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法國作家加繆是荒誕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局外人》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冷漠的語調,講述了主人公默爾索從母親去世,到他因過失殺人,被判死刑的故事。


小說創作於二戰期間,那時西方國家的人們,因為迷茫,而每天在孤獨、悲痛中無助輾轉。默爾索就是這樣一群無助群體的象徵,在現實面前,他們選擇了“局外人”的身份,並決定以挑戰的姿態,用“荒誕”去反抗荒誕。

小說中,作者加繆藉由主人公默爾索,種種“荒誕”的行為,向讀者傳遞了自己的主張,即無論社會有多麼荒誕,都不要喪失自我,或是拒絕追求本真,而是應該以挑戰的姿態,去反抗荒誕。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1. 默爾索表面上是“冷漠的局外人”;實際上是追求本真的先覺者

小說的開篇,加繆就用一場喪事,展現了主人公的“冷漠”。主人公默爾索是公司的普通職員,他的母親生活在鄉下的養老院裡。母親去世後,他的生活也沒和平常有什麼不同,甚至他在整個喪事期間,連一滴眼淚都沒有落下。

默爾索事不關己的“冷漠”,讓自己成為了整個喪事的“局外人”。因為他既沒有向養老院確認,母親去世的具體時間,也不願意看看母親最後的遺容,而且在守靈的夜晚昏昏沉沉,不停用煙和咖啡為自己提神;甚至在葬禮結束後,默爾索立馬就能倒頭大睡,睡醒後更是能和同事瑪麗,一起歡快地游泳、看電影。

所以,世人看到默爾索在喪事期間的表現,都會覺得他冷漠。但其實,加繆的目的卻並不是要揭露默爾索的冷漠,而是要透過默爾索表面的冷漠,讓讀者發現那顆藏在冷漠背後,熱愛生活、並積極追求本真的心。

事實上,默爾索是愛母親的,因為他知道人固有一死,比起衰老和病痛給母親帶來的痛苦,死未必是一件壞事,所以他才沒有落淚。他對母親的愛趨於平淡,而這種

平淡卻也是最真實的愛;至於默爾索在葬禮期間,表現出的“渴、熱、累”,以及在葬禮後,與瑪麗的魚水之歡,則是基於他活著的生理需求;因殺人被判死刑後,默爾索的逃避和緊張,也同樣是出於他求生的本能,和對生活的熱愛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而生理需求又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默爾索是真實的,他的真實就在於,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難,都始終保持本真,真實地追求明媚的陽光和美麗的大海;並真實地享受活著帶給他的快樂。但是,想要在嘈雜的社會中,保持本真,卻並不容易,因為它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而默爾索對本真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讓紫陌想起了作者加繆的個人經歷。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17歲時,加繆初次被診斷出了肺結核,這在當時屬於不治之症。

病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不治之症”很容易在病人的心理上產生預演死亡全過程的心理描繪。

所以,大部分的病人就會在生與死的相互拉扯中,慢慢走向死亡。因為努力反抗,卻毫無生機的日子令人絕望。但是,加繆卻並沒有自暴自棄或是安於病態,因為他覺得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面對死亡的實質。所以,即使結局註定悲劇,加繆也想要遵從自己的本真之心,積極地活下去。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機會,成為法國著名的小說家,並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正如加繆自己所說,“我現在知道的死亡之感是:痛苦對自己毫無作用,痛苦已停泊於現在。它要求人們進行一場殊死搏鬥。如果真有靈魂,靈魂在這裡創造著自己,與生命相始終。”

加繆不懼死亡、違拗命運的不公,追求本真、積極活在當下的精神,令我們佩服,也值得我們學習。其實,

無論是加繆還是默爾索,他們都對世俗生活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也對未來有著先覺性的感知,所以才會無所畏懼,堅守自己的本真不放棄。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2. 默爾索並非“荒誕的局外人”,他是在以挑戰的姿態,反抗社會的荒誕

