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肝功能中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意義

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測定可以反映肝臟功能的血液檢測指標較多, 不同指標有不同的意義 。

肝臟是合成蛋白質最重要的器官,可以合成白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及各種轉運蛋白等。當肝細胞損傷的時候,體液中這些蛋白質的含量將會減少,因此測定血清蛋白含量對肝臟疾病的診斷有重大價值。

白蛋白是正常人體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質, 在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 體內代謝物質轉運及營養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總蛋白含量減去白蛋自含量, 即為球蛋白含量。球蛋白為多種蛋白質的混合物, 包括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多種糖蛋白、金屬結合蛋白、多種脂蛋白及酶類。球蛋白與機體免疫功能和血漿黏度密切相關。

解讀肝功能中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意義

血清總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當血清總蛋白大於80g/L或球蛋白大於35g/L時,稱為高蛋白血癥或球蛋白血癥。總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為主,常見原因有:

①慢性肝臟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 慢性酒精性肝病、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與肝臟病嚴重性相關;

②M球蛋白血癥:如多發性骨髓瘤、 淋巴瘤、 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等;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熱、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④慢性炎症與慢性感染:如結核病、瘧疾、黑熱病、麻風病及慢性血吸蟲病等。

白蛋白和球蛋白分別代表什麼意義?

球蛋白是由機體免疫器官制造的,當體內有“敵人”,或有其他因素刺激機體免疫系統,比如有病毒入侵的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球蛋白,球蛋白偏高,消滅病毒。

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顯示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隨著肝損害加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會逐漸下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是反應肝功能的重要指標。

我們再具體講一下白球比代表什麼?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是35-55g/l,球蛋白是20-30g/l,白蛋白稍多於球蛋白,A/G比值是1.5-2.5。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的時候,在A/G比值中作為分子的白蛋白產生減少,導致A/G比值下降。臨床中,A/G<1常見於肝硬化患者。

但是慢性肝炎患者中,由於慢性炎症對免疫器官的刺激作用,球蛋白合成也會增加,使A/G比值中的分母增大,導致A/G下降。有些慢性肝病患者一看到化驗單上顯示A/G比值下降就非常緊張,認為自己已經發展到肝硬化階段,這個是不對的。如果是單純球蛋白升高引起的白球比下降,這個說明是慢性肝炎。

另外,我們再說一下白球比例偏高的原因。

球蛋白是由機體的免疫器官產生的,球蛋白偏高說明免疫系統亢進,偏低說明免疫能力不足。一般情況下,白蛋白要比球蛋白含量高,但是如果太高的話,可能是由於機體的免疫系統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其他原因,比如慢性炎症、多發性骨髓瘤、紅斑狼瘡等。這個時候需要在醫生幫助下進行區分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