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為什麼不能單獨從肺論治?——中醫肺與腎!

肺與腎的關係主表現於津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面。1.津液代謝

腎為主水之髒,具有氣化功能,升清降濁,肺為水之上源,具有宣發肅降功能,能使水道通調;2.呼吸運動 肺主呼吸,腎主納氣,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說;3.肺腎之陰液亦相互資生,腎陰為身體陰液之根本,對各臟腑之陰液具有滋養作用。肺陰虛可損及腎陰,反之,腎陰虛亦無以上滋肺陰,從而形成肺腎陰虛證。

咳喘為什麼不能單獨從肺論治?——中醫肺與腎!

何為肺陽、肺陰、腎陰、腎陽?

1.肺陽:陰陽是互根的,既然承認有肺陰,就不能否認有肺陽。五臟皆有陰虛陽虛,若無肺陽,肺陰從何而化生?《金匱要略》論肺痿時提出“肺中冷”的病機概念,並說明是“上虛不能制下”。既冷且虛,自是肺陽虛證。一些醫家逐步認識到“上焦虛寒”證的存在,“上焦虛寒”和“肺胃虛寒”用溫肺湯治療。所以肺陽虛確實存在。

2.肺陰:即充養肺臟的津液,或稱“肺津”。肺陰為水谷之精氣所化生,與肺氣相互為用,為維持肺功能所必需。臨床上的肺陰不足,往往見乾咳,舌苔薄白乾燥。肺陰的進一步耗損可以呈現肺燥火盛的證候。

3.腎陽:又稱“真陽”、“元陽”、“真火”,為一身陽氣之本,能推動和激發臟腑經絡的各種機能,溫煦全身臟腑形體官竅,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和運行輸布,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並激發精血津液化生為氣或能量,即促進“有形化無形”的氣化過程。

4.腎陰:又稱“真陰”、“元陰”、“真水”,為一身陰氣之源,能抑制和調控臟腑的各種機能,涼潤全身臟腑形體官竅,進而抑制機體的新陳代謝,調控機體的氣化過程,減緩精血津液的化生及運行輸布,產熱減少,並使氣凝聚成形而為精血津液。

咳喘為什麼不能單獨從肺論治?——中醫肺與腎!

肺與腎在病理上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呼吸異常和水液代謝失調及陰液虧損方面。

1.呼吸異常:腎的精氣不足,攝納無權,氣浮於上,或肺氣虛損,久病傷及腎氣,導致下氣虛衰,氣失攝納,呼吸之氣不能歸根,均可出現咳嗽喘促,呼多吸少,動則尤甚,腰痠膝軟或汗出肢冷等腎不納氣之候。肺主出氣,腎主納氣,出氣太多,則呼為之長;納氣不足,則吸為之短,呼吸不調,也出現臨床常見哮喘證,哮喘證單獨從肺論治療效不佳,哮喘證要主要從腎、肺、脾論治才會收到比較好的療效!

咳喘為什麼不能單獨從肺論治?——中醫肺與腎!

2.水液代謝失調:肺失宣肅,通凋水道失職,必累及於腎,而腎不主水,水邪氾濫,又可影響於肺,肺腎相互影響,導致水液代謝失調,發為水腫。如風邪襲表犯肺,肺氣不得宣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流溢於肌膚,形成風水,而現發熱惡寒,小便不刊而浮腫等,風水不愈,亦可由肺及腎,繼則出現水腫漫延全身、腰痛、小便不利等症狀。若腎陽虛衰,氣化失司,關門不利,則可導致水溼停聚,則水泛為腫,甚則水寒射肺,使肺失宣降之性,不能行水,不僅水腫加劇,而且還表現出氣短咳嗽、喘不得臥等水寒射肺之象。所以水腫必須要辯證準確不能單獨從腎論治!

3.陰液虧損:肺腎陰液,金水相生。肺陰受傷,久必下汲腎陰,導致腎陰虧損,反之,腎陰虧虛,陰虛火旺,上灼肺陰,使肺失清潤。兩者相互影響,最終形成肺腎陰虛,出現乾咳、音啞、潮熱盜汗,兩顴發赤,腰膝痠軟、男子遺精,女子經閉等沛腎陰虛火旺之症:在治療上,不淪是由沛及腎,或由腎及肺,部需要肺腎同治,稱為金水相生法,有金能生水,水能潤金!此時必須滋肺腎之陰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咳喘為什麼不能單獨從肺論治?——中醫肺與腎!

肺金為腎水之母,肺陰不足,下輸於腎,使腎腎充盈;腎陰為諸陰之本,腎陰充盛,上滋於肺,使肺陰充足。肺陽不足與腎陽不足,既可同時並見,亦可互為因果,最終導致肺腎陰虛內熱之候。腎陽為諸陽之本,能資助肺陽,推動津液輸布,則痰飲不生,咳嗽不作。老年久病痰飲喘咳,多屬肺腎陽虛。

咳喘為什麼不能單獨從肺論治?——中醫肺與腎!

如何保養自己的肺和腎呢?第一:每天堅持做有氧運動;第二:不要熬夜;第三:保持情緒愉悅;第四:控制慾望保護好自己的腎。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日常養生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