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中之后——黄花梨

【 话说荒古时代,一次洪水淹没了黎族生活的土地。当地一对青年恋人为了逃生,将自己绑在断木上随波漂流,洪水将他们冲到了黎族始祖神山——俄贤岭,正巧山上有两颗并排生长的花梨古树,将他俩卡在中间。

洪水退去后这对恋人在俄贤岭上生活了几十年,养育了九个儿子。他们死后九个儿子将其葬在当年救命的两颗花梨古树旁,并和同胞在周围九座山上都种了九十九棵花梨树。

多年以后人们发现,每座山都有两颗花梨古树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淡黄色的光圈。后世把这九座山称作娥娘九峰山,这种树则称作黄花梨树。】


木中之后——黄花梨

俄贤岭南浪村山溪畔的小片黄花梨树


没想到黄花梨还有个浪漫的故事呢。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黄花梨呢?


这一答案是不可能在植物分类学或木材学的文献中直接找到的。因为黄花梨并非某一树种的科学名称,而是文博界及收藏家有关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木材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


黄花梨作为明清两代最后优良的用材,开始也不叫黄花梨,叫花榈。清中期后花榈告罄,以次充好的新花梨、老花梨出现,迫使花榈改名黄花梨,沿用至今。


木中之后——黄花梨


黄花梨的名字极富文学美感,有色有香有味,后世很难另取名代之。后来商家细分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还有现在的非洲黄花梨、大叶黄花梨,都在借用或透支古老黄花梨的信誉。


生长之难


清代张嶲在《崖州志》中说:“海南多阳,一木五香”。


三亚地处北纬18°,往南太热。海口地处北纬20°,往北又稍凉。而横亘海南岛中间的北纬19°线,正是上天恩赐海南的黄金纬线。中西部的俄贤岭、霸王岭、五指山,正好分布在这条北纬19°线上。众所周知,海南岛品质上乘的黄花梨正是产于这些山脉。


木中之后——黄花梨


黄花梨喜阳怕涝、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遇上干旱少雨的季节,也能够透过石磊岩缝,漫过峰峦叠嶂,承蒙微薄露水,从容吐纳,维持生命。其浑金璞玉、光彩照人的内在品质,不可谓不仰仗于此。


古人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物产。黄花梨也是如此,同样的树种,移植到两广,品质宛若越南花梨,色彩暗淡呆滞,花纹平直无序。


木中之后——黄花梨


屈原《九章涉江》说:“与天地兮同寿,与明月兮齐光”。海南黄花梨是天地造化的钟灵毓秀,是大自然旷绝焕汗的文木杰作。


色彩之美


如果以颜色代表一个民族,无疑红色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红色象征着欢乐喜庆、热情奔放、吉祥庄严、勇敢忠诚。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最早始于原始社会对火的崇拜。海南黎族也把火视为图腾,在黎锦和文身上均有表现。


木中之后——黄花梨


因红色所代表的寓意和价值认同,红木家具一直备受青睐。紫檀和酸枝均由单色构成,其红色虽然活跃,但毕竟沉闷有余。而黄花梨主色调由红黄两色构成,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清晰明快,美轮美奂。


木中之后——黄花梨


黄色,既是中国人黄皮肤黑眼睛的血脉姻缘,也是中华文明发源于黄土高原、繁衍于黄河流域的感情纽带。《易经》中有“天地而玄黄”的哲语。许慎《说文解字》曰:“黄,地之色也,从田,从苂。”田谓地,苂曰日光。意为天人合一。


木中之后——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红黄交错,令人目迷神移,手指滑过,感觉像琥珀一样通透,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润泽。中山王刘胜在《文木赋》中这样赞美南方嘉木的瑰丽色彩:“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比照黄花梨,对景挂画,珠联璧合。


木中之后——黄花梨


纹理之美


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海南文木》中,这样描述海南黄花梨:“其纹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貍斑。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


木中之后——黄花梨


在霸王岭、俄贤岭、尖峰岭、五指山一带,花梨树在山石沟壑中顽强生长。琼崖胜地蕴育了黄花梨天地造化之灵秀。正是独特的地理因素,造就了黄花梨的内在品质。


木中之后——黄花梨


顽强地扎根于山石裂缝中的花梨树,生长缓慢,又要接受山石的执拗挤压,致使躯干扭曲变形,历经数百年的储精蓄锐,终以不媚不骜、刚柔并济的风姿耸壑凌霄。正如古人所说,欲成其大事者,必先劳其心志,伤其筋骨。又像学书之人,没有面壁十年的寂寞岁月,怎能领会天马行空的壮美。

海南黄花梨花纹漫无规律,自然天成,如梦如幻,妙不可言。

木中之后——黄花梨

鬼脸纹


木中之后——黄花梨

山水纹

木中之后——黄花梨

蝴蝶纹

木中之后——黄花梨

豹皮纹

木中之后——黄花梨

交叉性纹


降香之味


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豆科黄檀属。清代张嶲在《崖州志·木类》中也说:“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


许慎《说文解字》说:“降,下也。”“降者,自伏之。”降,既有下降着落的意思,也有降服其心的解读。


木中之后——黄花梨


降香妙在一个降字。降香降心,道眼清澈心廓然;后来伏躁伏尘,澡雪精神懿幽兰。

黄花梨制为器物,流光溢彩。偶尔清闻,芳华沁肺,飘逸隽永。


稀缺之贵


都说“物以稀为贵”,黄花梨作为中国硬木家具的第一用材,在明末清初之际就开始紧缺。正宗的黄花梨木,生长比较慢,饱经沧桑,一百多年也只能长到碗口粗而已,做家具的话都需要大木料,等到这树能成年,能用的时候早已经历了千年了。


木中之后——黄花梨

明代黄花梨交椅 成交价6944万 拍卖时间:2010年


相传,清宫存的黄花梨老料被袁世凯用尽,这以后黄花梨基本都踪迹难寻,市面上也只有博物馆以及名人手中的黄花梨传世家具以及一些美丽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有过那么一段灰暗的岁月,国家很多珍贵的艺术品都被当作破四旧处理,黄花梨家具也无一例外。


60年代时候流行利用海黄出口创汇,许多珍贵的海黄家具都被制作成算盘珠子出口,当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木中之后——黄花梨

明十七世纪黄花梨圈椅一套四张 成交价:6011万拍卖时间:2015年


木中之后——黄花梨


清康熙·黄花梨独板大架几案 成交价:5639万 拍卖时间:2010年


改革开放后,黄花梨及黄花梨家具一点点地开始回归祖国。直到今天,人们都非常推崇黄花梨的美,所以黄花梨今天的价格,可以用天价来形容,海南黄花梨俨然达到3000万每顿的价格。

虽然价格是高的如此离奇,但是市面上依然还是无法轻易找到一件价值上乘的黄花梨老料及传世家具。就是连海南地区拆下的黄花梨门板及房梁乃至以前残缺的黄花梨家具破件,也都一一的被收购殆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