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一場“漫談物理學”的講座上

一位年逾八旬的教授

為在場的同學們準備了一份禮物

一個小小的、四方的禮物盒裡似乎藏著什麼

可一層又一層打開到最後,裡面竟是空的!

“盒子裡什麼都沒有嗎?”

“有,是一種不佔空間的量子,卻包含著質量”

“這就是物理的奧妙,也是我送給大家的‘量子禮物’!”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這位老教授

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

1986年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率先提倡SCI評價體系

1994年任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

這位老教授

2009年,古稀之年的他來到浙師大

兼任浙師大數理信息學院教授

海峽兩岸統計物理與凝聚態理論研究中心主任

理論物理省重點學科負責人

他就是龔昌德

這位老教授常說

一個好的老師,肚子裡得裝滿一桶水

才能傳授給學生一杯水

既喜歡自然科學

又喜歡古典音樂和文學的他

被《中國科學報》稱為

“科學的浪漫主義者”

對量子物理的情感

始於年少 鍾情一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上小學時,龔昌德無意間發現了一枚礦石針——用天線剪成一個小的箭頭,搭在礦石上面,只要移動天線就可以收聽電臺。小小的礦石針在龔昌德心裡埋下了好奇的種子,長大後他將這份好奇投入到對量子物理的研究中,成為了一位在物理海洋中探索未知規律的開拓者。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龔昌德畢業後進入華東水利學院工作,但他在工作之餘也不忘學習,與學長兼同事的蔡建華經常去南京大學圖書館查閱專業領域的相關資料,看書時遇到問題還會請教南京大學的老師。這兩個好學的年輕人吸引了時任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的魏榮爵教授的注意,在1955年,兩人經魏教授推薦,調到了南京大學物理系工作。

初到南京大學物理系的那幾年,龔昌德除了給學生授課,還在空閒時間裡和蔡建華、姚希賢等年輕老師一起開辦了讀書會,以此勉勵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當時,蘇聯出版了俄文版《量子電動力學》,對於不精通俄語的讀書會成員著實是個挑戰,為了能掌握最前沿的量子物理信息,他們利用假期時間,每個人劃定範圍分章節閱讀,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以此提高學習效率。

不懼科研苦 敢為天下先

“文革”爆發後,南大全校師生陷入了“鬥、批、改”的漫長歲月。龔昌德等人被迫前往“四清”工作隊進行勞動改造。在下放勞改期間,龔昌德依然沒有放棄學習,一遇上陰雨天或者晚上不用幹活時,龔昌德就和其他老師一起躲在狹小的蚊帳裡,悄悄地從枕頭套裡抽出偷偷帶過來的書籍資料,藉著蚊帳內朦朧的燈光,學習至天明。

十年“文革”的封閉,讓國內物理學界對超導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都處於一片茫然的狀態。在1976年的全國超導會議上,很多人提出了希望開辦學習班的建議,於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管惟炎所長邀請龔昌德等人在學習班上介紹強耦合超導理論。在接下來兩年的全國超導會議上,龔昌德都在學習班上發表了演講,後將其在講習班講授的內容彙編成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量子統計的格林函數理論》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 龔昌德著

龔昌德研究理論,不拘束於物質條件,1982年出版的一本31萬字的《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是他在一個朝北的6平米小房間完成的,他的教學提綱甚至都寫在香菸錫紙上。

1986年,時任南京大學物理系系主任的龔昌德率先提倡SCI評價體系,認為研究成果必須接受國際學術界的檢驗,必須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在經歷一系列波折後,龔昌德的努力沒有白費。1992年,南京大學成為全國學術榜的一匹“黑馬”,在國內學術界掀起一陣“南大風”。同時龔昌德的這一決策也帶動了中國大陸其他高校基礎研究的發展與研究質量的上升,為中國的SCI論文數排名在國際範圍內的躍升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千滿桃李 薪火代相傳

作為新中國首代科學家中的一員,龔昌德在中國科研從落後狀態走向世界前列水平的過程中作出了不可忽視的努力,同時還為國家培養造就了一大批中堅人才。

龔昌德十分重視本科教育。1956年,龔昌德開始為物理系主幹課程《熱力學統計》授課,同時,如果普通物理、理論力學、量子多體理論、高溫超導等其他物理課程也需要有人講授,他都樂於登臺授業,原本只上一門課的他反倒成了講臺上的常客。龔昌德性格外向,邏輯性強,講課從不用任何講稿,上了講臺就能娓娓道來,他鮮明的上課風格受到學生們的廣泛好評。

龔昌德也是青年教師、碩士、博士生的良師益友,他培養的學生遍佈全國及世界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現今,龔昌德培養的汪子丹博士已經受聘為香港大學教授,李孝申、周菁等博士均已成為美、法、德、巴西等國著名科研小組的核心成員。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龔昌德正在指導學生

