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感染醫生康復後返崗,怕傳染家人,不敢再回家:這個病毒太可怕!

醫生張勇(化名),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被感染。

今年40歲的張勇,博士畢業後,於2011年1月在武漢同濟醫院上班,幾年剛好工作滿9年。

”面對新冠肺炎,我們心中充滿恐懼,卻又好像離我們有一些距離“。因為每年年底,醫院呼吸科都會有關於不明肺炎的傳聞,張勇(化名)已經見怪不怪了,最初聽到新冠肺炎的傳聞時便沒在意。直到感染人數越來越多,武漢封城,他真正感受到:這個病毒太可怕了!

1月份,張勇離開自己的科室增援發熱門診,熬夜成了他的家常便飯,”跟搭班醫生輪著休息,也就睡兩三個小時“。在工作中,張勇不幸被感染。讓他比較慶幸的是,他並沒有傳染給家人。目前,張勇已完全康復,並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因為怕傳染家人,他一直不敢回家。回顧這一個月,張勇記錄下工作中的點滴,以下是他的自述:


新冠肺炎感染醫生康復後返崗,怕傳染家人,不敢再回家:這個病毒太可怕!

一月初,我們科室大輪換,三個分院的醫護人員開始輪轉,我也從光谷轉到了漢口本部,從原來的血透中心轉到病房工作,工作性質有些改變,剛開始還有些不適應,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從輪換中快速進入角色,管理好病人。上門診的時候,護士老師們已經開始給每個人發N95口罩,必須戴口罩和帽子,我還覺得很奇怪,怎麼突然防護這麼嚴肅了。

當時從新聞裡聽到了華南海鮮市場關閉了,有不明病毒肺炎的病人出現。其實在每年的年底,呼吸科都會有很多類似於這樣的病人出現,每年都會有一些傳聞,我雖不是呼吸科醫生,但年年聽傳聞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到了中上旬,科裡對戴口罩帽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對發熱門診及其他科室的防護越來越重視。很快就說發熱門診醫務人員不夠用了,需要各個科室派人去增援。將近年底,我們組患者仍然較多,出入院週轉快,精力都在病房查房、門診、手術等,希望年前把患者處理好了,而對增援的事情還沒來及的考慮。

1月15日,科裡通知我作為第一批人員之一,去增員發熱門診,還是一次上12小時制度。很快,我被拉入發熱門診醫師群,網上培訓發熱門診注意事項。之前確實沒經歷過這樣的醫療任務,有點不知所措。想想,自己畢竟是內科醫師,雖然還沒有指南,基本的發熱診療還是瞭解一些。

新冠肺炎感染醫生康復後返崗,怕傳染家人,不敢再回家:這個病毒太可怕!

因為是臨時通知,我那天下午的專家門診在沒來得及停診。上完專家門診我就急急忙忙趕去發熱門診上夜班,路上還詢問了一下發熱門診入口在哪。進門去正好與下門診一位醫師進行簡單交班,他們白班兩人,大概看了近300個,病毒肺炎的概率將近一半。當時心理咯噔一下,白天沒太休息好,晚上也可能無法休息,風險可能很高。我趕緊按流程帶好口罩帽子,穿好隔離衣,手套等。

第一次進入發熱門診,還是比較震撼的,發熱門診除了看診,還有十幾張留觀床,上面都躺著很重的患者,簡單交班以後我們就開始接診了。有一對病人讓我記憶深刻——昨天爸爸帶兒子來看發燒,今天是兒子帶爸爸來看發燒。我趕緊開了CT檢查,咽拭子,抽血等,開完還要自己給他們取咽拭子。病人很多,都非常焦慮,沒有空間操作取咽拭子,只能坐在診室裡面對患者取。

就這樣不停的寫病歷,開檢查,取咽拭子。期間還來了危重病人,氧飽和度都已經不行了,但是已經沒有留觀床和氧氣給他們,但救護車放下病人就走了。家屬把病人抬進來放在診室門口走廊,趕緊找護士想辦法找來一個氧氣瓶,把氧氣吸上,開了輸液先輸上,聯繫二線說發熱病房還未建好,定點醫院沒有床位,只能讓他躺那了,還好當時病人穩定。

不知不覺,從晚上六點一直不停看到12點,病人少一些,我們兩個醫生商量分別休息一下,於是他先休息3小時,我再去休息,這樣比兩個人都熬著要好一點。後半夜病人又少了一些,只是危重病人一直在難受,但是門診條件太有限,只能給面罩增加吸氧量。留觀患者太多,有些人沒地方坐,只能勸導能走的患者自己找地方隔離,白天再來看。

新冠肺炎感染醫生康復後返崗,怕傳染家人,不敢再回家:這個病毒太可怕!

