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祕面紗

導語:針灸推拿因其適應證廣、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療效顯著等特點在臨床上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對於一些特定病來說,藥物和一般的治療手法起不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例如面癱、落枕、月經不調等疾病。這時候就不妨選擇針灸推拿等一系技能實操的醫療手法來進行治療。下面讓我們來看幾個病例瞭解一下這些技能實操的具體應用吧。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面癱俗稱口眼歪斜,為單純性一側面頰筋肉弛緩。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40歲多見。無明顯季節性。西醫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屬於本病範疇。

病案舉例

主症: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來時發病,病側眼瞼閉合不全,流淚,口角下垂,流涎,不能作蹙眉、皺額、閉眼、鼓腮、示齒和吹哨等動作。部分病有耳根後疼痛或面部疼痛、頭痛等,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治則:散風通經活絡

處方:取手足陽明、少陽經腧穴為主。針刺時初期用瀉法,後期用補法可灸。面部穴位平刺透穴或斜刺、淺刺。穴取太陽、陽白、地倉透頰車、翳風、合谷(雙)。

隨症選穴:人中溝歪斜則用地倉透水溝,體弱者加足三里。

[其他療法]

皮膚針:用皮膚針叩刺陽白、太陽、四白、地倉、頰車、合谷等穴,以局部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宜用於恢復期及後遺症期。

電針:選取翳風、地倉、頰車、陽白、合谷等穴,通電5~10分鐘,通電量以患者感到舒適,面部肌肉微見跳動為宜。

穴位注射: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或加蘭他敏,或胞二磷膽鹼注射液,上述穴位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用3~4穴,每日或隔日1次。

穴位貼敷:將馬錢子銼成粉末約1~2分,撒在膠布上,然後貼敷於面部穴位處,5~7日換藥1 次,或用蓖麻仁搗爛加少許麝,取綠豆粒大一團,貼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換1次,或用白附子研細末,加少許冰片作麵餅,貼敷穴位,每日1次。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水皰,多成帶狀分佈,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帶狀皰疹。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區分佈區出現,局部刺痛夥伴核腫大。

病案舉例

主症:初起患部皮膚燒灼刺痛,局部皮膚潮紅,伴有輕度發熱、乏力、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繼則出現簇集性粟粒大丘疹,迅速變為水泡,如綠豆或黃豆大小,皰液先為透明,後轉混濁,三五成群,排列如帶狀。皰疹在2~3周後,逐漸乾燥結痂,愈後一般不留瘢痕。若肝經鬱熱,皮損鮮紅,皰壁緊張,口苦口渴,煩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若脾虛溼蘊,皮損淡紅,皰壁鬆弛,口不渴,納呆,便溏,舌體胖,苔白厚或白膩,脈濡數。若氣滯血瘀則皮疹消退後疼痛不止,舌暗紅苔白,脈弦細。

治則

:清火燥溼,解毒止痛。

處方:取局部穴、陽明經腧穴為主。針用瀉法。局部圍刺、夾脊穴、合谷、曲池

隨證選穴:肝膽火盛加太沖、支溝;脾虛溼盛加血海、三陰交;氣滯血瘀加膈俞、氣海、內關。

[其他療法]

1. 耳針:胰、膽、腎上腺、神門、肝。毫針刺,強刺激,捻轉3~5分鐘,每次留針30~60分鐘。每日1次。

2. 激光:用7~25伏氦氖激光治療儀散焦局部照射,每次照射20~30分鐘。每日1次。

3. 穴位注射:肝俞、足三里、相應夾脊穴。選用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射0.5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痛經是指婦女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又稱“經行腹痛”。

病案舉例:寒凝血瘀型痛經

主症: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得熱痛減;月經或見推後,量少,經色暗而有血塊,血塊下後疼痛減輕;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脈沉緊。

艾灸穴位:次髎、關元、地機、至陰、血海(雙)、中極、足三里(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穴每次懸起灸10~15分鐘,或實按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為一個療程。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10壯,艾炷如棗核大小。每日1次3~5次為一個療程。③溫針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根據患兒發熱證型﹙外感發熱、肺胃實熱、陰虛內熱、氣虛發熱﹚,選取相應的穴位進行推、拿、揉、捏等中醫手法進行治療,效果較好。

很多家長見到孩子發燒就會喂服抗生素,認為抗生素可以退燒去熱。但是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只能殺滅或抑制若干特定的菌種,且對病毒無效,如果盲目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逐漸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且易發生“二重感染”。

根據患兒發熱證型﹙外感發熱、肺胃實熱、陰虛內熱、氣虛發熱﹚,選取相應的穴位進行推、拿、揉、捏等中醫手法進行治療,效果較好。如:

清天河水:蘸滑石粉,醫者以手自患兒掌後腕橫紋中點至肘窩止,呈單方向推100~200次。

推三關:醫者以手於患兒前臂外側緣,自腕橫紋推向肘,推200~300次。

推脊:醫者於患兒後正中線上,自上而下在脊柱上直推100~300次。

捏大椎:醫者捏患兒大椎穴5~10次,以出痧為宜。

以上手法,每次20分鐘,對1歲以內患兒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為主,推拿後以微汗出為宜,同時協助患兒飲溫開水200毫升左右。其無痛苦,能夠減少或避免用藥縮短病程,是一種安全、綠色、有效的療法,尤其適用於嬰幼兒。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五、腰椎間盤突出症拔罐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症,因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等症狀為特徵的腰腿痛疾患。

病案舉例:寒溼型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著,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劇,痛處喜溫,轉側不利,靜臥痛勢不減,或伴有下肢肢體麻木重著疼痛,體倦乏力,或肢末欠溫,食少腹脹。

治法:選穴 腎俞、腰陽關、陰陵泉、委中。

拔罐方法:採用針刺後拔罐法。先用毫針刺入,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起罐後腰部及沿著下肢疼痛部位加溫和灸20分鐘,以皮膚潮紅、人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六、咳嗽刮痧療法

咳嗽是指肺氣失宣,肺氣上逆做聲,咳吐痰液而言,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分別言之,有聲無咳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都為痰聲並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並稱。

病案舉例:外感咳嗽

主症:咳嗽,兼氣喘,數月不愈。愈咳愈劇,不能平臥,咳吐稀白痰涎,其味鹹,小便頻數清長,咳甚時有小便遺出,畏寒肢冷,兩足微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肅,肺氣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兩足微腫,腰背痠疼,舌淡苔白,脈沉細。

處方:取穴大椎、風門、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沖。

刮拭順序:先刮頸部大椎,再刮背部風門、肺俞、身柱,然後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後刮足背部太沖。

在塗抹刮痧油之後,各刮至出痧。治療4次之後,症狀明顯改善。

化繁為簡,揭開傳統中醫治療手段的神秘面紗


今天僅僅是將幾個特殊的病症給大家進行講解,其實在生活中,類似案例中的病症數不勝數,大家總會被一些小病小鬧影響到工作,日常生活中去。



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