卷逆向整理後多花一點點時間就可以完成以題號為標準的分類整理。

具體做法可以參考我寫的錯題整理方法:

錯題本怎麼做省時間?​

www.zhihu.com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以21題的數學全國卷為例

1)準備一個很多層(21層以上)的文件夾,並把每一層按數字標號。

2)在做完試卷完成題目訂正後,重新審視試卷的每一道題目,思考題目的關鍵六點(知識點、考點、難點、重點、易錯點和解題切入點)

3)六點當中出現任何讓你眼前一亮的內容便把這道題目裁剪下(如果一道題簡簡單單平平無奇那自然無需整理)

4)放進對應該題目標號的文件夾分層內即完成了按題號分類的題目整理工作


一張試卷整理分類不會耗時超過10分鐘,但效果卻是巨大的。

當然,做好了分類不去複習依然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往後你的複習多了一種新的方式——按照題號進行復習

打開“1”號層,高三你曾經遇到過的所有錯過、卡過、讓你驚豔過的第一題都呈現在你眼前,每一道都是你仔細訂正總結過的,時常把他們拿出來複習鞏固,你便對可能在第一題位置出現的所有重點內容有了十足的把握,至於那些沒能在你文件夾裡出現的第一題,要麼簡單到不值一提,要麼已經困難到做50份套卷都遇不到一次的地步,都不值得你額外花費時間。

然後打開“2”號層、“3”號層…

做好分類然後時常複習,把每個題號下的題目都爛熟於心,堅持到高考你知道你能做到什麼地步嗎?

提前發下試卷的那五分鐘,你看著每一個題目序號,文件夾中的對應題號的那些你已經複習過無數次的好題目就開始在腦中紛飛,這個題號下所有的重難點、易錯點、題目類型、切入方式你都瞭然於胸,然後稍微一讀題目——

“害,就這啊,這不跟我文件夾中的那道題如出一轍嗎?我都複習了無數遍了,還能不會做?”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不誇張地講,5分鐘的時間足夠你看完一張試卷並對試卷的情況有準確的評估知道哪些題目你必然會做,哪些題目需要努力而哪些題目可以適度放棄,進而做到整場考試大局在握胸有成竹。

“給我五分鐘我就知道這場考試能得多少分”

這句話不是開玩笑的,當你把題號分類法用到極致,你也能輕鬆做到,並且結果和預估往往八九不離十。

# 5 最重要的思維方式

已經說過,在時間所剩不多的時候,用最短的時間提升最多的分數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無疑是我們的願望,但願望本身常常不具備可操作性,為了讓願望實現我們應該在最後100天學會下面這個思維方式:

“先提最容易提的分。”

看似無比普通且正確甚至老生常談,但還是建議把這一句話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因為他的確對短時間提高分數有用。

道理很簡單,一口吃個大胖子是不可行的,期待上次500分,下一次考試就600分,可能性微乎其微,這種目標的遙不可及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學習的動力。

但如果我們把500到600分成10個10分,每次只思考如何提高10分,那麼這10分就僅僅需要把當前階段最容易提高的分數拿到就好,到了510分,再根據新的情況進行“什麼分最好提”的思考,如法炮製,便能一步步靠近600的目標。

兩者最不一樣的就是,當你希望一步到位時,哪怕考到550分你也只會感到目標未達成的失望;而如果選擇循序漸進,550分便是可喜可賀的紮實進步,這勢必會讓最後一百天的心態天差地別,哪種更好,相信你已經有判斷了。

雖說道理很明白,但我非常清楚地知道真正把這個充分用到學習中人少之又少。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懂得了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因為僅僅懂得道理是無法改變生活的,唯有把道理紮紮實實地用起來才能改變生活。

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把這個想法用來提高分數吧。

具體辦法就是但凡在自主學習需要安排學習任務的時候,隨時追問自己一個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哪些分是我最容易提起來的?”

