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來了,我在家裡聽書


過了個別樣的年,有了些別樣的感悟!

很多人此時正被困家中,倒不如說是禁足,世間因果連連,發生全國性的禁足,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解釋得清,挾帶著恐懼和憂慮,絕大多數過著每日客廳臥室廁所廚房的短途遊生活!

為何有恐懼?因為恐懼源自不瞭解和未知。


病毒來了,我在家裡聽書


新冠肺炎傳播快,還可變異有二代甚至三代,目前沒有研製出有效疫苗,這些充滿了不確定性恐懼;其次國人習慣群居,不太能接受這種人為阻隔,所以隔離增加了未知恐懼;每天關注疫情實時動態,死亡數字攀升,也能觸發人類終極恐懼——死亡恐懼。

大災難面前,除了祈禱生者和逝者,我們還是需要正視一些問題!

關於個人心理建設和人身安全

一、精簡信息的來源數量,從正規渠道瞭解醫學常識和防護方法。

保持獨立思考能力,不道聽途說,人云亦云,不散播小道消息,成為擴大社會恐慌推波助瀾的人。

關注疫情之外可以多看看其他有能量的新聞或者文章,阻斷負面信息的催眠,減少對自己的心理暗示。

二、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對抗新型肺炎,最重要的是增強免疫力,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終於開始重視身體這臺機器,也開始將保養提上日程,隔離政策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好的修養時機。

鍾南山教授也說過:人,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一個人怎麼處世,身體就會怎麼去表現。因此,我們可以藉此來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方式、養生方式。平衡飲食,早睡早起。


病毒來了,我在家裡聽書


以往很多人可能終日忙碌,突然一家人閒下來,難免有各種心態,我們要做的是面對自己的情緒,去接納自己的恐懼、焦慮、擔憂,甚至憤怒。

這是人面對災難的正常的應激反應,每個人都會這樣,這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每當捲進恐慌的旋渦裡,問問自己,我這樣擔憂焦慮有用嗎?會給自己和家人有幫助嗎?得到答案是“否”之後,嘗試轉換信念。

三、正向轉移

1.和家人團聚

親情是療愈心理創傷的一味良藥,平時我們腳步匆匆,很少能靜下心和親人相處。而疫情變相給了一次修補親情的好機會。

只有在關係裡才能感受到愛的流動,和親人的相處,讓我更加堅定,自己一定要勇敢堅強,因為我的親人需要我。

2.做運動

做運動對身體有太多好處,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有利於讓頭腦停止編造恐慌的劇本,安住當下。比如瑜伽,太極,或者打坐呼吸冥想等。

3.做正向積極的事情

比如可以看書充電,寫計劃總結。也建議大家可以去做自己能做、有熱情的事情。用愛點燃生命的燭火,照亮恐懼的黑暗。

四、重新規劃思索未來

這場疫情讓很多人

對未來開始擔憂,太多中小企業受到衝擊,國家延遲假期本意是阻隔病毒,但也同時掐斷了很多人的經濟來源,因為企業不開工,勢必沒有生產沒有訂單,也就沒有了銷售沒有了業績,大家都會面臨房租斷交房貸斷供的隱憂,這個時候,我們更急火攻心,怎麼辦?不要慌!

世間法則就是優勝劣汰,企業遭此一疫便重創不起意味著本身經營風險就過大,可以趁機調整,或者乾脆推倒重來!而作為個人,如果工作受到擠壓,那麼也就說明我們在公司運轉中屬於可有可無的那個螺絲釘,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正視自身擁有的夠不夠撐起自己的理想和野心,如果沒有,充電!重新評估自己,重新規劃自己!解決方法是可以多學一門技術,或者重新找一門副業,讓自己在天災人禍面前至少不斷糧!這個決定有點費力這個過程有點艱難,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難以克服懶惰,沒有勇氣和信心,虎頭蛇尾一本書看幾年都看不完的大有人在,沒關係,深呼吸!隔離的時間正好問問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否滿意?個人是否還有可供挖掘的潛力?如果休整一年讓你在一個領域深耕,你是否可以做到成為某個領域半個專家?梳理了大概,如果你還是想嘗試一下,那就不要猶豫了,可以從認真讀一本書開始,或者聽書也行,我這有樊登讀書會的免費書單!可以從認真瞭解一門副業開始,當who宣佈中國為“疫區”,對外貿易跨境電商都是深受影響的行業,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在線教育、社群營銷、自媒體、網絡直播等等基本不受外力影響的行業去深挖!

全職媽媽這個時候正好可以充電,育兒的同時育己,天空霧霾散盡之時,我們的曙光也即將來臨!

教育從來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重大事件來時才覺得要思考,這次疫情讓我們重新獲得認知,任何時候都需要思路清晰殺伐決斷,無論是擇業的十字路口,還是個人成長的路線設置,立足當下,靜心學習,把握核心,瞄準方向!你將無往而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