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注意就会遗忘普通“精制”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按其加工可分为"精制"币和"普制"币两大类别。



"精制"币主要用于收藏、馈赠,并不流通,体现了现代制币方法所能达到的最佳币面水平。

"精制"币币面凸出部分(模具凹入喷砂部分)呈凝霜面,凹入部分(模具凸出抛光部分)呈镜面,后者常是鉴别"精制"币最明显的标志。


精制币和普制币生产加工工艺的差异

造成精制币和普制币产品外观质量上的显著差异


精制币币面浮雕因采用喷砂工艺处理、底面采用抛光镀硬铬处理而使精制币图纹浮雕结构、层次及透视关系更加强烈和清晰,图纹底面清洁光亮,图纹浮雕面与图纹底面形成的反差构成精美的钱币艺术效果,而普制币则次之。


精制币的加工流程一般是先对硬币胚饼进行逐枚手工打磨,同时铸造模具也要进行打磨,并且在表面镀铬。同时精制币要经过多次压印,保证磨砂面如同凝霜,称为霜面,抛光面有镜面反射效果,俗称镜面。



我们将普通纪念币分为早期和后期,1995年以前的纪念币为早期普通纪念币,1996年朱总纪念币及以后的成为后期普通纪念币。


早期普通纪念币从1984年建国35周年到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金丝猴为止,共24套34中107版别。

精制币除了六运会,宁夏,广西之外都有发行,但70周年和女足只有精制样币。前11套普制币(35周年沈阳版和直角普制老西藏除外)都是圆弧币边,精制币都是直角边,所以精制币比普制币稍重。这一时期的精制币基本没有公开发行,都是作为礼品,收集难度大。


1996年朱总纪念币开始,精制币由康银阁装帧,样式比较统一,除了辛亥革命和奥运以外都是纸卡装,这些精制币开始大规模向收藏者销售。制造工艺稳定,精制程度高,发行量一般为2万套。



藏友们赶紧看看手上的存货,说不定能有意外“精”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