如果社會發現有一些棋子,對於制定的制度並不遵守的時候,就會徹底將之排除棋局外,使其真正淪落成一個局外人,就好像本文的主人公默爾索。---加繆

母親剛過世,馬上與女友行雲雨之事;不愛女友瑪麗,卻願意娶她;拒絕別人夢寐以求,去巴黎工作的機會;殺人被判死刑後,居然會說出,“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看,對我發出仇恨的喊叫聲”的獨白。回顧整個故事,默爾索的行為,都是違反社會準則和道德標準的,所以才會令人覺得“荒誕”,才會不被群體理解和接受。但其實,並非默爾索“荒誕”,因為荒誕的是當時的社會。

法庭審訊時,大家幾乎不討論殺人案本身,而是想方設法把殺人者與母親的死牽強附會;默爾索本想替自己辯白,但他的律師卻讓他別說話,因為不說話會對他更有利;最後把默爾索送上斷頭臺的,不是證據確鑿,而是那些與殺人無關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既荒謬又荒誕,而更荒誕的是,默爾索竟然連發言的權利都沒有,只能任人魚肉。默爾索不甘沉溺於荒誕中,所以,才用“荒誕”的行為,去反抗荒誕。而他的“荒誕”行為,也構築成了一幅人類生存的荒誕意象圖式

所謂意象圖式,認知語義學者約翰遜這樣定義:是人們在與周圍環境互動中產生的動態的、反覆出現的組織模式,因此能經常在人們的基本感覺運動經驗中表現出來。而荒誕意象圖式則是一種對周圍環境冷漠、荒誕的認知方式。

所以,荒誕成了人類的一種認知方式和生存狀態。與此認知方式對立的人,就都成了“荒誕的局外人”。出於群居意識,也為了避免與“局內”對立,大部分的人表裡不一,寧願喪失自我意識,也甘於淪為荒誕的一員。

但是,默爾索卻拒絕被荒誕的社會異化,而是以挑戰的姿態,去反抗荒誕。雖然在荒誕面前,默爾索猶如蚍蜉撼樹不堪一擊,但“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他的犧牲,如果能喚醒更多人,察覺到荒誕,甚至能以“荒誕”去反抗荒誕的話,那他即使犧牲,也是有價值的。

雖然反抗荒誕,令默爾索痛苦,但默爾索卻也是幸福的。正如加繆所說,

“幸福和荒誕是同一塊土地上的兩個兒子”。默爾索的幸福,就在於雖然他個人的主觀感受,無法突破堅硬的社會外殼,但是他卻可以在面對荒誕社會及荒誕秩序時,用自己的方式,對自己的命運負責。

其實,默爾索以挑戰的姿態,積極反抗荒誕,也是無路可走時的必然選擇。因為他想要堅守自己的本真,不願與荒誕為伍,更不想成為被荒誕操縱的木偶人。在默爾索的身上,讀者既可以看到加繆的堅守,也同樣可以喚醒我們自己的渴望。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3. 零度寫作風格,力求接近真實,喚醒人類內心渴望

《局外人》這部小說之所以可以打動人,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加繆力求還原主人公的真實狀態分不開。為了減少作者的干預,讓讀者有更多的空間,去接近主人公真實的狀態。加繆站在客觀的立場,用“零度”的筆觸,從人物形象、語言結構、人物話語方面,實現了作者的“不在”。

零度寫作,來源於法國文學理論家羅蘭·巴特195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寫作的零度》。現在零度寫作方式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摻雜任何個人的想法,完全是機械地陳述。零度寫作並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將澎湃飽滿的感情降至冰點,讓理性之花昇華,寫作者從而得以客觀、冷靜、從容地抒寫。

·“零度”刻畫人物形象

一般在塑造角色時,作家都會對主角的外形、性格,直接用語言定義,讓讀者讀完後,便會與作者“心意相通”,並瞬間在腦海中跳出主角的形象。但是,在《局外人》這部小說裡,加繆對默爾索的外形、性格描寫得卻並不具體,目的就是為了讓讀者不被作者影響,並通過默爾索的行為邏輯,用自己的想象,去無限接近默爾索最真實的狀態。

·“零度”構築語言結構

小說中,60%~70%的句子是短句,句型也很簡單。大量採用短句的原因,是為了讓表達變得更客觀。尤其是在描述默爾索與瑪麗的情人關係時,作者用到的詞,幾乎不帶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比如,“他問我是否愛她,我告訴她,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整句話裡並沒有提到我對瑪麗的內心感受,只是用理性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這樣的寫法,就是為了讓讀者,可以自己判斷,而免於被作者干預。

