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20世紀初,英、德兩國的軍備競賽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德國經歷了普法戰爭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迅速崛起,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下,海軍大臣蒂爾皮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來為擴充軍備開道,從1906年起開始建造大型戰列艦。而英國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霸主地位不容撼動,從1906年開始連造七艘無畏型戰列艦,現代化主力艦隊初具規模。儘管皇家海軍還有造艦計劃,但政府因為財政赤字等原因削減了戰艦的建造數量,將本打算建造三艘的尼普頓級戰列艦削減為一艘。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德國海軍赫爾戈蘭級戰列艦

競賽產物巨像級戰列艦

1908年,德國海軍法案出臺,他們以Nassau級戰列艦的火力不足以應對英國的皇家海軍為由,制定了新的海軍造艦計劃,排水量24600噸的赫爾戈蘭級戰列艦上馬。此時的英國人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照此速度發展,德國戰列艦的數量將會在1912年左右與英國持平,這是對於海權至上英國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尼普頓級尼普頓號戰列艦

為了保持對德國海軍的絕對優勢,英國國會立即通過了新的海軍法案,以“需裝備兩倍於德國戰列艦數量”的方針重啟戰艦建造計劃。海軍部則馬上著手相關事宜,並決定每年至少建造六艘戰列艦。做為對德國發起新建戰列艦的回應,英國政府在1909年緊急追加了被砍掉的兩艘尼普頓級戰列艦的建造經費,立即開始建造。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巨像級戰列艦佈局

德國的新型戰列艦上安裝有305毫米艦炮,為了應對這種武器,英國設計師在開建的新型戰列艦做了不少改動。雖然以尼普頓級為設計基礎,但是它重新分配了裝甲,對重點部位進行強化防禦,增加了魚雷數量,取消了三角主桅等。因此這兩艘戰列艦雖“生”於尼普頓級,卻自成為全新一級戰列艦——巨像級。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英國皇家海軍巨像號戰列艦

巨像級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使用305毫米口徑艦炮作為主炮的戰列艦,也是無畏戰列艦的最後兩艘。巨像級沿用了尼普頓級戰列艦的主體設計,採用了長艏樓外形,上層建築被分為三個獨立部分,中間由天橋連接。該級艦共建兩艘,分別是巨像號和赫刺克勒斯號,艦體長度166米,艦寬25.9米,標準排水量19680噸,滿載排水量22700噸,船員配置750人左右。

武器配備

巨像級的武器系統配置和尼普頓級相同,使用全裝重型火炮設計。艦上一共設置有10門305毫米50倍口徑的Mark XⅡ型火炮,分別安裝在5座雙聯裝炮塔中,其中有3座位於艦體的中軸線上,另外兩座位於兩側。艦艉X、Y兩座主炮塔採用上、下的揹負式佈局,位於兩舷的P、Q兩座主炮塔也由之前的並列佈局改為交錯式佈局,這使得主炮塔有更大的安裝和活動空間,位於舷側的炮塔能夠在一定角度上向另一側射擊。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巨像級赫刺克勒斯號主炮

無畏艦的首艦無畏號戰列艦上的五座主炮塔有各自的代號。其中位於艦艏的主炮塔代號為“A”,艦艉三角桅杆後炮塔代號為“Y”,桅杆前炮塔代號為“X”,艦體兩側炮塔中,左側為“P”,右側為“Q”,在此後的9艘英國無畏級戰列艦都沿用了這種代號形式。

Mark XⅡ型火炮最大射程1.9萬米,射速2發/分鐘,單枚炮彈重386公斤,每門艦炮備彈100發。另外該艦上還配備有16門102毫米的Mark VⅡ型速射炮,火炮最大仰角為+15°,最大射程1萬米,單門備彈150發。同時新增三具533毫米魚雷發射器,這些魚雷發射管全部都在水線之下。

火控系統

火控系統配備了無畏號使用的電力傳導儀,由 FQ-2測距儀、杜馬雷斯克機械計算機和維格士量程鍾組成,炮塔、發射臺和控制位置可以任意組合。1912年,在其羅盤平臺的前側又增加了一臺9英尺測距儀。

裝甲防護

該級戰列艦雖然強化了重點部位的裝甲防護,但是它卻成為了自1893年以來英國第一艘沒有完整防護裝甲帶的軍艦。這主要是由於既要考慮抵擋赫爾戈蘭級305毫米艦炮的攻擊,還要在動力系統(使用尼普頓級同級別動力系統)不變的情況下儘量維持裝甲總重量不變,以保持足夠的機動能力。這種情況下,巨像級降低了艦艏和艦艉的裝甲厚度,將節省下來的裝甲配置到重點區域。

裝甲材料依然採用無畏艦常用的克虜伯硬化裝甲鋼。艦身裝甲總重量為6570噸,艦體上的垂直裝甲(裝甲帶,指揮塔,炮塔等)的總重量為4560噸,水平裝甲包括甲板炮塔頂裝甲等的總重量為2010噸。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巨像級戰列艦遊弋在水面

動力系統

18座威爾考克斯型燃煤蒸汽鍋爐,四臺帕森斯蒸汽輪機組,四軸四槳,輸出功率19000kw(25000馬力),航速21.3節。可載煤2900噸,重油800噸,全速航行時每天耗費煤約360噸,在18節航速下最大航程為4000海里。

下水服役

1909年7月8日,巨像級的首艦巨像號在斯科茨造船廠開工建造,另一艘赫刺克勒斯號在帕爾默造船廠建造,兩型戰列艦在1910至1911年間下水,服役後的兩艘戰列艦都曾在本土艦隊中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作為旗艦的巨像號和赫刺克勒斯號加入第一艦隊,參加了著名的日德蘭海戰。服役期間巨像號遭受過兩次重創,但並未傷及主體結構。1916年6月,結束任務的巨像號接受改裝,在接下來大部分時間裡,兩艘巨像級戰艦一直遊弋在英國本土海域封鎖德國公海艦隊,直到戰爭結束,1921年因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巨像級被出售拆解。

英國皇家海軍的最後一級無畏艦——巨像級戰列艦

英國最後的無畏艦

巨像級在服役不久之後便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期間他們成為將德國公海艦隊牢牢限制在德國本土的巨大鏈條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尼普頓級的升級版,其裝甲防禦上得到了明顯的加強。不過巨像級上安裝的305毫米火炮雖然是Mark XⅠ的升級版,但仍存在著設計精度不高和炮膛磨損速度過快的缺點,表明了305毫米艦炮的潛力已經達到了極限,皇家海軍需要新型的戰列艦主炮,正是主炮的更新換代使得戰列艦進入了超無畏艦時代

作為在1908年海軍預算被砍掉的兩艘戰艦,巨像級的建造是英德兩國海軍軍備競賽愈演愈烈的最直接反映,隨著兩國的戰艦越造越大,巨像級也成為了無畏戰列艦的最後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