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白鹿原》作為一部成功述說的中國百年來的激盪歷史,其中著名作家陳忠實通過講述白鹿兩家幾代人的發展,訴盡中國近百年的歷史風雲,陳老巧妙,裡面設計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皆代表不同的意思。

女性,作為千古以來人們所爭論的一個話題。

在陳老筆下,也是十分生動活潑,他塑造了幾個不同的女性形象,可以說頗為精彩,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女性的不幸命運以及悲慘結局。這些,對於女性,從古至今仍是我們所一直爭論的話題。

本書取材於上世紀初的百姓生活場景,那個年代,女性也一直得不到她們該有的權利,她們似乎生來就被貼上"三從四德"、"相夫教子"等標籤,沒有一點自己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權利。

《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一、關於"女性"與"女人"

1、女性文學中的"女性"

由於產生於20世紀較晚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某些方面融合、創新、吸收了西方19世紀以來的各種評論方法,而精神學說中關於精神模式的分析,也自然而然地運用於文學作品當中。

於是,在精神分析這些女性的人物形象得到合理解釋,由此,他們把女性形象分為三類:第一、就是在壓抑中認同,壓抑自己的自我需求,完全屈從於父權制。第二、在壓抑中反叛,甚至瘋狂,勇敢的反抗父權制,與父權制作鬥爭的女鬥士。第三、在壓抑與反壓抑中尋求平衡,而最終導致人格分裂。

2、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和"女人"

然而,"女性"和"女人"在這些文學作品和陳老那個年代當中也並非完全等同。我們知道,陳忠實生活在那個父權制的社會,或多或少都有著對於"女性"的父權制觀念。事實是,"女性"在那些封建社會,如西方學者認為,她們經濟不獨立,所以成為男性的附庸品,由此她們而放棄了為"人"的獨立自主。

因此包含父權制社會的屬性的"女性"相對於包含自然人所擁有的權利(即"女人")更加沒有了靈魂。而"女人"更多的擁有作為自然人的權利,有了更多的反叛和獨立。從這方面來說,"女性"多了一種父權社會的人格精神的依附與屈從。

《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二、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縱觀小說《白鹿原》,裡邊的女性角色至少有四十多位,裡邊刻畫的女性筆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大多數我們沒有十分的印象,唯有白吳氏、鹿兆鵬媳婦、田小娥和白靈讓我們印象深刻。那麼,在這幾位女性角色中,誰為"女性"?誰又是"女人"呢?我們通過上邊的分類方法不難發現,很不幸,她們是為父權制社會淡化的自然人("女人")的女性角色。

1、白趙氏、白吳氏

白趙氏和白吳氏這倆婆媳應該屬於一類,即上面的在壓抑中認同,壓抑自己的自我需求,以及自己身為女人,完全依附於父權社會,屈從於它。

在《白鹿原》一書中,嘉軒娶了幾位貌美的妻子,但是六個妻子皆死去,在第五房妻子死去後,白趙氏"讓他舅舅去踏摸女人……"嘉軒對此感到十分惆悵,她已經完全依附於封建禮教,依附於父權制,並且完全屈從與它……"女人就想那糊窗戶的紙,破了一層在糊上一層,別說現在娶了五房,就是再娶五房,我也給你去找"。

在秉德老漢死後,她表現的"過於幹練與迅速",在兒媳白吳氏的孩子夭折之後,她"果然是一個短命的"等等,完全不關心她的兒媳的痛苦,表現出她的人性的冷漠,如魯迅《狂人日記》中封建禮教"吃人",這白趙氏完全是禮教"吃人"的典型代表,在她的眼中,自己完全是父權制社會的在為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甚至在孫子孝文縱慾過度的情況下,用極其粗鄙的髒話痛罵她的孫媳,白趙氏作為一個白鹿村裡受人尊敬的白、鹿家的老夫人,竟然有如此令人噁心的一面,這足以證明她是有多麼壓抑自己,屈服於這個社會啊!同樣也是,她"相夫教子"將"三從四德"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嘉軒成家立業後,族長一位,她從不過問,這不是明顯"夫死從子"嘛。

而白吳氏,將婆婆的"禮義"繼承下去,曾在白靈小的時候要給她纏足,"女孩子腳要小點哩,要不腳掌大,不好,也沒人要"在瘟疫期間,她感覺到自己不久於人世"這就是命啊,它要你走哩"她已經習慣於當前的壓迫,將自己融入了這個封建禮教社會,她們是封建禮教的"幫兇",實在是可悲可嘆!