然後立馬投入其中,直至徹底搞定這個問題,把它對應的分數穩穩地拿到手。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隨時不是誇張,真的就是隨時,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顯示屏,那這句話就應該是一個每隔十分鐘就出現一次的緊急彈窗,每次出現都意味著自我審視和調整以保證自己永遠都在最高效的道路上。

在這個思維之下,學習任務的安排會變得更加明確。

於是問題變成了怎樣找到那些目前最容易提高的分數?

下面介紹一個快速識別最容易提分知識點的方法,簡單易用,定位準確。

以數學舉例(其他科目同樣適用)

1)考慮自己高考的理想總分是多少,比如620分

2)考慮要想達到理想總分,每一科應該考到多少分,比如數學需要125分

3)拿一張空白的高考真題試卷去找數學老師,真心實意地問老師:高考如果想考到125分,這張試卷上哪些題目是我必須要掌握的?

然後老師會熱心地幫你把相應的題目圈點勾畫出來,這樣你就得到了最後100天衝刺突破的最精確的戰略地圖,你的目標就是在100天之中搞定老師圈出來的所有題號下面的題目。

4)找出自己的考試試卷和自己刷過的高考真題試卷,和那份理想空白試卷進行對比,老師圈點了自己卻出錯的題目就是接下來100天你需要解決的全部戰略目標。


但注意!這些是100天需要消滅的全部目標,為了做到先提“最容易提的分數”,我們還需要對這個範圍進行縮小。

5)在所有戰略目標中尤其留意兩種題目

i. 老師上課評講試卷,你聽到一半就反應過來“臥槽!原來是這樣!哎喲!不該錯啊!考試時要是…就好了”的題目

ii. 自行訂正翻看答案,解析還沒看完就反應過來“臥槽!原來是這樣!哎喲!不該錯啊!做題時要是…就好了”的題目

這兩類題目有一個算一個都給我盯緊了,他們可都是你稍微用點心墊墊腳就能拿到的白花花的分數噢,誰不要他們我跟誰急!

6)找到了合適的題目,僅僅把錯題改對肯定不夠,我們要的是穩定提升這個錯題之下對應的分數。

一個錯題並不僅僅代表那一個漏洞,他背後還藏著很多你應該留意的漏洞,只是這次考試沒有體現出來罷了,那怎麼辦呢?

上面不是已經教過了嘛,就是逆向重構複習法呀!從這個題目出發去回溯他的知識點,然後從知識源頭出發,把概念、公式、結論、推論、典型解題思路一鍋端,再找相似問題練他十幾二十個,這個最容易提分的點就算是被你徹底突破了。

前三步是準備工作,而後面三步我希望你不知疲倦地反覆應用,因為想要穩定提升10分無非就是找出當前階段最容易提升的兩個選擇題,然後攻克,想再提十分那就再找兩個選擇題或者一個大題…循環往復,僅此而已。

用到什麼地步呢?

用到再次登上考場時,看到你刻意處理過的題目序號腦中下意識地反應出“這個序號的題目我都做了幾十道了,該見的類型我都瞭然於胸了,我就不信你還能考到我,放馬過來吧!”的地步。

如果尚未出現如此自信的心態,那隻能說明你準備得不夠充分,尚且還有努力空間。

說完挑選合適的目標突破,從“先提最容易提的分”出發,還可以解決學科的畏難情緒問題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在目前這個關鍵時間點,不少同學面臨一個問題:其他科目都還可以,唯有一科特別差。

有趣的是,明明是面對同樣的情況,不同的兩類同學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一類同學發現自己有明顯的短板,便目的明確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這個科目的提升和補差上;而另一類同學明明知道自己有明顯的短板,卻好像視而不見一般只顧著忙活其他科目,給人感覺他好像已經放棄了那一科。

當我把話這樣說出來,你可能也隱約覺得第二種情況有點不妥,但不妥在哪裡呢?

