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共餐交叉感染,交大學生研發了一款“金鐘叉”餐具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設計了一款防共餐交叉感染的抑菌塗層及取菜隔離裝置“金鐘叉”,符合中國人用餐習慣的新工具,可以避免二次傳播和感染。

現在新產品已獲得產業鏈企業數百萬元投資開始量產,將在一個月左右時間投放市場。

一個正常用餐過程夾菜次數通常有二十次以上,而如果用公筷、公勺就需要放下二十多次筷子換公筷和公勺取菜,再放下重新拿取自己的筷子進行反覆切換,並且公筷和筷子有時候還會弄亂。

而用“金鐘叉”比使用公筷效率更高更便捷,同時保護套採用抑菌塗層技術進一步降低過程中的交叉感染風險。

防共餐交叉感染,交大学生研发了一款“金钟叉”餐具

“金鐘叉”是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負責的《工程學導論》課程學生作品,每年都有來自全校十多個學院的上千名本科一年級學生參加這門課程,本學期課程轉成線上教學,共有25位專業教師進行線上授課,如何改進生活設施,適應當下新情況,也成為了在線課堂熱議的研討方向之一。

“金鐘叉”主要發明人由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醫學院等專業學生組成。

項目負責人陳心佩同學是上海交大電信學院大一在校生,他說,最初的設計是希望能解決幽門螺桿菌患者反覆治療反覆感染的問題。

“現在人們陸續返工後,如何避免共餐交叉感染的風險,公筷制和分餐制是對抗共餐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徑,但是這兩個模式操作較為繁瑣,用戶體驗不佳。”

提出這個命題後,團隊成員查閱資料並在指導老師的引薦下和相關企業、患者、醫療機構進行了互動交流,並獲得建議——團隊決定要設計一款低成本、容易清洗,順應中式用餐習慣且使用體驗良好的方案。

經過對提出的不同方案進行分析對比,受到人們戴口罩防病毒的啟發,最終決定為中式筷子設計一件能快速靈活穿戴的“口罩”。

用戶在用餐過程中先通過筷子夾取保護套,隨後通過這個保護套取菜到自己餐盤內後,然後立刻脫離外套使用筷子進餐,整個用餐過程筷子在不離手的情況下實現公筷、私筷狀態切換。

防共餐交叉感染,交大学生研发了一款“金钟叉”餐具

《工程學導論》課程在線授課截圖

項目發明人之一於景瑤是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學生,曾是學生創新中心3D打印設計上海交大校內賽的獲獎者,她對技術和武俠小說都同樣非常痴迷。

談到金鐘叉命名,她表示,“為了形象說明我們發明的目的,我們的項目取名為“金鐘叉”,古有少林金鐘罩刀槍不入護體,今有金鐘叉抵抗病菌護身。”

產品設計中最難克服是生產工藝問題,要確保用筷子夾緊裝置後在取菜過程不鬆動需要材料有硬度同時具備一定彈性,同學們迅速與浙江餐具生產企業溝通並反覆測試,最終找到一款彈性材料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實現量產準備工作,並進行專利和商標註冊。

上海交大是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交大為學生提供全世界一流的軟、硬件支持。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創新規劃部主任,工導課管理教師樂金偉表示:“雖然本科一年級學生設計的是一個小創意小發明,但是解決的問題卻很實用很有意義,工程學導論課程非常側重拓展學生視野和外部資源整合,我們會邀請專業教師以及各領域投資人作為評委參加學生結業課程項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