·“零度”設計人物話語

小說用了大量的“自由間接引語”,即用自己的話來轉述別人話,且不能用引號。

自由間接引語被傑拉爾德·普林斯定義為 “一種用來呈現人物話語或思想的方式,這種方式就好像是人物自己在說話,沒有任何的敘述干預 (如小句和引號等)”。

比如,默爾索入獄後,見到律師時的一段描寫,就是在用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他說他仔細閱讀過我的卷宗,這是個很棘手的案子,可如果我能信任他,他依舊有把握勝訴。”

這種引語很好地配合了“零度”寫作的要求,用一種淡漠、不介入的態度,對待所描繪的事實,目的就是為了能更接近真實。

雖然在整部小說中,加繆都採用“零度”的筆觸,用最理性、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言,突出了“非感情化”的敘事。但是,卻依然能激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這是因為默爾索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存在,而越是理性、冷靜的筆觸,也越容易讓讀者接近真實的“默爾索”,並喚醒人類內心深處真實的渴望。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4. 生活中需要以挑戰的姿態,積極追求本真,並勇敢反抗荒誕的人

大部分人做的事,並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所以他們成為了《局外人》裡的法官、律師、甚至是平民,所以他們甘願丟了自我意識,也要與荒誕的社會保持一致性。但默爾索卻不同,因為他不願被世俗的荒誕束縛,也不願被社會異化。所以,即便結局悲慘,他也要勇敢地追求本真,並喚醒更多人內心的渴望,去一起勇敢地反抗荒誕。

默爾索的勇敢,讓我想起了《慶餘年》裡的範閒。範閒去赴二皇子邀約的途中,遇到了北齊死囚程巨樹的攻擊,在對戰中,滕梓荊不幸丟了性命。範閒悲痛不已,併發誓要還滕梓荊一個公道。在調查真相的過程中,範閒屢屢受阻,因為沒有人願意為了滕梓荊這樣無足輕重的護衛,說出真相。甚至所有人都覺得範閒為護衛報仇,本身就很“荒誕”。

但其實,範閒以挑戰的姿態,反抗荒誕的行為,卻並不“荒誕”,因為真正荒誕的,是整個慶國,是他們被三六九等洗腦、被權貴地位異化的價值觀。當慶國的子民,將這種荒誕的價值標準合理化後,他們便丟了真實的自我,也停下了對抗荒誕的腳步。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生活中,需要以挑戰的姿態,積極追求本真,並勇敢反抗荒誕的人。因為只有不被異化,才能免於隨波逐流,並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獲得真正的自由。當我們在既定的荒誕規則下,面臨被異化、還是被審判的選擇時,能活成範閒和默爾索這樣,忠於自己內心、追求本真、挑戰荒誕的人並不多,因為世事變幻、人類的命運總是不可控地被裹挾著。

所以,許多人才成為了“局內人”,因為他們不願跳出既定的錯誤模式,所以甘願在荒誕中喪失掉自我意識。人類最大的悲哀,不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與芸芸大眾保持一致,可以免於被排斥,但是由此你也會失去“靈魂”,並會失去本真的心,並最終淪為行屍走肉,迷失在荒誕中,永遠告別最初的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生活中需要堅守自己,並積極追求本真的人。因為不隨波逐流的人,才能真正在心靈上獲得自由,也能遵從自己的本心,真正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將喜歡發揮極致,為社會做出貢獻;“螞蟻雖小,力可擎天”,生活中同樣也需要勇敢挑戰荒誕的人。因為勇敢跳出既定的錯誤價值標準,並敢於挑戰荒誕的人,才是真正大智大勇的人,也才能真正地獲得自由。

生活中需要以挑戰的姿態,積極追求本真,並勇敢反抗荒誕的人。因為如果你我都能勇敢反抗荒誕,整個社會也不會淪於荒誕,同時也會因為少了荒誕,而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

《局外人》揭露人性真相:保持本真,積極挑戰荒誕的人,才會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