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老伯嘴巴幾乎張不開,只因30年前的一次外傷?

如果不小心摔到下巴,你會怎麼處理呢?會不會讓它自己痊癒了就可以了呢?老楊就因小時候的一次外傷沒有及時治療,而吃了大虧。

前段時間,老楊來到診室,說自己的嘴巴張不開了,經過檢查,可以看到老楊的張口度幾乎為0,嘴完全張不開,已經嚴重影響進食。這到底是怎麼引起的呢?

詢問病史,原來是因為老楊30年前受過的一次外傷。小時候在玩耍的時候,他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當時下巴受到撞擊,造成骨折,但遺憾的是,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的限制,並未作特殊的檢查和處理,家人未給予重視,以為慢慢可以自己痊癒,沒想到老楊張口越來越費力,嘴巴張得越來越小,甚至面部出現了歪斜的情況,老楊輾轉了幾家醫院,後經人介紹找我就診。

由於下頜骨運動功能喪失,老楊進食困難,僅能借磨牙後方間隙進食磨碎軟食,影響口腔清潔及機體發育,同時使下頜部發育畸形,咬合錯亂,髁狀突活動度消失。就診時,可以看到老楊的顏面不對稱,開口受限,開口度幾乎為0,前牙呈深覆頜,深覆蓋;右側顳下頜關節區可捫及巨大團塊,質硬,雙側顳下頜關節活動幾乎完全消失。

如果要手術,必須有正確的診斷。要確定是關節內強直、關節外強直或混合型強直;確定強直的性質是

纖維性還是骨性;病變是單側或雙側,以及病變的部位和範圍,方能制定正確的手術計劃。

老楊住院後,我們為他完善了各項術前檢查。CT影像可見:雙側顳下頜關節紊亂,關節間隙變窄,以右側為著。下頜骨稍向右側偏移。右側髁突及關節窩關節面毛糙,部分與關節窩骨性融合,左側髁突及關節窩位置欠佳,關節面下局部骨密度增高,可見多發小囊腫低密度影。影像考慮雙側顳下頜關節畸形併骨性關節炎改變,伴右側骨性強直。

擇日,我為老楊行了 “雙側顳下頜關節成型術+雙側喙突摘除術“。術後即刻老楊的張口度明顯得到改善。

病例分享:老伯嘴巴幾乎張不開,只因30年前的一次外傷?

圖一:術前張口度為0


病例分享:老伯嘴巴幾乎張不開,只因30年前的一次外傷?

圖二:術後張口度為3cm


病例分享:老伯嘴巴幾乎張不開,只因30年前的一次外傷?

圖三:摘除的過長的雙側喙突

現在,老楊已完全恢復,可以正常飲食了!

手札:

很多人以為摔到下巴沒事,自己以後能慢慢長好,其實必要的影像學檢查是有必要的,需要排除可能需要手術干預的頜骨骨折。如髁突骨折不進行處理,形成顳下頜關節強直,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張不開嘴,進而導致發音、進食障礙,面部畸形,咬合關係紊亂,氣道受阻,甚至心理疾患。

顳下頜關節強直一般可分為關節內強直和關節外強直。有數據表明,創傷是導致顳下頜關節強直的主要原因,如髁突骨折,顴骨凹陷性骨折,上頜結節與下頜升支部位的開放性骨折,火器傷導致燒傷瘢痕等。

對於家長來說,這有什麼啟示呢?小孩子下頜骨損傷是不可以忽視的,特別是頦部的對沖性損傷,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繼發麵下部發育畸形,形成特殊的小頜畸形面容,就會非常影響咬合功能和美觀。

這一位患者就是屬於小時候下巴摔傷後未及時治療而導致的關節強直。那麼為什麼老楊會拖了30年這麼久才來治療呢?因為顳下頜關節強直所導致的開口困難是無痛性、漸進性,進展速度十分緩慢的,等到張不開嘴已經很嚴重了。

術後,患者經常會問一個問題,術後應該如何康復呢?其實自術後10天時即可以開始張口訓練,堅持每天2~3次,每次15分鐘,逐漸加大力度,至第四周時,開始使用開口器輔助做強力訓練。術後功能鍛鍊是要早期開始,持續進行,直到獲得穩定的關節功能。

病例分享:老伯嘴巴幾乎張不開,只因30年前的一次外傷?

圖四:開口器

那麼張口訓練到什麼時候就可以不練了?關節強直治癒的標準是關節功能穩定,具體到臨床,有三個判斷指標:早晨起來,不做張口訓練,不再感到關節發緊,且自然張口度可以達到30mm以上;連續張閉口,可以穩定地重複到一個咬合位置;影像學顯示,關節窩和重建的髁突表面光滑、平整,且已皮質化。

患者術後應每3個月隨診1次,檢査並指導張口訓練效果。同時要拍攝CT,觀察髁突改建,及時發現強直復發跡象。

歡迎關注,每週與你分享頭頸部腫瘤醫學科普或典型病例!

如有相關疾病問題亦可向我諮詢,如諮詢的病情較為複雜建議到門診進行諮詢。

更多典型病例:

口腔癌術後康復知識:


病例分享:老伯嘴巴幾乎張不開,只因30年前的一次外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