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修武县西关村运粮河桥边,有座小小官驿龙王庙,别看现在很小,当年可是赫赫有名,官驿青龙传说由来已久,2018年被列为第五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熙皇帝曾饮此庙旁圣水,后建宁城第一名胜一一甘泉阁。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修武的官驿就是历史上的武安驿。据清代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修武县武安驿,至省二百七十里,东至获嘉县五十里,西到武陟县宁郭驿五十里,南至荥泽县九十里,北至太行山三十里。旧额设驿塘马五十二匹,驿塘等七十二名,岁次工料银二千八百五十六两五钱六分二厘,遇闰加银二百零六两六钱九分一厘”。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清代道光二十年《修武县志》载:“武安驿次冲。旧额设驿塘马五十二匹,乾隆二十三年减马八匹,现设驿马四十二匹,塘马二匹。旧设驿马夫二十五名,乾隆二十三年减夫四名,现设驿马夫二十一名。”从这些记载可知,武安驿的地理位置重要,驿站工作人员众多,经费稳定可靠。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因此,可以想象,武安驿来往的公职人员、官吏和客商络绎不绝。这样一来,自然就会有人在武安驿的旁边做些生意养家糊口,然后筑屋而居。久而久之,渐成村落,慢慢形成了现在的官驿村。

相传,天上小青龙因错行雨布,触犯天条,被贬下凡间,投胎转世在修武官驿村白家。十多岁时,一场大火把白家家产烧尽。他就到武陟万花庄高员外家当佣工。白青龙话语不多,十分勤快,高员外很是满意。

一年盛夏,骄阳似火,久旱无雨,村里乡邻都在田地里给庄稼浇水。高员外却发现白青龙白天躺在屋里睡觉,只是晚上出去一会儿。高员外很是奇怪,非常想弄个明白。有一天晚上,高员外看着白青龙出门而去,就悄悄的跟在后面。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白青龙走到井台边,突然消失了。这时,只见井口出现一条巨龙,正在吸水向地里喷吐。高员外恍然大悟,方知白青龙并非凡夫俗子。于是,他就和夫人商量,把爱女许配给白青龙,白青龙一转身成为高员外的乘龙快婿。

一日,白青龙夫妇在一块闲聊。妻子说,街坊邻居都说你是条龙,现出来叫俺看看呗!青龙说,你看了不怕?妻子说,那怕啥!白青龙就变成一条小长虫,来回乱爬。妻子用手挑着说,你原来是个小长虫,啥龙不龙的。说话间,一条巨龙出现了,妻子见状,哎呀一声,昏倒在地。这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白青龙夫妇不知去向。原来,白青龙贬谪期满,就和高家小姐一同得道升天而去。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三天以后,官驿村、万花庄的父老都在梦中见到一人,对他们说,我是天上青龙,因错行雨布,被贬下凡。现因贬谪期限已满,返回天庭,住在北山青龙洞。如遇天旱,可去找我。

后来,修武的官驿村、武陟的万花庄每逢大旱,就去青龙洞祈雨,果然有求必应。于是,官驿村的百姓为谢青龙之恩,在古井旁的白青龙故居修建了青龙王庙。每年的二月初二,官驿村都会举办一定规模的祭祀活动,至今不断 。

青龙爷是官驿村青龙的传说,在武陟、修武流传广泛。官驿村的长者都这么说,青龙爷是官驿村人,依据有以下三点: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依据一。据本村村民张福中介绍,爷爷张乃武步行去武陟万花庄青龙宫看戏,人到时正赶上散戏,青龙宫中随安排戏班为其专演了一场戏,以安慰、答谢老家人,这应该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事了、2010年有人往武陟青龙宫调查,他们说也听说过有此事。

依据二,对青龙爷的称呼也是根据。解放前遇大旱天,武陟县政府组织以万花庄村民为主的百姓到修武西北山青龙洞析雨,修武县政府也组织以官驿村民为主的百姓到青龙洞析雨。据说双方析雨都很灵验。不同的是万花庄村民称青龙爷为老姑爷,官驿村民称青龙爷为老老爷,老爷姓白,名青龙。

依据三,青龙爷仅管传说是龙,但应该相信,应确有其人,而且是具有相当深的武学功底的人。官驿人几百年来就有练功习武的传统。其中张家曾出过个五品武官武信郎、二位武举人,至清末还在西关北边有近百亩大的家族练武场。官驿村有武学功底的人甚多。

鉴于以上三个依据,传说中的青龙爷应该是修武县官驿村人。据传说,他是在十四岁那年,因家中失火而外出他乡而落脚武陟万花庄的。


官驿村中有古井泉一眼,泉水甘甜,供来往和住宿在驿站中的官吏及客商洗涮饮用。井泉旁有甘泉阁一座。清代道光版《修武县志》“古迹”载:“甘泉阁,在县西门外,阁后有井,泉甘而冽。康熙四十一年,圣祖西巡驻跸修武,以此泉供御焉。”

这里记述的是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在西巡途中,曾在修武驻跸,修武的地方官员用官驿中古井泉之水,送至康熙行宫,专供皇帝一行人等饮用。从此以后,官驿的古井泉也被奉为“圣井”。普通百姓争相前来以饮一口“圣井”水为荣,以至于被人们传为古井泉之水能医疾治病的“神水”。于是,人们在井泉旁修建了阁楼,名为“甘泉阁”,位列修武名胜古迹第一名。

甘泉阁的创建年月已无法考证,但从官驿村保存至今的“道光辛卯孟秋上浣”,修武县知县赵铭彝所题刻“甘泉阁”石匾,佐证了公元1831年农历七月上旬,甘泉阁早已存在。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刊行的《道清铁路旅行指南》留存了甘泉阁的图片,为一座两层楼阁式古代建筑。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如今,官驿村的青龙王庙很小,当年宁城第一景的甘泉阁成了官驿村民的美好回忆。但是官驿村八十多岁的老人都还记得,甘泉阁为一座两层楼阁,四角飞翘,每角挂一铜铃,微风一吹,铃声清脆悦耳,周围百姓都能听到。今年七十四岁的张双全老人,至今清楚记得一九五零年春,官驿村去青龙洞祈雨的情景呢。而官驿村、古井泉、甘泉阁也成为中国古道官驿文化的历史见证。

二月二龙抬头,修武这小庙,竟同时供龙王康熙,还有宁城第一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