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不知道大家最近宅在家

是不是感覺有點憋得慌?

也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

最近網上流行的“很可”“太可”

等流行話(表示超喜歡,很厲害)

一位武警部隊的優秀教員

他啊,真的很“可”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咱們的主人公是來自

武警廣西總隊訓練基地

他就是士官、教員丁可

初見丁班長,濃眉大眼

可是說是親切感十足了

而他背後的故事可了不得

丁班長是武警部隊優秀教員

而他更曾先後榮獲三等功1次

嘉獎8次,優秀士兵1次…

榮譽背後都有啥故事

來,走進看看去


人如其名,可嚴可愛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班長,這個動作能否把重心放低一點…”

入伍之初,丁可就對訓練充滿興趣。只要和訓練有關的事,他都想刨根究底,也總想著和戰友比個高低。

為提升自己的訓練成績,平日裡,丁可除了勤學苦練外,更注重研究動作、細節。

課間休息時,你總能見到他拿著小本子去向班長請教,訓練教案也是被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才剛下隊後不久,他就因為動作標準、理論掌握熟練,而被身邊的戰友稱為“小小教員”。

而更大的突破,則得從丁可轉改士官後,第一次參加總隊教練員集訓說起。那一次,他對“教練員”有了全新全面的認知。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那一次集訓,丁可見到了最好的教學法講解,最全的教學手段演示,而他的內心也燃起了旺盛的鬥志,

要把教練員工作做到極致。

一番刻苦學習後,他回到了支隊,開始了真正的“教練員”之旅。相比其他的教練員,丁可平時對示範兵要求高,對自己要求更嚴格。

一次戰術課目訓練,由於大部分官兵基礎較好,動作難度也低,大家就開始有些偷懶。丁可見狀後,向示範兵發起了挑戰:“我演示一遍動作,你們的動作比我好,今天就休息,不用練了!”

那一次,示範兵被丁可比下去了,其他挑戰的戰友也一個個認輸服氣。大家一口氣,就比試到了晚上。

“丁教員訓練要求高,首先是他自己當了標杆。我們練起來也有勁頭!”在示範兵楊傑看來,教練員丁可就是自己的“偶像”。


志向高遠,可拼可搏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前面說到改變丁可的那次教練員集訓。

到底什麼改變了他呢?這還得從集訓第一天說起。

丁可剛到隊,就發現其他戰友的動作比自己的標準。參加座談研討,他的發言泛泛其談,連自己說著說著都不禁紅了臉:到底是腦中沒貨,講不出所以然啊!

而讓丁可震動的,還有大隊長的一番話:“動作標準、理論熟練可以做示範兵,可是,想當教練動作好遠遠不夠!”

“教學不就是示範動作麼,到底還要些啥?”丁可的困惑,很快就得到了回應。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在軍事理論、教學法等諸多課上,丁可發現,自己離優秀教練員差太遠了。

“會動作,只是知其然,懂軍事才是知其所以然,當教練員可不能自己迷糊!”丁可還把課上的一句話抄在本子上——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教練員就是要自己搞明白,才能教別人。為了快速掌握教學組訓的專業知識,丁可抓住一切時間學習理論知識、請教他人、示範示教,光是筆記就密密麻麻寫滿了3大本。

3個月集訓,在高強度的理論與實踐中,丁可實現了從“示範兵”到“教練員”的轉變,並在結業考核中獲得第5名的好成績,並由此獲得了參加武警部隊優秀教練員比武的機會。


蹄疾步穩,可鑽可研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2016年武警部隊優秀教練員比武開拔,丁可如願參賽。

比賽中,他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被評為武警部隊優秀教員。此後,他便開始參與總隊各類集訓的示範示教任務。

“丁教員,現在無人機和AR技術很完善,為什麼不運用到戰術科目中呀?”一次集訓,正在授課的丁可,聽到一名參訓學員的提問,當時他就被“問住了”。

“以前我們光注重創新組訓方法和思路卻沒有把科技運用到現在的訓練中!”

訓練必須要與科技結合,深受觸動的丁可,開始查閱各類資料。請教相關專業崗位人員改進和創新訓練器材6件,重新編寫訓練教案7本。

這位武警部隊優秀教員,很“可”!

前不久,丁可接到通知要參加總隊參謀業務集訓。

隔行如隔山,雖然是教練員隊伍的一把好手,但對於參謀業務可是一竅不通。

“優秀參謀不少,但是參謀業務的教員還沒幾個,也許集訓結束後我能成為參謀業務教員呢。”

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他從一名“門外漢”變成了“丁高參”。

“他每天都會熬夜學習到很晚,一杯濃茶也是不離手,已經四期了還這麼拼,很佩服他。”說起丁可,參訓學員倪曉升這樣評價。

談及下步打算,丁可告訴小編,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參謀業務教員,爭取當武警部隊標兵教員,為更多的戰友示範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