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亮!这才是莫言的真迹,价值连城

莫言出名后,他的书法作品也水涨船高,曾有人出价几十万购买他的墨宝。有市场就有假货。

现在到处都有莫言的亲笔签名本出售,但基本上是“工艺品”。有些仿造品比较像,有些仿造品写的书法比莫言写得还好。


最近有人向我推销莫言的亲笔签名本《檀香型》《生死疲劳》,《生死疲劳》这本一看就是假货,《檀香型》有点像。我不敢断定,我发图给叶开博士,请他鉴定。众所周知,叶开博士与莫言关系非同一般。


叶开,真名廖增湖,广东省廉江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现为中国当代文坛最权威杂志《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编审,编辑家,教育家,语文教育改革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蛙》的责任编辑,国外多所名牌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责任编辑奖”,三次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责任编辑奖”,多次获得“小说月报奖”编辑奖。


廖增湖被誉为莫言研究第一人,《莫言评传》《莫言的文学共和国》都是奠基性研究专著,并广受好评,《莫言的文学共和国》还曾荣获教育部和《光明日报》十大推荐书。

2011年廖增湖编辑的长篇小说《蛙》荣获中国最高荣誉的四大文学奖之一的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2008年,莫言的作品《蛙》刊登在《收获》前,这位知名作家自己主动要求“受折磨”,要求责编廖增湖多提修改意见。廖增湖也没客气,一口气对作品提了11条修改意见,对《蛙》反复“大修”了四遍。《蛙》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


2012年,廖增湖编辑的文学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世人对莫言的作品且褒且贬,褒的多是其巧妙的构思,贬的是其语言不加节制。《蛙》则一反常态,语言干干净净,很少旁枝逸出。廖增湖作为文学编辑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反复的精耕细作,才有了这份匠心独运。而《蛙》也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这些都足以见得廖增湖的慧眼独具。


叶开博士同意我的判断,他发来几幅莫言真迹。第一本是2009年12月亲笔签名本送给廖增湖的(图1)。莫言的钢笔字还是相当有味道的。

第二幅是敬贺《收获》创刊50周年的(图2):“《收获》创刊50周年是文坛一大盛事……”。

第三幅是打油诗“增湖吾贤弟……”(图3)。想不到,大文学家莫言也写打油诗。雅中带俗,真有水平!

还有几幅,就不一一介绍了。莫言专门为叶开博士写的真迹,世间唯一,有钱也买不到。



图片由叶开博士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