龔昌德對於碩博學生的培養,講求多樣化與獨立性。學生是自由的,但這並不代表漫無目的的自由,他認為自由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龔昌德並不會要求學生一定要研究與自己研究相符的方向,相反,他鼓勵學生拓展視角、發散思維,在感興趣的領域發光發熱。

龔昌德的研究成果聲名遠揚,吸引了全國各地不少優秀學生。龔教授的周圍長期環繞著一群熱愛科研、熱愛學術的研究者,他們促膝長談、朝夕探索,先後攻克了超導微觀理論、低維物理和光與固體相互作用等眾多學術前沿難題。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龔昌德喜歡古典音樂、小提琴和文學,也愛與年輕人探討流行音樂。

“在低層次上,人文精神可能與自然科學呈對立的矛盾狀態,可真正達到高層次時,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人文藝術的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對思維方式有所幫助,使我同時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跳躍的藝術思維,這讓我受益匪淺。”

他一直鼓勵自己的學生用“科學的浪漫主義”激發創新型思維。理科生要去閱讀人文書籍,同時,文科生也需要更加靠近、瞭解自然科學,可以多讀一些科普讀物,其次有意識地考慮如何將自然科學與文學結合。

年逾古稀時,“歸隱”浙師大

2008年,海峽兩岸統計物理與凝聚態理論研討會在浙師大舉行。那是龔昌德第一次來到浙師大,他對浙師大的第一印象是環境很好,很適合做學問。研討會期間,中國科技大學汪秉宏教授建議浙師大籌建“海峽兩岸統計物理與凝聚態理論研究中心”,龔昌德當時對此持反對意見。但會議結束後,浙師大依然克服困難,籌建了研究中心,並致電邀請龔昌德擔任研究中心主任。

同年,龔教授的學生、現任浙師大特聘教授的王一飛教授也來到浙師大。談及來到浙師的原因時,王一飛表示來加入浙師大其實是龔教授對他的指引,“龔先生總是給我一種‘正能量’,使我始終處於‘激發態’。他說要像斧頭鑿冰山、礦工挖礦一樣,把學問做深。”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浙師大重視學科發展的氛圍打動了龔昌德,學校領導對物理學學科發展的重視尤其讓他感動,並吸引他最終來到了浙師大

。2009年,龔昌德正式成為浙師大的一員。10餘年來,龔昌德始終奔忙在科研一線,培養、引進了一大批人才,將浙師基礎薄弱的物理團隊帶入到浙江省重點學科行列,團隊連續5年在國際物理學界頂級專業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以一年一篇的頻率發表高水平論文。在他的助推下,浙師大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成功申報。他還十分注重科研與產業應用相結合,通過產業反哺基礎研究,實現良性循環。

關於龔老先生的身體素質,王一飛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幾個年輕老師與龔先生一起去上海開會。當時趕火車的時間緊,拿著包的龔先生走得最快,我們幾個老師都跟在後面。龔先生身體非常好,講話的中氣也很足,當時也給我們一個鼓舞,做科學研究身體也要好,精神要好。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龔昌德院士在麗澤故事匯上分享自身故事

龔昌德十分關心當今青年的成長。今年10月26日,在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龔昌德表示,“中國要強調原始創新,需要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科學家。如今,我們中國的青年科學家基礎都不錯,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有創新的意識。”

浙師可愛院士,課上扮演“分子撞牆”,年近90還騎自行車上下班

龔昌德院士寄語

龔昌德的學生,中科院院士邢定鈺在評價龔教授的教學時說:“老師在熱運動物理課上,一直在做‘熱運動’,他時而臺上,時而臺下,模仿分子熱運動,向教室的牆壁撞去,這樣的講解讓我終生難忘。”

“個性院士”是龔昌德所帶的研究生團隊裡學生對他的“戲稱”,原因無他,只因龔教授即使年逾古稀,也依舊堅持每天騎著舊自行車上下班。如今87歲高齡的他,面色紅潤、聲如洪鐘,身體狀態極好。談起對金華、浙師大的感情,龔昌德滿懷深情地說:“原先我來金華只是個暫時的想法,但後來我喜歡上這裡,留在這裡不走了。我願意把我的餘生奉獻給金華,為金華的發展奉獻我的一份力量!”

從20世紀到21世紀

從懵懂孩童到中科院院士

他親眼見證了新中國七十年物理學科的風雲變幻

切身體會了七十年科研成績的穩步攀升

他是“科學的浪漫主義者”龔昌德

也是無數勤勉治學的學者中的一員

70 · 砥礪前行

70 · 初心不改

70 · 默吐芬芳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

“70 · 初心”欄目

向龔昌德和每一位在教育崗位上

默默奉獻的師者致敬!

他們的初心和精神,

將激勵著每一位浙師人

在新的征程上一往無前!

文字、圖片丨來源於各媒體報道、官微素材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