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閱讀英文原版《哈利波特》不是夢—英語專八老母親的探索之路

一 、老母親的小期待

作為一個考過了英語專業八級以及英文俱樂部主席的老母親,我對女兒學英語還是有一些奢侈的小期待:我希望孩子十歲時能夠閱讀英文原版的《哈利波特》,十一二歲能夠在英文俱樂部做演講。為什麼是十歲呢,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看《哈利波特》(那時候已經上中學了,看的中文版),書裡寫哈利波特是11歲的時候收到霍格沃茨的入學通知書,我很希望孩子10歲的時候就讀到哈利波特,然後可以幻想11歲也去霍格沃茨……雖然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偶像,但這純屬老母親的一點點美好的幻想~~

學習目標:

從比較理性的角度來講,學好英語,我心中有兩個標準:

1.無障礙地獲取英文信息(包括無障礙地看美劇、電影;閱讀英文報刊、雜誌、小說、學術論文)

2.無障礙地用英文溝通交流(包括與外國人對話、用英文發表演講)。

基於以上兩點,覺得我的英語還不夠好。但是我覺得很幸運,這幾年科技的進步使得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管是教育的理念還是產品的豐富,我越來越堅信下一代學好英語是可能的,所以也開啟了探索之旅。

二 、老母親的探索之旅

雖然我自己過了專八,但是回顧學英語這一路,走了太多彎路,讀得太辛苦,雖然能用全英文授課,也在俱樂部英文演講比賽中得過冠軍,但我仍然覺得自己的英文不夠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探索各種英語學習的方法,甚至自己開了個英語培訓班摸索經驗,但是一直沒有尋找到符合心中期待的學習路徑,女兒的英語學習之路一直都斷斷續續,未正式開啟。

十歲閱讀英文原版《哈利波特》不是夢—英語專八老母親的探索之路


英文繪本

女兒還沒有出生,我就買了好多英文繪本,從小就給她讀,有時候也會帶她讀。但是女兒對書籍一直都是不主動不抗拒的態度,培生的一套繪本到現在都沒有讀完。直到最近才出現語言敏感期,每天強烈要求讀書並開始記憶背誦書中的內容。

音頻、視頻、app

給女兒下載了好多英文童話故事的音頻,一起床就播放。但是後來覺得這不符合“可理解性輸入”原則,改為給她播放《小豬佩奇》的英文版音頻。《小豬佩奇》的英文版動畫片作為娛樂節目反覆觀看。App方面,少兒趣配音和伴魚繪本都很不錯,但是少兒趣配音內容太碎片了,每次都要花時間去選內容;伴魚繪本的內容都比較低齡,不太符合我係統性學習的思路。

對話練習

從三歲開始反覆教了幾個句型,但是教了又忘忘了又教,未見進展,三歲會這幾句,快五歲了還是隻會這幾句。

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Mary.

How old are you? I’m three years old.

What color do you like? I like yellow.

How does it feel?

It feels soft/sharp/slippery……

俱樂部耳濡目染

帶女兒去過幾次英文俱樂部,上臺演示過以上幾個對話,俱樂部的小夥伴們說,先給Mary定一個小目標,下次做個一分鐘的演講。但是以目前這樣的學習進度,感覺遙遙無期。倒是有一次讓我很驚訝,突然有一天她跟我說,“媽媽你的英文名叫Charlotte”,我大吃一驚問“你怎麼知道?”她說你在俱樂部的時候自己說的呀!

考察培訓機構

身邊有一些英語老師感覺自己的孩子不好教,乾脆送去機構學。也去考察過一些機構,包括線上的外教課,總體的感覺是,性價比不高,決定放棄。因為學前階段的小孩認知能力並未發展得很成熟,從課堂上吸收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兩年才能學會的自然拼讀,我給三年級的孩子講十天就學下來了。而且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是靠“習得”而不是靠課堂,所以還是傾向於自己培養。

旁聽《新概念英語》

我經常帶女兒去旁聽我上《新概念英語》,但是事實證明,除了學會了第一課和第二課的幾個單詞和句子,後面的課程完全聽不懂,幾乎沒有什麼效果。不同年齡層面的孩子的吸收能力完全不同。新概念英語對小學生的挑戰還是不小的。雖然新概念英語效果很好,班上能跟下來的小孩不是考100就是99,最少的97,但我還是不滿意,我覺得孩子們學得太辛苦了,雖然課堂上我能夠做到遊戲化教學,但是孩子們回去之後還是要背單詞、背課文。我一直在想,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英語學習路徑……

