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为北江数府州未有,广东阳山学发公祠

学发公祠,位于广东省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始建于1923年,由爱国华侨朱海均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造。历时12年,基本落成于1935年,因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以及“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故而称之“广东布达拉宫”。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为北江数府州未有,广东阳山学发公祠


公祠背山面水,座西南向东北矗立。面宽90.8米,进深120.5米,整体建筑总占地面积10941.4平方米,分前、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

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为北江数府州未有,广东阳山学发公祠


前排是平房砖木结构门楼,后排由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及两杠横屋组成,前低后高,连成一体。祠墙庄严肃穆,墙体厚七十多厘米,夯筑时混合了砚壳灰、沙子、黄泥、石灰、黄糖、糯米粉等材料,极具粘性和韧性,坚固难破。门楼的门框上镶嵌了坚硬的麻石条,与硬实厚重的木门构成一道稳固的防御体系。而墙上则散布着若干大小各异的枪眼、炮眼和观察孔,使人再次身临抵御外敌进犯的肃杀和凛然。

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为北江数府州未有,广东阳山学发公祠


前排楼房属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置七门(一正六辅),正门为中堂,辅门为侧厅,且门框俱用上等石料镶边,并刻联。而题写者则更是大名鼎鼎人士:中门乃末代傍眼朱汝珍撰联并书:"学道积躬量涵若海,发祥启后德茂惟均。"横批:"学发公祠";右一辅门门联写道"礼门义路资遵蹈,智水仁山入画图。"横批:"海均家塾",此为余汉谋的笔迹;右二辅门为"宏开阀阅思修德,快览云山是养年。"横批:"海均私第",落款则是陈济棠;左一辅门:"门前正对渔翁石,户外常停长者车。"横批:"高阳世第",落款的是李汉魂。一位是前清鸿儒,三名是民国大员,有如此高规格题词的民居估计也不多见。

主楼上有盖桁角和封火墙,既有岭南传统祠堂建筑肃穆端庄、规整有序的特点,又有西方建筑的浪漫气息。这不仅仅表现在主要使用从香港引进的红毛坭(水泥)、钢筋、坤甸木等建筑材料上,更表现在西方建筑工艺造型上。

学发公祠主楼的廊、柱、顶、窗、门大量使用了西方建筑样式,房屋门楣、窗楣的壁画或泥塑的图案、花纹明显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图案,每层楼都设左右两个回廊天井并采用绿陶瓷作围栏,木阁楼板上铺设花阶砖,充满着浓郁的西洋风情。楼顶还设有平台,中路平台顶部的装饰图案又有伊斯兰建筑的神韵,十分精美独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