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是厭學情緒的高發期,90%的孩子都面臨學習轉型的迷茫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我們家孩子小學和初一成績都挺好的,一到了初二成績就不行了,還變得不聽話嫌我囉嗦。”

有一個決定孩子整個初中乃至以後的關鍵期,就是初二。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著極大的變化,一旦沒有適應好,都可能帶來極大的問題。

初二是厭學情緒的高發期,90%的孩子都面臨學習轉型的迷茫

先來看看一個初二孩子的日記:

我今年上初二,初一時成績還是挺好的,雖然不算很努力,但都在十幾名左右,最差也是30名,但是後面也有兩次進步到前十啊!

可是從初二第二次月考後成績就一直在退步......

從第9名到20名再到25名!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初二是分水嶺?好的上去了,不好的就下去了......

現在準備期末考了,我一退再退,昨天老師找我談話,本來我還對自己充滿希望,但是被他這麼一說,我越來越沒信心了!

他說我學習沒效率,沒方法,沒條理,這樣學下去會越來越累。

他說從看我每次都是掐著秒進學校,可以看出我是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叫我以後列張表做事.......

我知道,他說的是對的!我真的是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我總不能控制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晚上回家之前本來是信誓旦旦的,說今晚一定要好好學習,結果第二天又去抄作業了。

我都對自己無語了,每天都是如此循環.......

看了這位同學的日記,有沒有覺得跟自己的感覺很像?初二是中考前關鍵的轉折期,稍有不注意,就會對之後的整個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

初二是厭學情緒的高發期,90%的孩子都面臨學習轉型的迷茫

孩子該怎麼辦?

1.自信自強,堅信自己可以駕馭初中學習。

但有了初一的摸索,失敗中的各種總結反思,初中學習的規律你一定可以掌握的。但是還是有一些學生比較悲觀,對自己缺乏信心,要麼自己不行,要麼課程太難,把僅有的一點學習主動性也被消磨掉了。學霸有兩種,一種是確實稟賦過人且又認真,另一種是自信堅強,刻苦勤奮有方法。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礙一個追求夢想的人,要有這種信心,很霸氣地說一句——我能行!

2.未雨綢繆,培養能力是關鍵中的關鍵。

初一重在適應,在轉變中告別初中的淺層次學習模式,把理解當成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識記退為最低層次的要求。在初二,再也不能被諸如上可能聽懂,下課不會寫作業的問題困擾;在初二的下學期,再也不能沒有學科的框架意識和知識體系。中考是在考學生的能力,很多學生和家長對能力認識模糊,這個問題要在初二解決。

3.全力以赴消滅弱科,勢在必行。

要下死任務,初二結束前,必須消滅弱科,特別是頑固科目,一定要發起強攻。用一年,至少一學期去提高一門學科,這是完全可以的。為此,首先不能有為難意識,認為自己是壓根學不好的;其實,即使是現在再弱的學科,你也已經學了一年多,相關的積累不少,所以不可否定得一無所有。想想在如今的初三,有多少學生在中考前一百天的時候,還在飽受弱科之苦,你就會有更強的危機意識。

初中即將過半,對於很多考生而言,語文分數的增加將意味著死記硬背學語文或者到初三再突擊語文是行不通的。而很多孩子的語文成績還是老樣子,最尖銳的問題依然是文學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