三、偶遇iEnglish,毫無猶豫,立馬上路

眼看著女兒快要五歲,離十歲的小目標已然只剩一半的時間,我內心其實沒有任何焦急焦慮。我在等待兩個時機:一是學習英語正確路徑的來臨,二是女兒學習英語的興趣點的到來。

這些年來,我不排斥任何學習英語的方法論,聽了不少微課,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張海報,產品名稱是iEnglish,標題是“如何讓小學生的英語三年達到高考水平”。我自然要聽一聽人家是怎麼“吹牛”的。但是一聽嚇一跳,跟我學習英語的理念完全符合!而且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

1.習得性

外語學習的理論中,我比較認可的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這個理論中有一個假說叫做“習得-學得假說”(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核心觀點就是,語言是“習得”的,而不是“學得”的。我自己深有感觸,在學習數理化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一個好老師,差別太大了,好老師講知識點一點就通,一開竅成績就上去了。但是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自己的造詣以及方法論水平跟學生水平真的沒有太大關係,課堂上老師講得再精彩有趣,教的方法再好,缺乏自身的大量閱讀,不可能學得好語文和英語。語言作為一種符號,學習語言,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語言的表意上,建立意義與符號之間的連接,這樣“習得”、內化的語言,是被存儲在大腦的語言區,作為潛意識能夠被隨時調用,這需要大量的輸入和應用。而在課堂上教的語法、閱讀的分析,不存儲在語言區。這就是為什麼說方言想都不用想,話就到嘴邊,而說英語卻要想很久還說不出口,大部分“學得”的單詞都被忘記,因為你沒有真正“習得”這門語言。既然是“習得”,那就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從發音的肌肉記憶到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最終變為潛意識。迴歸語言學習的本質,回顧一下我們是怎麼學好語文就知道該如何學好英語了,大量的聽,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說,所有號稱語言學習可以短時間速成的機構都是耍流氓,只有大量的輸入輸出才是習得語言的必經之路。

iEnglish的設計原理非常簡單: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個又一個句子,外教領讀,孩子跟讀,系統自動判斷是否過關。這個過程中,既提供了大量的聽,也需要大量的讀,還有反饋機制,通過每天30分鐘的閱讀,三年時間積累海量的輸入和輸出,通過反覆記憶,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不需要專門背單詞背課文,非常符合語言學習的“習得”思路。

2. 進階性

二語習得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理論是輸入假說。輸入假說的核心是,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才能產生習得。什麼是“可理解性輸入”?克拉申提出過一個著名的i+1公式,i代表學習者的現有水平,1代表略高於現有水平的材料。意思就是學習語言,需要在能理解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更高一個難度的學習材料才能步步進階,如果不能理解,再多的輸入都是無用功。我自己就是接觸了這個理論之後英文水平才開始顯著提高。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都說要多聽多看,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起床到操場上去聽廣播,VOA,BBC,空閒時間看美劇,但是都沒有顯著的進步,為什麼?因為大部分都聽不懂,屬於無效的輸入。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如果家裡每天播放阿拉伯語的音頻,你覺得你幾年能夠學會阿拉伯語?播放一百年都學不會對不對?因為當你完全不理解它的時候,它只能作為一種噪音存在。這就是為什麼英語學習有很多的分級閱讀材料,像培生、牛津樹都有非常好的分級閱讀書籍。我以前的設想是買大量的英文原版繪本、書籍,讓女兒一本一本地讀上去。但是發現有了iEnglish太好了,內置一萬多冊的原版書,而且很細緻地分了150個級別,根據孩子所在的級別自動推送閱讀內容,省去了搜索的時間,省去了大量的購書成本,最重要的是保障孩子現在的閱讀材料是她能夠理解的。