是因為他選擇了放棄所以不妥嗎?不是的,明智的放棄往往是值得尊敬的

真正不妥的原因其實是讓他們放棄的原因錯了

表面上告訴你“我不做數學是因為我曾經為數學付出了很多依然沒有成效,現在還不如把時間花費在其他科目上”實際上那不過是自欺欺人。

一句話就能說明白:“他害怕數學”

僅此而已。

因為長期的挫敗導致放棄,這就是學科畏難情緒。

前面我們說過,我們永遠要先提“最容易提的分數”,那麼針對學科畏難情緒的問題,我希望你們能有一個“學科大融合”的思維。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所謂學科大融合就是不必再區分學科,所有學科都不過是750分中的一部分,每道題目也都不過是750分中的一部分,由此再也沒有你害怕的某個學科,你眼中只有你當下最應該突破的題目和最應該提升的分數。

根據經驗,一套數學真題中基礎題會有70-90分,加上中檔題目一共110-120分,之所以被叫做基礎題和中檔題,就是因為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也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就能解決。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情況較好的科目意味著基礎題和中檔題都已經被拿下,同樣是20分,要得到難題的20分可比簡單題的20分需要多得多的付出。如果你有某一科特別差,恰好意味著這個科目還有大量基礎題和中檔題等你被你搞定呢。

在僅剩100天的關鍵時刻,別人已經不知道從何入手才能快速提高成績,你竟然發現自己還有一個科目中有許多基礎題和中檔題可供自己開發,利用好他們你在後期提分的效率將比別人明顯快出一大截啊。

這怎麼會是令人痛苦、令人恐懼甚至是令人逃避的壞事呢?這分明是好事、分明是難能可貴的希望啊!

所以越是到後期越不應該放棄差的科目,因為差科目中無一例外都有花費較少精力就能快速解決的基礎題和中檔題,他們將成為你複習後期快速提分的彈藥庫。

同時加上“學科融合”的思維模式,結論就非常明確了:

把所有科目看成一個整體,從全局思考目前來看這750分當中,哪10分是你最容易提起來的,不管他出自哪一科,一旦發現目標你都要立馬行動去解決他,哪怕有心理障礙硬著頭皮也要上。

因為你知道這是你最應該做的事,不去做最應該做的事你的良心是會痛的。

雖然做了不一定立竿見影,但不做必然原地踏步不是嗎?

# 6 最重要的心態

最後一百天是高三學生心態崩潰最頻繁的時候,沒有之一。

各種各樣的小事兒都可能成為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就好像事情的影響都被時間放大了似的,並且時間越少放大的效果就越明顯。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人的行為總是受情緒影響,學習效率尤為如此。

陽光明媚時,心曠神怡,學習也順風順水;陰雨連綿時,有氣無力,學習也彷彿跋山涉水。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仔細想想呢?

天氣從本質上來講並不會對身處室內的你造成任何實質上的影響。

因為天氣影響情緒再因為情緒影響效率實在是不划算啊。

就像運動員賽前重要深呼吸幾口調整為平和的心態保證穩定發揮一般,我堅持認為:

最後100天既要杜絕低落,也不必雞血滿滿,穩定平和是最好的心態。

可以這樣理解,低落的情緒會讓你行動力下降無法完成任務,而過於高漲的情緒又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行為失控,無法關注到更多重要的細節,保持一個恰當的穩定中間值是更加合理的。

要保持心態的穩定,有下面四個建議:

1)不要和別人比較

愛和人比較是一個影響心態的大坑,比過了會飄,比不過會喪,無論哪種結果都與“穩定的心態”背道而馳。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就算你比過了,往往還會找更厲害的人進行比較,直到自己比不過為止,所以基於比較的滿足感是不靠譜的,或者說“和別人比較”壓根兒就是個陷阱,而這個陷阱常常還被安上了上進的名號,天知道害了多少人。

但我不是反對比較,我只是反對和別人比較。

反過來,我其實是支持比較的,只不過是和自己比較。

如果全無比較,人很難察覺到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反饋,那麼進步將很難持續。

所以比較是必要的,但一定是和自己比較。

我們不妨這樣看,在高三的過程中,你也許能夠左右自己的成績、狀態,但你絕對不可能掌控別人的成績、狀態,那麼和別人比較就相當於

拿可控的東西和一個不可控的東西比較,考慮到比較的結果實際上顯示的是一個相對關係,那麼比較的結果也就變得完全不受你控制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考前你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努力,應該可以在成績上碾壓他,但這貨居然在前段時間偷偷加班比你更玩兒命,成績下來他比你高出了20分,這時候你應該何以自處呢?沮喪和難過應該是第一反應吧。

