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客家人?聽聽客家大師是怎麼樣說的!

客家,或客家民系,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的一定客屬親緣,更主要是文化認同意識的方言共同體。這是官方的界定,然而,客家大師們的定義又不全相同,他們是如何定義的呢?

怎樣才算客家人?聽聽客家大師是怎麼樣說的!

羅香林在答覆友人羅於青的信中說:來書謂當確立客家界說,尊見甚是。鄙意客家先民,其南徙,雖肇自東晉,然而形成之系統,則在五代以後,鄙意欲定客家界說,自時間言之,當以趙宋一代為起點。客家居地,雖至今尚無普遍調查,然依其遷移所屆,大體言之,其操同一客語而與其鄰居不能相混者,則以福建西南部、廣東東北部為基本住地,而更及於所再遷之各地,此就空間言之者也。

鄙意凡屬客家之基本住地,自趙宋以來之文物或活動,除極少數不能並計外,大體皆可認為客家之文物或活動。吾人研究客家問題,因當上溯源流,下瞻演變,然其基本對象,當不能離此地域此時間一般操客語之人群及其所活動之跡象。想高明亦以為然也。

怎樣才算客家人?聽聽客家大師是怎麼樣說的!

李逢蕊在其《客家人界定初論》一文中說:

我覺得界定客家人,應該全面地、本質地對客家人進行科學概括,即應從民族概念的內涵共性和構成民系的特性即個性相結合的角度進行科學概括,特別是對客家民系的個性特徵作出科學概括,給予準確的定義,在實際生活中能得到有說服力的驗證。

那麼我認為可概括為: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漢民族的獨特穩定的客家民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獨特穩定的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態(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穩定特徵的人,就叫客家人。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客家人。

怎樣才算客家人?聽聽客家大師是怎麼樣說的!

吳福文在其《閩西客家文化事象舉探》一文中提出:

研究客家史理應注意(福建)寧化石壁。它能夠成為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很好解決而大家又亟待了解的客家界定的重要參考依據。也就是說,中原移民在歷史上幾大遷徙的大背景中,凡流居過寧化石壁的一般都成為客家人及其後裔。

族譜中是否說明流居寧化,完全可看作是區別客家及其後裔的重要標誌。流居寧化及其石壁的中原移民大多是客家人的看法,有它不少的道理。儘管它不能成為界定客家人的唯一條件,但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

怎樣才算客家人?聽聽客家大師是怎麼樣說的!

鍾嘉謀在其《當前客家學的三大課題》一文中說:

客家民系特徵有兩個:一是純粹的漢族血統;二是為中原古音的客家話。時移勢易,客家這兩個特徵都逐漸消失。筆者認為客家界說,也許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客家人,指正宗的客家人,他們具有血統和住地兩個標準;廣義的客家人,也包括上述客家人收養的異族子女和在客家住地出生和長大,又自認為客家人的洋人子女。

與上述觀點相左的是房學嘉,在其《客家源流探奧》一書提出的另一說,他說:

客家共同體由古越族遺民中的一支與歷史上南遷的中原人融合、漢化而形成。客家之“客”是他稱,不是自稱。古越族遺民大都居山,一些為逃避賦役的漢人也居山入越。漢族人及漢化較早的荊楚人、吳越人等稱這些居山的越人、漢人為“山客”。而古“山客”之客即今天客家之“客”。歷史上並不存在客家中原南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