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照居士注《百喻經》35.寶篋鏡喻

【白話文】從前有一個人,貧窮潦倒,欠了人家許多債,沒有辦法可以償還,於是就逃走避債去了。他跑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卻在那兒拾到一隻箱子,裡面裝滿了珍寶,還有一面明鏡放在珍寶上面,遮蔽著珍寶。窮人看見這寶箱,心中異常高興,即刻打開一看,忽然發現鏡中有個人,他頓時又驚又怕起來,連忙拱手說道:“我以為是個空箱子,裡面什麼都沒有,卻不知您在這箱子中,您不要生氣啊。”世間的人也是這樣。被無法計數的煩惱困擾著,被生死輪迴、魔王、債主糾纏著,就想要逃避生死而進入佛法中。修行善法,積累種種功德,就像遇見了寶箱一樣,卻又被明鏡中的自我所迷惑,把虛幻中的自我誤以為是真實的我,馬上蓋上箱子,以為是有人看守寶箱,不敢再去動它,即將到手的珍寶也全部失落。失去了立刻兌現修來的功德、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所有立刻兌現這一切利益的機會都失去了。就如同那個愚人放棄了寶箱一樣,陷入我執的人也是這樣。

【圓照居士注】打破“我執”,是凡夫和聖人的區別所在,也是享用佛法大寶藏的一個重要關口。

圓照居士注《百喻經》35.寶篋鏡喻

【文言文】昔有一人,貧窮困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得一篋,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篋中,莫見嗔也。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無量煩惱之所窮困,而為生死、魔王、債主之所纏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諸功德,如值寶篋,為身見鏡之所惑亂,妄見有我,即便封著,謂是真實,於是墮落。失諸功德,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棄於寶篋,著我見者,亦復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