3.實踐效果

我記得有一位英語教學專家說過,英語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學習的方法論好不好,要看培養出來的結果怎麼樣。雖然一看到iEnglish就覺得這個產品完全符合我的英語學習理念,但我還是很認真地去了幾場產品說明會,看看使用的案例情況。剛好一位大學英語老師舉辦了一場線下沙龍,看到了十幾個不同年齡的小學生,使用iEnglish時間不等,少的幾個月,多的一兩年,英文水平都已經秒殺同齡人,其中還有一個孩子裸考通過了PET,讓我非常堅信產品是有效的。

十歲閱讀英文原版《哈利波特》不是夢—英語專八老母親的探索之路


為了給自己潑一點冷水,我還上知乎去搜索了一下對這個產品的評價,比較合理的負面評價有不能選擇書籍,孩子有可能不喜歡閱讀的內容;“類母語訓練系統”言過其實;硬件只值300塊,最有趣的一個評論是說,不管什麼產品,只要堅持讀三年英語都能讀好,不是iEnglish的功勞是堅持的本事。(作為一個苦讀英語數年不得其法的過來人而言,這位朋友可能對學好英語的估計太樂觀了~)看完這些評價,我就比較放心了,負面評價基本都在我能接受的範圍。

4.用戶體驗

於是我馬上向朋友借了一臺機器拿回家試用。理論說得再好,別人用得再好,自己沒有試過都不算數。因為自己曾經在互聯網教育公司做過高級課程設計師,因為工作關係也接觸了很多教育信息化的產品和專家,對教育產品的設計與研發還是有一些理解,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個非常嚴重的IT障礙症患者,用戶體驗稍有不佳的產品我就立馬感覺到頭暈目眩,選擇IT產品我都慎而又慎。但是拿到iEnglish,用戶體驗的設計是讓我覺得非常驚喜的。

閱讀過程不需要任何按鍵

大部分需要朗讀的app,比如趣配音、伴魚都是需要點擊開始或者結束,但是iEnglish完全不需要,外教領讀完句子自動開啟錄音,自動感應結束後開啟下一句。就是這麼小的一個設計,對於朗讀的流暢性和體驗感是非常好的。閱讀過程中,不僅有跟讀模式,還有複述模式、高級複述模式,最近我自己也開始用iEnglish和女兒一起學習,我把它當做非常方便的聽力練習,高級複述模式對我都很有挑戰。

遊戲化設計

在激發兒童對iEnglish的使用興趣上,產品設計也是非常巧妙。根據朋友的叮囑,把IEnglish拿給孩子的時候我是神秘地把它當做一個遊戲機展現,沒想到孩子一下子就喜歡上了ETP這個模塊(類似藏寶遊戲),我還跟女兒說,你跟讀得越大聲寶貝會變越大很快就會找到,孩子真的讀得很大聲……還有一個“成長空間”,孩子可以領養寵物,每天讀書換金幣喂寵物也是孩子的動力之一。我一直等待的那個興趣點,就這麼輕鬆地被激發起來了,克拉申認為影響習得語言的情感因素是:動力、性格、情感狀態,簡單來說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學習的興趣比什麼都重要。

十歲閱讀英文原版《哈利波特》不是夢—英語專八老母親的探索之路


就這樣,不到一週的時間,我就決定購買了。雖然價格跟很多免費或者付費APP比起來是天價,但是我真的覺得性價比太高了!不到培訓班一年的費用就可以完成整個英語路徑的學習,為自己省下了一大筆英語培訓的費用偷笑!

在我準備購買期間也諮詢了身邊的一些朋友有沒有聽過這個產品,想聽一聽他們的評價,沒想到有好幾個說“聽別人推薦過但是不相信,如果你也覺得靠譜那我就一起買!”,於是順便多拿了幾臺,開啟代理模式,我覺得這可能是真正能夠改變孩子們英語學習的革命性產品。

適用年齡:

三年級以上或者學過英語的孩子,做好興趣激發,完全可以獨立使用。

一二年級英語零基礎的孩子,需要家長做一些語音的引導和陪伴後可以迅速獨立使用。

幼兒園中班的孩子(Mary大小)前期需要家長比較費心引導,Mary使用了一個月左右,目前需要每天陪伴30分鐘,獨立閱讀15分鐘左右。

選擇了正確的路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堅持!為了能夠讓孩子堅持每天閱讀,建立了一個英語閱讀每日打開俱樂部,歡迎大家一起來堅持英文閱讀,見證孩子們的成長!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