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10章


道德經1-10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è)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hè),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fú)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 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shuò)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譯文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jī)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第十章】

載(zài)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知(zhì)乎?

天門開闔(hé),能無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慾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


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