2、鹿兆鵬媳婦

兆鵬媳婦可謂是我們上邊所說的第三類了,在壓抑與反壓抑中尋求平衡,最終導致人格分裂。在鹿兆鵬父親鹿子霖和冷先生撮合下,兆鵬開始了一段世俗婚姻,由於她壓抑了太多自己作為女性的本性,在新婚當晚,她沉迷於那種"羊癲瘋"而兆鵬卻熱衷於革命事業,她對於兆鵬始終抱著幻想,然而在鹿子霖一次酒後失德後,她感到非常的羞恥,

第二天在公公粥裡放了幾株草,意為"吃草的畜牲"。

但是,秋月始終抱有那種幻想,於是主動勾引鹿子霖,卻被鹿子霖羞辱一通。最後,她完全喪失了理智,變得瘋瘋癲癲 ,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冷先生親手所殺,冷先生說她敗壞鹿家的名聲,這種女人留下也是敗類。

《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冷秋月

悲哉,其實,

冷秋月是被封建禮教推上了一個極端,她在壓抑與被壓抑中平衡,她有時甚至羨慕"田小娥那樣的女人",她甚至幻想小蛾和黑娃"羊癲瘋似的"那種場景,可是當她回去"乾淨利落的鹿家大院",她又會不停的責怪自己,她就是這樣一個被封建禮教,對於性的幻想以及努力剋制自己要守住操守,最後人格分裂。

成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一步步被逼上禮教絕路,被禮教所吞噬。

3、田小娥

田小娥應該就是上邊的第二類了,在壓抑中反抗,努力衝破壓抑,勇敢的與封建禮教——父權制度作鬥爭,田小娥出生於書香門第,但是他的父親為了一點利益,將小蛾許給年齡夠給她當爺爺的郭舉人做小妾,小妾受到正室的欺負,具有反抗精神的小蛾不甘被欺負,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去"勾引"幹苦力的黑娃,甚至幹農協主任,她想往美好的愛情,在小說中,她與黑娃說:"我不嫌瞎也不嫌爛,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也願意"。

然而,在這個封建父權社會,並不能如她所願,在她和黑娃的事情敗露後,郭舉人把她掃地出門,父親氣的躺倒在家,並且絕不讓自己女兒進那個家,白嘉軒也絕不讓她倆進祠堂完婚,鹿三甚至以命相威脅黑娃,無奈只好住在村外的破窯洞。

《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田小娥

失去了黑娃這個靠山後,她也開始變得墮落!其實,陳忠實對於善良,純情,具有反抗精神又劣跡斑斑的田小娥做了濃墨重彩的描述,她是整部小說中唯一的反抗男權的女性,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反抗,叛逆的自然人屬性的"女人"該有的"女人味",可她終究是墮落了,她的反抗並不徹底。

4、白靈

白靈是族長白嘉軒最疼愛的女兒,從小備受寵愛,使她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小說中朱先生多次提到她的眼睛,給人一種凜然傲氣,"原上恐怕再也沒有擁有這種眼睛的女人了",她積極投身於歌名熱潮,相對於白鹿原上的其他女性,她見多識廣、生活的壯闊、壯麗。

她接受新式教育,與男權社會對抗,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為革命出生入死的同時,也努力追求自己的愛情,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其反叛精神,追求自由,革命的忠實擁護者。是的,她為了反抗包辦婚姻,更是不惜砸穿院牆逃婚,她是舊制度的反叛者,但她性情剛烈,在小時候,與兆海玩的十分瘋,甚至還騎在兆海背上,由於受盡寵愛,她對什麼都無所畏懼,大大咧咧。

參加革命後,被同志叫做兄弟、哥們兒,她的"女人"做派蕩然無存,在與兆鵬做地下黨期間,她的性別更是嚴重顛倒。或許,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白靈才是白鹿原上"女人"的在場,但是,從我們女性文學批評看,從某種意義,她也是臉譜化的"女性"形象。

《白鹿原》:女性形象再解讀——“女性”的在場、“女人”的缺席

百靈

三、總結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一樣,《白鹿原》被稱為我們"民族的秘史",在陳忠實筆下,近百年中國的歷史變遷被講訴的透徹,訴盡那個男權社會下的各個女性悲慘的結局,儘管陳老筆下生花,但是他本人是男權社會背景下的,深受當時社會浸潤。並不是我們對作者有什麼偏見,只是以我們的視覺,去客觀地解讀文章中各個女性形象。

在他的筆下,但凡有想要反抗封建禮教的"女性",都被一抹代過,或被妖魔化,淡化。但這本《白鹿原》還是非常值得我們深究,細細品讀陳老的字句珠璣!


參考文獻

1、龍勝燕.從陳忠實長篇小說創作看地域文化對作家創作的滲透

2、赫牧寰.陳忠實的女性悲劇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