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口競爭,成都、鄭州被普遍看好。

近些年,我國逐漸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以及中原等城市群,這些城市群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武漢、鄭州等城市為龍頭,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某種意義上將,城市群的發展,就是這些龍頭城市的發展,而龍頭城市的綜合實力,甚至能決定城市群的上限。

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口競爭,成都、鄭州被普遍看好。

個人覺得,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口的競爭。

正常來說,在人口、資源等經濟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前提下,人口越多,說明這座城市越有吸引力。

當然,這裡的人口指的是城市人口,保定、南陽、周口等城市,絕大多數人口是在農村,肯定不算。另外重慶的情況比較特殊,主城區人口不少,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是在農村。

一、人口意味著就業和消費

對一座城市來說,吸引的人口大部分都是為了就業來的,城市人口越多,說明這座城市的二三產業就越發達,特別是第三產業,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同時,一座城市聚集的人口越多,商業基礎就越夯實,因為吸引到的人口能給城市帶來大量消費。

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口競爭,成都、鄭州被普遍看好。

二三產業水平、社會消費越發達,意味著城市的經濟實力就越強,而經濟實力就是綜合實力的重要部分。

二、人口意味著科教文衛

一個人來到一座城市,就意味著這座城市肯定有他看中的東西,除了就業之外,還有養老、看病、學習、科研、旅遊等。

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口競爭,成都、鄭州被普遍看好。

養老、看病代表著城市的醫療資源比較豐富,反過來,醫療實力越強大,就能夠服務更多的城市人口;學生、科研人員越多,這座城市的高校、科研機構就越多,則代表著城市的科教實力也越強。

三、人口意味著潛力

在對城市進行排名時,很多人比較看中人均值,比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實際上,人均值反映的一座城市的現實,但這座城市未來能否繼續維持領先優勢,則取決於他是否有足夠多的人口,以及未來能否吸引到足夠多的人口,城區人口的多少,決定著城市的上限。

比如,現有人口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城區人口1200萬的深圳,肯定要比城區人口只有300萬的寧波更有發展潛力。

同樣是人口1000萬出頭的廣州與深圳,未來能夠吸引到更多人口的那個,顯然發展前景要更好。

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口競爭,成都、鄭州被普遍看好。

因此,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大概率會演化為人口爭奪戰,而城區人口多少,將成為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成都、鄭州等人口大省省會,經濟腹地廣闊,在吸引人口方面有著巨大優勢,未來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