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要問一個家庭中誰最寵愛孩子?結論一定是家中的老人!

爺爺奶奶寵起孩子來,那真是毫無原則,他們對孩子的寵愛和呵護超越了一切,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著老人毫無保留地對孩子付出全身心的愛。

然而老人過度的關心和愛護,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對孩子的打擾,甚至無意中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欣然生完孩子後,退休的婆婆就主動過來給帶孩子了,婆婆是教師退休,孩子交給奶奶帶,欣然100個放心。

奶奶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欣然卻發現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不會獨立玩耍,沒有主見,很難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一開始她一直以為孩子小,長大就好了,可是上了幼兒園,老師頻頻告狀,說兒子上課坐不住,注意力很不集中。

欣然很是頭疼,她學習了大量的育兒知識,發現原來是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了,而“破壞者”就是最愛孩子的奶奶

她發現,孩子和奶奶在一起,很難有獨處的時間,奶奶一刻不停地陪伴在孩子身邊,總是有說不完的話;給孩子買套新玩具,孩子玩兒的興趣正濃,奶奶端一盤水果過來,孩子不吃奶奶非要喂,喂完之後才心滿意足地離開;孩子拼拼圖時,不得要領,正在研究怎麼拼接,奶奶二話不說,我來幫你,飛快幫孩子找到拼圖拼好;爸爸給兒子講故事,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奶奶不時地遞上杯子,囑咐要多喝水......

於是,欣然就委婉地向奶奶表達不要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多次提醒不僅沒有什麼效果,反而導致婆媳關係鬧得很僵。

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專注力”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專注力會慢慢養成。如果老人出於疼愛孩子,不停地打擾孩子,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衰退,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專注力被破壞的典型後果。

那麼應該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呢?如果家長有以下行為就應該小心了

1. 愛得過於瑣碎,喜歡打擾孩子玩兒

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擁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想想小嬰兒吃奶的時候,吃一個小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專注力是極其強大的。如果這份專注被很好地保護並加以合理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就會越來越強大。

而當孩子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正在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時,如果家長總是有意或者無意去關心孩子在幹什麼或者用別的事情去打擾他們的時候,孩子專注的狀態就會被打亂,專注力一點點被破壞掉。長大之後,孩子做事情很容易出現三分鐘的熱度。

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2. 孩子做錯什麼事情,馬上就幫他糾正錯誤

很多家長,當看到孩子做事情的方法不對時,特別喜歡摻和進去,去教他們怎麼做。比如孩子撕包裝袋子撕不開,大人立馬拿過來幫忙;孩子玩兒玩具不得要領,正想著自己研究怎麼玩兒時,大人就會忍不住過去想要指導一番。

殊不知孩子專注於解決每一件事情,都是他們自我意識和思維逐漸成熟的過程,不同方法去玩兒玩具也是他們創造力形成的過程。如果孩子在專心做一件事情時,只要沒有主動尋求家長幫助,一定不要熱心的湊過去,試圖糾正孩子的行為。

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3. 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媽媽們的“強迫症”

很多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強迫症”,喜歡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喜歡或者沒有感覺的事情,替孩子做決定。比如穿什麼衣服,買什麼玩具,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跟大人的預期不一致,就會被否決掉。

現在林林總總的輔導班,每個孩子都至少參加兩三個,有的媽媽讓孩子報一堆課,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感興趣,如果不是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孩子注意力就很難集中,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逆反情緒。

還有一個典型的餵飯事件,身邊有多少孩子吃飯不好,為了讓孩子不缺營養,孩子一邊看電視大人一邊給餵飯,孩子不僅專注力被破壞,對身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掏心掏肺對待孫子,兒媳卻屢屢挑刺兒,奶奶很委屈:我做錯了嗎?

專注力是一個人一項非常寶貴的能力,對孩子今後的人生會有很大影響,一個能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往往都有著很強的專注力。所以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好好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不要等孩子上學了,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成績落敗了,才後悔沒有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