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

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

今天在某平臺看到一個視頻,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什麼題目這麼難?莫非是壓軸大題?可能有人覺得這有點危言聳聽了吧?

還真不是,就是一個列式計算,分值也不高也就2分。

我們一起看一下這道題目。2.25的1.8倍加上0.8除3.2的商,和是多少?


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

這一題做錯的同學都是把”除“誤以為是”除以“。這兩者意思完全不同,計算結果自然就不一樣了。

語文是絕大多數學科的基礎,數學也不例外。或許大家會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數學好的人,語文也差不到哪裡去。對於有文字描述的,比如說應用題之類的,就需要理解題目文字所包含的意思。換句話來說,大家要把文字描述轉換成數學語言。

記得我們上小學那時候乘和乘法是有區別的,除和除法也是有區別的。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課改以後取消“乘以”這個詞語了,只用“乘”這一詞。

除和除以兩者一直都是有區別的,絕對不能混淆。

如果有這樣一個列式:15÷3,大家會怎麼讀呢?可能有人會把它讀作:15除3;也有人把它讀作:15除以3;還有一種用得比較少的讀法:15被3除,這種表達方式一般在哪裡出現呢?比如說我們在做整除判斷的時候會用這種表達方式,比如說15能被3整除。

對於15÷3,以上三種讀法都對嗎?第一這種讀法是錯誤的。如果用“除”來表達,正確讀法是3除15。而15除3表達的意思列成算式就變成了3÷15,這一點千萬要注意。

明白了這點,上面圖片中的這道題就簡單了。列成算式:2.25×1.8+(3.2÷0.4),最後把這個算式算出結果就可以了。

可能有人會說那個小括號不是多此一舉嗎?的確,在這一題中不加這個括號不影響運算順序,對計算結果也沒影響。但加了括號更加清楚地表達了這一步的意思,這也是一個習慣問題。在下面這一小題中就有同學犯不加括號的錯。

繼續看這張試卷的下一小題:兩個7.5的乘積除以兩個1.5的和,商是多少?


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

這一題也成了全班扣分的重災區,列出來的算式可用五花八門來形容。

有這樣列式的:(7.5×7.5)÷(1.5×1.5),這位同學就把兩個1.5的和理解成為是兩個1.5的積了。

還有這樣列式的:7.5×2÷1.5+1.5,這位同學犯了兩個錯:第一,沒有理解前半句的意思,同時也犯了一個粗心的毛病,題目的問是商是多少,顯然最後一步是除法。按他這樣列式,根據四則運算,最後一步是加法,變成了求和。


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

有同學是這樣列式的:7.5×2÷(1.5+1.5),和前面那們同學差不多,沒弄明白兩個7.5的乘積應該是7.5×7.5,所以結果也是錯誤的。

還有這樣列式的:(7.5×7.5)÷1.5+1.5,這種錯誤和上面那位有點像,兩個1.5的和沒有加括號,最後運算順序變了,計算結果當然就變了。

還有這樣列式的:7.5×2÷(1.5×1.5),沒有理解兩個數乘積與兩個數的和的區別,導致列式出現錯誤。

可能大家覺得那前面那兩題有點繞,失分也情有可原。

那你有沒想過,口算題也可能丟分的情況?還是這張五年級的數學試卷。下面紅線畫出來的這題,是不有人第一眼也認為答案是1的呢?


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全班57位同學,做錯的超過30人

會粗心大意的人以為是前面兩個數相乘,後面兩個數相乘,然後相除得到結果是1,這樣正中出題人的圈套。

在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先乘除後加減,同級運算是從左往右。當然對於只有同級運算的情況下,為了計算方便我們可以帶符號搬家。所以這道題就變成了下面這樣,再從左往右計算,答案是不是一目瞭然?

0.25×4÷0.25×4=0.25÷0.25×4×4=16

題目中的和、積、商、差直接決定了運算符號。看到“和”表示相加(“+”),“積”表示乘積,(運算符號“×”)。由於“積”與“和”這兩個字的字形比較接近,粗心的人有可能就會看錯。看到“商”,我們想到是這一步是除法(“÷”),如果看到是“差”,最後一步是減法(“-”)。

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除”與“除以”只是一字之差,結果失之千里,一旦理解錯誤了,那麼我們得到的答案也就與正確答案背道而馳了。

總結:特別留意除與除法的區別,雖然說,現在用某個數除另一個數這種表達不是很多,但並不代表考試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出。上面試卷中的那道題,全班超過一半的人出錯就是最好的例子。還是那句話,做任何題都是要先認真讀題,理解題目意思。

艾老師每天會更新學習資料,還有重點知識點的總結,大家想多多瞭解的,可以點擊關注 "艾老師微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