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恐慌,癌前病變≠癌,定期複查,有效治療,減少癌變的機率!

“談癌色變”是20世紀癌症發病率顯著上升留下的陰影。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每年有700多萬人被癌魔吞噬生命。癌細胞幾乎在人們身上都有,只不過青少年身上少些,或者癌變程度輕些;而中老年人身上多些,癌變程度重些。不管是什麼癌症,細胞癌變有個過程。

別再恐慌,癌前病變≠癌,定期複查,有效治療,減少癌變的幾率!

當細胞開始癌變,還沒有變成癌細胞時,稱為癌前細胞。癌前細胞組成的病變稱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並非都會變成癌。

近20年來,由於纖維窺鏡的普及和組織細胞活檢技術的開展,癌症有了更確切的病理學診斷,更多的人想從預防的角度來了解癌症。

別再恐慌,癌前病變≠癌,定期複查,有效治療,減少癌變的幾率!

就拿慢性萎縮性胃炎來說吧。隨著纖維胃鏡的廣泛應用,其發現率越來越多,年齡特徵趨於中老年人,這種胃病就是一種癌前病變。一般情況下能與病人“和平共處”,不發生癌變。這種常見病是由於胃黏膜層不同程度的萎縮變薄。絕大多數患者經過合理、系統的治療可以轉化為淺表性胃炎或維持萎縮現狀。據國內有人調查1610例萎縮性胃炎病人,隨訪3~8年資料統計, 癌變率僅為1.18%。就是說絕大部分還是保持原狀的。

別再恐慌,癌前病變≠癌,定期複查,有效治療,減少癌變的幾率!

有的癌前細胞經過治療還能發生逆轉,變為正常細胞。 再拿胃黏膜肥厚來說吧。正常的胃黏膜厚度為0.7~0.8毫米,有時 可達1毫米。如超過1毫米則稱為黏膜肥厚。這也是一種胃病,一般分為 兩種:種為表層上皮細胞增生所致的巨大胃黏膜肥厚症;另一種為胃底 腺細胞增生引起的黏膜肥厚。常見於胃泌素瘤,也叫卓一艾綜合徵。前者 可見於任何年齡,男性多於女性。主要症狀為長期腹痛、食慾不振、惡 心、嘔吐、體重減輕,或形成潰瘍而引起出血。據統計,約8%的卓一艾綜合徵患者可能演變為胃癌。絕大多數不發生癌變。 據臨床觀察,有些病人發現了癌前病變,憂心忡忡,提心吊膽的,為了“防患於未然”,甚至索性做了胄部分切除術。豈不知這種“防患於未然”可能變成“殺身大禍”。因為胃大部分切除後,引起一系列解剖、生理和代謝吸收方面的障礙,將出現很多的併發症。例如,傾倒綜合徵、後血糖過低徵、殘蜜綜合徵、吻合口潰瘍、胃切除後膽汁反流性胃炎營養不良等等,甚至還發生殘胃癌。殘胃癌的發生率佔全部胃癌發生率的0.4%~0.5%,發病率為1%。一胃手術至殘胃癌發生的間隔時間平均為13~19年。可見,胃切除後,胃酸過低消化液反流,加速了殘胃癌前的轉化。所以,定期檢查殘胃變化非常必要。

別再恐慌,癌前病變≠癌,定期複查,有效治療,減少癌變的幾率!

癌前病變並不是癌,它與癌有本質的區別,任何癌前病變也查不出癌細胞。因此,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等同起來。但是,人們必須時刻警惕癌前病變,定期複查,有效治療,適當地應用維生素A類會使癌前細胞逆轉,能減少和防止癌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