但回過頭看,你已經做到了自己認為能做的最好,只是他居然做得比你更極致,而他到底會有多努力這從來都不是你能控制,不受你控制還影響了你的心情,你說你冤枉不冤枉

所以選擇和他人比較實際上就是任由完全你不受控制的結果影響你的心態和行為,這是對自己很不負責的行為。


但如果是和自己比較呢?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既然你的狀態、知識水平和努力程度等等都是完全受你自己控制的,那麼和自己比較就自然變成了可控和可控比較的局面。

這種情況下,如果比過了,說明你近來的方法和狀態很棒,非但不會沾沾自喜還會格外地繼續努力;而如果沒比過也不是一味的垂頭喪氣,而是冷靜分析自己近來出現了什麼問題,想方設法做得更好。

無論哪種結果都是實實在在地在為高考添磚加瓦。

正如華爾街流傳的一句話:所謂創業就是每天都比前一天進步1%

你也許做不到1%那麼多,但不停地追求和自己比較時的進步一定是可以做到的。

相信我,100天后,你會被自己積累下的進步驚歎。

2)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

作為一個學生,有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在中國當前的環境下,光明正大地努力好像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當你向外界宣佈你要努力,或者你已經開始努力,收穫的常常不是支持和鼓勵,而是各種冷嘲熱諷、奚落打擊,最狠的還是那一句“這麼努力幹嘛?沒用的。”

為什麼不是鼓勵卻是打擊呢?

道理是這樣的:

沒有人喜歡退步,當你說你想要努力或者正在努力時,在沒有任何上進心理的人眼裡你其實是正在進步或者即將要進步的,而在原地不動的他感覺自己正在“被退步”,所以心理失衡的他使出了打擊、嘲笑、奚落等一系列希望拖住你的下流手段。

說白了,之所以你會面臨這些令人不快的噪音,是因為他們怕了

無數人因為這些噪音停下了腳步,再也沒有機會去到自己原本有機會去到的高處。

滑稽的是,因為他們怕了,卻讓自己失去機會,這是很殘忍的事情

所以,當你知道自己要去哪時,就不要給別人影響你的機會。

道理很明白,做起來卻困難重重。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徹徹底底地自己對自己負責

仔細想想

無論別人如何影響你,他們都是百分之百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的。

如果別人給了你鼓勵和支持,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那皆大歡喜,你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可問題是如果別人給你的是打擊、嘲諷,讓你沮喪、放棄進而讓你未來的人生變得更差勁了,請問10年後那個曾經影響你的人會對你不滿意的人生負任何責任嗎?

不會的,一點都不會的。

他把你變差卻不負任何責任…這你都能答應?絕對不能!

有句話說得很好“責任對應權利”。

當你把讓你變差的權利給別人,別人卻不用為結果負任何責任,這就是天大的不公平。


所以我說你必須學會徹徹底底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的所有選擇和行為負全責,只要是自己選擇的無論結果怎樣我都認賬,因為當我決定承擔所有後果時,也就是把改變自己人生權利(無論變好還是變差)緊緊地我在自己手中。

對於其他不負責任還想通過語言和行為影響我的人,對不起,不允許。

其次,你需要意識到,別人的任何行為除非是物理的人身攻擊,本質上都無法直接影響你(請好好理解“直接”這個詞再想想是不是這樣),真正影響你的是你把他們的話聽進去後,對這些話的反應。

沒錯,影響你情緒的壓根就不是他們,是你自己對他們的反應

這樣的結果是,無論別人做什麼說什麼(只要不是直接來進行物理傷害),你永遠都是安全的。只要你不對他們的言行做出反應,你就不會受到的影響。

這是種什麼感覺呢?