堅持到4點,搭班醫生出來接班了,我想進去應該好好休息,可是休息室不能開空調,不能關窗,穿著所有衣服,蓋著被子依然覺著冷,迷迷糊糊躺了兩小時,爬起來,穿好防護服再進去,已是早上六點多了,病人又多起來了,兩個人又忙活了兩小時,到八點鐘,終於到了交班的時刻。那個夜晚給我們倆印象太深刻了,很艱難,但終於算是熬過去了。患者都很危重,但總算沒有出現意外情況。早上交班時,我詢問這些危重患者怎麼辦,老師說目前沒有地方收入院,我們只能繼續堅守,等待上面政策。發熱門診醫生面臨的最大壓力是看著病人應該收住院,卻必須頂著壓力與患者家屬溝通,他們很痛苦也很難理解我們。

很久沒有這樣熬一宿,下了夜班還是比較難受的,頭昏乏力各種不舒服。我趕緊找了個休息室睡覺,睡了一整天,到晚上好像好一些。但是經過昨晚的一夜,我跟家人商量說外面真的很危險。我意識到自己需要隔離,但是我們家只有一處住處,沒辦法,我先在科室洗澡洗乾淨再回家,回家馬上把自己關進房間,再洗一次,衣物放到陽臺,口罩一直不離臉,吃飯也在房間,基本不到客廳走動。就這樣開始自我隔離,不接觸老人和孩子,但房間有限,夫人卻只能跟著我一人睡床頭一人睡床尾。

接下來還是每天上班接著查房和門診,可能是熬夜的原因,總感覺力氣不夠用,手術就不做了,交給了科裡其他老師做。到了20號又去上了白班,這時候制度就好多了,醫院新擴建了發熱門診,地方大了,門診量大到五百多,醫生也多了,5個醫生同時上,從早上八點上到晚上六點。

中午半小時出來吃個飯,白天有二線老師可以看著,有什麼特殊情況跟上級彙報處理。留觀病人越來越多,很多患者自己帶著行軍床就在發熱門診裡面待著了,因為沒地方住院。二線帶著查看留觀重症患者,有些好一些了建議回家去,有些加重了,我們便將他列入入院排序名單。一直堅持到下班,在休息室洗好再回家,覺得很累,吃完飯就直接倒床睡覺了。接下來每天還是上班帶著口罩,下班也帶著口罩,回家吃飯就睡覺,不接觸老人孩子。

新冠肺炎感染醫生康復後返崗,怕傳染家人,不敢再回家:這個病毒太可怕!

又過了幾天,國家政策出來了,新冠肺炎作為乙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武漢封城。我的發熱門診任務順利完成了,科裡開始安排接下來工作。科室分為血透與病房,病房病人逐步清空,而血透患者因為需要定期透析,要反覆來醫院,因此不會減少,而我正好在光谷院區透析中心工作了一年半,對光谷的情況和患者都比較熟悉,於是科裡決定讓我先去光谷管理那批透析患者。

大年三十開始,我到光谷院區透析中心上班,那天透析上了三班病人。從早上七點開始預檢,一直到晚上九點結束,雖然很忙,但是畢竟情況很熟悉,流程都很順暢,只是工作時間很長,回到家感覺很累,吃飯後就睡覺了。可第二天又接到通知,中法院區被徵用為發熱定點醫院,中法院區透析機也運來光谷,附近一家醫院因被徵用,所有透析患者全部轉入我院,這下我們的患者數量就翻了一倍,護士長和我一起開始為新轉來的患者進行登記、排班,科室也為增加的患者增派醫師護士,然後我們開始管理起160多為透析患者。而對新冠肺炎,我們心中充滿恐懼,卻又好像離我們有一些距離,醫院對我們透析中心的定位是非高危科室,防護級別為一級防護,只有口罩帽子和一層薄薄的隔離服,去過發熱門診的我感覺,這時候我們身處險境。

很快,我們科室發現有兩位透析患者發熱,便趕緊讓家屬帶著患者前往發熱門診就診。患者很快被確診,而這時床位依然緊張,患者反覆來透析室希望能夠幫他找地方透析或住院,可是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了,透析室裡面還有一百多位透析患者等著處理。這時,護士長髮熱了,過度勞累導致他腰痠背痛,乏力喘氣,一經CT檢查發現病毒肺,再查核酸陽性,確診!

隔了一天,跟我搭班醫生也發燒了,CT檢查也發現病毒肺。我也有一些咳嗽不舒服沒力氣,我想我不能再回家了,趕緊去做了CT,居然也是病毒,太可怕了。我趕緊跟家裡聯繫,我可能每天有帶毒回家,通知他們做好防護消毒措施。所幸他們都安好,沒有出現發熱等不適,而我就地隔離,住進了隔離酒店,自我隔離治療。經過兩週的隔離治療和充分休息,複查CT已經吸收很多,核酸一直陰性,最近可以查抗體了。我想我還不知道自己是何時被感染的,一直覺得勞累了肯定有不舒服,症狀也不太重,有人說是發熱門診,有人說是透析中心,不過無所謂了,這病已經被我戰勝了。

經過兩週多的隔離治療,CT也基本好轉,科裡又開始缺人了,我又上崗啦,回到了漢口本部透析中心,這時候透析病人已經增加到了250人。工作還要繼續,而我卻不再敢回家。

新型冠狀病毒雖然可怕,我也被感染了,索性沒有發生嚴重的症狀,前期天天回家卻也沒有家人發生感染,得益於在家自我相對隔離。而在科室,注重自我保護,帶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飲食營養要充分,多吃蛋白質,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休息。非常時期只要有時間就躺著睡覺,睡眠可以改善自己免疫力,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為保護受資助者隱私,張勇為化名)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醫務人員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1月26日開始,字節跳動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成立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全面啟動。目前,捐贈金額增至4.03億元。

截至2020年3月5日,基金已經為三十九批共2003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資助。其中為1978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線醫務人員,每人獲資助10萬元;為25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殉職的一線醫務人員,每個家庭獲資助100萬元。張勇是第三十六批收到基金資助的醫護人員之一。


申請方式

2.打開今日頭條、抖音搜索“字節跳動醫務救助基金”

新冠肺炎感染醫生康復後返崗,怕傳染家人,不敢再回家:這個病毒太可怕!

基金介紹

往期資助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