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猫奴”,“云吸猫”是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词汇。似乎“猫儿”们都有着一种神奇魔力,能让繁忙的脚步停下,让焦躁的内心平和。

人类也从未掩饰过对猫儿的喜爱。从几千年前的古老图腾,到如今大街小巷的猫宠店,人们对猫咪的热情已经远超过“宠物”这个范畴,正朝着近乎疯狂的态势大步向前。

那么,猫咪们究竟有何魅力,能引得人类趋之如骛,甚至甘愿埋头做起“铲屎官”呢?

这还要从远古时代的“猫崇拜”说起。

01猫与神灵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仅就西方文化而言,猫咪们与神灵的角色是分不开的。

在古埃及,人们认为猫是女神【巴斯特】(Bastet)的化身。

她最初是古埃及人崇拜的母狮女战士以及太阳神的化身,后来在历史更迭中又被人为加入了一些“温柔”元素。

尔后,女神【巴斯特】摇身一变成为太阳神【瑞】(Ra)和女神【伊西丝】(Isis)的女儿。为丰富其人物形象,埃及人还特别地为她觅得一个象征“造物主”的丈夫【帕塔】(Ptah),以及未来将成为战争神和狮神的儿子【Maahes】。

而女神【巴斯特】的寓意也随之发生变化——她逐渐从原本凶猛的女战士形象转变为“分娩”和“怀孕”的化身,同时她也是防止传染病和邪灵的保护神。

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变化与埃及兴起的猫崇拜具备直接关系。正是猫咪们超强的生育能力和自愈力才赋予了这位女神崭新的内涵。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其著作中也揭露了这种崇拜现象,他写道:

整个埃及社会都禁止杀死猫。当家猫死亡时,主人们必须剃掉眉毛并举行哀悼仪式。他们甚至还会将猫的尸体带到圣城【布巴斯提斯】(Bubastis),在那里会有专人对它进行防腐并将其埋葬在神圣的墓穴中。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希罗多德对这种崇拜表示了震惊,因为在古希腊社会,人们对猫的热情还远没有埃及人高涨。

这一点从“猫”本身的词汇就可以看出。例如,古希腊词语中常用的“猫”为“ailouros”,意思是“尾巴挥舞着的东西”。刻薄的言语间充满了一丝蔑视。

此外,古希腊文学中也很少提及猫。为数不多的几次,像【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史》中提到:“雌猫的本性是好色的。”

这更彰显出“猫”的地位在希腊社会中相对卑微的事实。

而且就连最本职的工作“拿耗子”,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也选择了黄鼬作为“灭鼠专家”,从而忽略了猫咪最引以为豪的生存技巧。

看起来,猫咪被神话的日子像是到头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大希腊”

并不是。历史会发展,人的意识也会发生变化。这不,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大希腊概念下的两个城市【卡拉布里亚雷焦】和【塔兰多】就率先铸造了一种以城市领袖和宠物猫为封面的银币。

希腊人也逐渐将神话中狩猎女神【戴安娜】与埃及人的【巴斯特】联系在一起——猫咪元素被迅速融入到希腊神话中。

在诗人【奥德维】的《变形记》里,当神灵逃往埃及并变成动物形态时,女神黛安娜最终变成了猫。戴安娜的寓意也逐渐从最初的尚武精神开始向“分娩”,“孕育”的概念倾斜。

这意味着猫咪在希腊社会中,已彻底站稳脚跟。

后来,猫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开发——它最终取代了雪貂,成为控制鼠害的首选。因为人们发现猫咪更适合在屋子里散养,且更热衷于捕鼠。

直到中世纪,女神【戴安娜】和猫的交集又被全部嫁接到了圣母玛利亚身上——根据意大利的民间传说,在玛丽生耶稣的那天晚上,伯利恒的一只猫生了一只小猫。

从此,猫经常会出现在天使报喜和圣家的图标中。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无独有偶,在欧洲其它几种古老宗教中,猫咪依旧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灵魂——它们无所不知,沉默寡言,且很难受到人类的影响。

例如,在犹太传说中,历史上第一只猫是亚当的宠物,为人类的屋子驱逐老鼠。它曾经与一只狗搭档,但后者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誓言,这导致了猫和狗后代间的纷争。

在北欧神话中,爱与美丽及生育女神【弗蕾雅】的坐骑就是一辆“猫车”,即由猫咪拖动的战车。

此外,穆罕默德也很喜欢猫。他有一只猫名为“Muezza”。在一些流传的故事显示,“穆罕默德宁愿放弃自己斗篷,也不愿打扰睡在它上面的猫”。

而且穆罕默德的一位同伴被他称为【Abu Hurayrah】(即“小猫之父”),也象征着他对猫咪的喜爱。

后来,在“ 地理大发现”时期,水手们习惯在船上饲养家猫来捕捉啮齿类动物。猫咪的足迹也顺势踏遍了世界各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宠物。

02黑猫与魔法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猫,尤其是黑猫,在欧洲文化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各区域围绕黑猫的民间传说曾充斥着人们的耳朵。

在苏格兰,人们认为如果在家中撞见一只奇怪的黑猫,那就寓意着家庭运势会走向繁荣。因为在凯尔特神话中,仙女常以“黑猫”的形象示人。

但在英格兰以及大部分西欧地区,黑猫往往预示着厄运降临,尤其是当它们走过人前的小路时,会被认为是不幸和死亡的征兆。在德国,有些人甚至认为黑猫从右到左横穿过的道路就不能再走人了。

不过,在西方文化中,黑猫更多时候被描述为女巫在人世间的动物形态,变身后可以增强女巫的法力和技能。

15-16世纪正值女巫迫害最严重的时期(详见《 》),黑猫们又被视为恶魔撒坦的化身,因此焚烧黑猫成为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法国,将猫咪活活烧死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和庆祝仪式。根据波兰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的说法,

“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在欢呼雀跃的过程中,对充满痛苦的猫儿嚎叫,他们唱歌,烘烤,直到尸体碳化 ”。

这种不公的迫害在宫廷之上也得到了认可。

例如,1648年,路易十四头戴玫瑰花冠,手里拿着一束玫瑰花,在满是猫咪残骸的篝火旁起舞,随后在市政厅参加了当晚的宴会。

在梅斯,盛夏的篝火点燃了滨海大道上的盛况,十几只装入柳条编织笼子里的黑猫被活活烧死,仅作为人类的娱乐。

“黑色中的魔法,传说中的神灵”—揭秘西方古代的“猫崇拜”

不过,有些地区对于黑猫的“超自然力量”却显示出了崇拜之情。尤其是那些依靠渔业生存的城镇。

例如,地中海沿岸一些区域就十分喜爱黑猫,水手们认为“黑猫”会给船只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有时,渔民的妻子也会将黑猫留在家里,希望它们能够利用自己的魔法保护海上的丈夫。


不得不说,猫咪作为人类最喜爱的伙伴,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黑猫在一段时期内遭受了不公对待,但这并不阻碍人类对猫的追求和向往。

反观当下,唐宁街10号的“拉里”,观复博物馆的“观复喵”,以及各大商业聚集地无处不在的“招财猫”,猫咪的寓意和形象也在一直拔高和升华。

看来,人类与猫的故事仍在继续,而精彩也远未至此。

至于后事如何,交给历史来书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