“隨便你們折騰吧,只要我不理你們,你們就註定影響不了我。我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他媽才不理你們呢。”

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便已經足夠,這意味著你永遠都是可以不受影響地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至於結果是否免受影響,都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最後,為了免於惡言惡行的影響,還有一個超級大殺器。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這個思想來自著名的“斯多葛學派”,這個學派提倡“人永遠對自己的生活做最壞的打算。”

當你對所有最壞的情況做好思想準備,任何好事的發生或者僅僅是預想的壞事沒有發生都是出乎意料的幸福。

對於一個決定在最後100天努力的孩子,你可以從學習出發給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預想最壞的情況:比如同學一定會嘲笑你、老師一定會打擊你、自己努力了依然沒有進步甚至可以直接想象高考超級失常…然後按照這樣的預想做好一切思想準備。

從你做好準備的那一刻開始,你的世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任何源於外界的負面影響都不過是預料之中,很難再對你造成任何影響,而任何美好和善意都會像照進黑暗的陽關,讓你沐浴在幸福之中。

做好以上三點,別人對你的影響便不再對你造成困擾,你距離一個長期穩定的心態又更近了一步。

3)縮小需求半徑

還有一種影響情緒的情況是:想要但是得不到

但現實卻是在高三衝刺階段的你們的時間和精力被學習和考試大量佔據,根本沒有可能得到所有你們想要的。

為了避免失望,最好的做法就是減少自己的需求,把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重要的需求上,這就是我們說的縮小需求半徑。

縮小的極致是什麼呢?

1.活下來 2.考得好

那就非常簡單了,只要能吃飽飯睡好覺活下來根本不是問題,而考得好這件事情不到高考出成績你不可能知道結果,但只要你手上有筆和紙你就可以朝考好這個目標繼續努力。

總結起來,最後一百天你需要僅僅是:吃飽飯、睡好覺、一支筆、幾張紙而已

我相信這些東西現在的都你已經有了。

對一個把高考看的足夠重要的人,其他事情都顯得不那麼重要,而讓你有機會做好最重要的事情的所有需求都已經滿足,又還有什麼值得影響你呢?

每當出現心態波動時都提醒自己一句“100天裡我需要的所有東西都已經具備,我怕什麼呢?”

而其他東西我們不是不要,等考完試,該是我們的,我們一定一件不落地一一收回。

4)勇敢邁出那一步

理解了前面三點,我相信你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心態穩定,但在最後的100天裡總會有你無論如何都割捨不了的人和事。

高考還有一百天,還有可能“逆襲”嗎


也許是從高中入學就在一起的相戀兩年半的男女朋友、也許煩惱你小半輩子的家庭關係、也許是令人頭皮發麻的同學政治…

無論是誰也無論是什麼事,針對“如何才能讓自己心態保持穩定”這個問題你或多或少都是知道答案的。

遵從內心,給出答案,然後去做。

如果繼續戀愛影響心態那就果斷分手吧;如果不表白讓你心神不寧那就去表白吧;如果勾心鬥角讓你勞神不已那就把所有的話挑明瞭說清楚吧…

這些決定也許不完美,但已經是你目前能想到的最適合自己的決定了,去做吧,只要是能讓你靜下心就去做吧。

當你真正邁出那一步,就會發現一切遠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

而你的心也在邁出那一步的瞬間就已經平靜下來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了。

最後,如果有你萬萬不忍心傷害的人,在你做出決定之後還要真心地告訴他

“現在的我真的需要一段專注投入的時間,如果你尊重我,等我100天好嗎?”

那怕有被認為是在敷衍的風險,你也要望著那個重要的人的眼睛,一字一句真心實意地說出這些話。

相信我,他最終都會理解的。

好了,到這裡我們已經認識了複習效率的重要性,學會了最精確的複習方式,掌握了最有用的刷題方式,知道了最好用的題目分類方式,用最重要的思維方式武裝了自己還讓自己的心態穩定地不可動搖。

如果你能把上面的認識和方法切實用在最後的100天裡,世界也許就能在六月七日的考場上收穫一枚更燦爛的微笑。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比聽懂重要得多的是理解,比理解重要得多的是實踐

我能說的就這麼多,接下來怎麼做,看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